超180起!2024中国创新药交易活动密集,多因素助推全球化进程

科技   2024-11-26 09:54   上海  

【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交易事件数量已超过180起,成为行业重要趋势。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一进程离不开行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协同,其中合同研发和生产机构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已公布实现国际授权的中国创新药项目中,药明康德临床前测试业务平台服务了其中的80%。】


近期,中国创新药领域的交易活动持续升温,已成为业内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截至11月18日),中国创新药领域的交易事件数量已超过180起,涵盖收并购、技术或产品授权,以及研发合作等多种形式


在收并购领域,今年年初即迎进展。1月,诺华(Novartis)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3月,葆元医药被Nuvation Bio纳入麾下;4月,普方生物则以18亿美元现金被Genmab公司收购。11月,BioNTech更是宣布将以9.5亿美元的潜在总额收购普米斯生物。


创新药管线权益许可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仅仅11月份,就有维立志博、东阳光药、礼新医药、康诺亚、橙帆医药、博奥信等至少6家中国biotech公司实现了创新管线的国际授权合作,涉及创新小分子药物、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合作总金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最高甚至超过32亿美元。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发生在中国的创新药授权合作事件已超过90起,其中近40起实现国际授权


分析这些交易活动,我们发现2024年以来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增多。与5~10年前中国企业更多从国际引进项目的情况相比,近年来中国公司自研产品授权给国际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十年前,当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早期创新药企崭露头角时,行业焦点在于引进了哪些产品;而今,业界更多关注的是哪些产品被授权到国际上。


其次,买方群体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几年,授权交易的买方多为国际大型药企或投资机构。然而,2024年以来,买方群体中不仅涌现了更多国际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例如近期在中国引进产品的Aditum Bio、Avenzo Therapeutics均为小型初创公司,而且国内药企如恒瑞医药、信达生物、正大天晴、翰森制药等也积极参与其中。


图表:2024年11月国际公司从中国公司引进创新管线的事件列表(截至11月18日)

注:以上根据企业公开信息整理,为不完全统计


其三,交易模式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外,“NewCo”模式、收并购、合作研发等交易方式也逐渐增多,同时付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商业化分成、股权交易等。


这一趋势背后的推动因素是多元且深远的。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波动为小型biotech公司的融资活动带来了挑战。交易活动成为了这些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有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药研发公司获得的融资总额约为186亿美元,而药物研发相关的交易合作事件的首付款总额却达到了371亿美元,几乎是融资金额的两倍。这表明,在资本市场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交易活动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经得起全球的检验。2024年以来,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基石药业、和黄医药等多家中国公司研发的新药产品密集走向全球,在美国或欧洲等地获批上市。同时,更多中国药企的研发管线获得FDA绿色通道,例如优先审评、突破性疗法、孤儿药资格等。


这一趋势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创新药领域的蓬勃发展。自2017年至今,一批企业凭借优秀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和认可。无论是百济神州的“十亿美元分子”,还是康方生物的“双抗传奇”,这些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的故事都在国际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此外,近10年来成长起来的一批创新药企已经具备了全球视野,与国际创新生物技术公司实现了并肩发展。从新药研发管线质量来看,当前的在研产品已经不再是“fast-follow”(快速跟随),而是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创新靶点或新型分子技术/管线,特别是在创新小分子、ADC/XDC、双抗/多抗、以及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


这一进程同样离不开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协同,其中CXO机构(合同研发和生产机构)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今年9月,药明康德在其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透露,在2024年上半年已公布实现国际授权的中国创新药项目中,药明康德临床前测试业务平台服务了其中的80%,其中在ADC领域这一占比是67%,小分子领域为52%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官网投资者开放日PPT资料


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研发模式的持续革新,分子结构日益复杂,这对创新药研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催生了对CXO机构的强烈需求。


以当前备受瞩目的偶联技术为例,这一新兴成药技术能够把小分子、抗体、蛋白片段、细胞毒素、多肽、纳米粒子等多种分子进行巧妙组合,不仅拓宽了成药方式,还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任何一家新药研发公司而言,要同时掌握如此众多的技术和能力都显得尤为困难。而CXO平台凭借其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专业人才和集成服务等优势,为药企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它们解决了研发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再以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PMO)疗法为例,目前全球4款获批的寡核苷酸疗法均采用该技术。然而,这类分子的合成和生产过程极为复杂。药明康德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已具备PMO单体、多肽、PMO偶联及制剂开发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在短短3年内,其一体化服务平台成功将PMO类药物活性成分的成本降低了60%,为新药研发合作伙伴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另一方面,在当前新药全球化成为行业重要课题的背景下,与CXO机构的合作也成为了必经之路。创新药产品走向国际,需要面临全新的监管环境、临床环境和人才管理等挑战,CXO机构则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顺利推进项目走向国际。


特别是对于众多小型biotech公司而言,全球化能力的CXO机构是它们推进项目国际化的重要合作伙伴,能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尤其在当前融资市场紧张的情况下,生物技术公司更关注如何高效利用资金,并尽快将管线推进至关键的价值创造里程碑,他们对研发的质量、速度和成本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将为拥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服务质量的CXO机构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整体来讲,创新药交易活动的密集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带来的,它将在中国创新药融入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待随着这一趋势以及业界对于合作的努力,能够更高效地推进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让好的产品更快走向市场,造福病患。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转载授权及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医药观澜
观中国医药波澜,谱全球新药华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