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70年代的船票、成为中国航运史上的一个历史符号

文摘   生活   2024-10-13 06:09   湖南  

导读:70年代的船票,见过的人都老了,成为水上航运繁华的见证!

第一张船票

这两张旧船票,是航行在洞庭湖上的故事,是中国航运史上的一个历史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洞庭湖上已经消失的名片。

我们先来看第一张旧船票:游巡塘至坡头,票价:贰角,隐约可见开船日期为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一日,从票面上看,当时游巡塘至坡头的航线应该属于湖南省航运公司,现在不知这家公司还有没有生存下来?


那么,上面所说的游巡塘在哪里,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就是现在的常德市汉寿县洋淘湖镇,以前叫国营洋淘湖农场,也就是现在西洞庭湖边上的一个乡镇。

第二张船票

这张船票唤起了许多年轻时的记忆,柳林咀至茅草街,票价:叁角

票面上的时间显示为:78年11月4日

二十来岁时,我还真的有一次在巡塘船坐轮船经历。

当时坐轮船的具体航线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是从柳林咀上的轮船,轮船经过巡塘船然后到茅草街,不知还到不到沅江或者长沙,已成了模糊的记忆。

记得当时是在汉寿酉港的柳林咀砍过芦苇,在我的记忆中那里一个要命的活,每到深秋和初冬,你若在洞庭湖堤上行走,都能看到洞庭湖湖面已经泛黄的芦苇,每年的10月份开始,我们肩挑被子行李,向一望无际的芦苇山挺进,奋战到春节前几天,运气好,能搞一个过年钱,运气差的,工头说没有结到帐,欲哭无泪。

那一年,在柳林咀芦苇山里奋战四十多天后,回家就是坐的从柳林咀到巡塘船的轮船。

昔日的轮船已不见踪影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轮船已不见踪影,繁华的码头已人迹希罕。只为有一只破船在江边的芦苇荡里见证失去的流年。


游巡塘船码头周边,那簇拥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把整个河滩装点得美轮美奂。

拨开芦叶浓密的喧哗,穿越一片片芦苇荡,我脚踏游巡塘船码头松软的泥土,那潮湿空气里细若游丝的清香,不动声色地掠过我的鼻翼;徜徉在芦苇荡中,不停的拍摄,感受芦苇向天空肆意扩张,让平时工作的紧张,生活的压力随漫天飞舞的芦花远漂。

时过境迁留下怀念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在城市打拼,没有接触过芦苇了,但总想起那些砍芦苇的日子,总告诫自己,无论在城市打拼多苦,也没有砍芦苇苦,自己是从农村来的,脚上的泥土还没有干。

行摄在游巡塘船码头的芦苇荡,尽管景色再美,但还是想我曾砍过的柳林咀的芦苇林,想起人生如芦苇,在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中老去,多想再一次走近柳林咀的芦苇荡,闻一闻当年挥汗芦苇的清香,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壮景,还有我当时砍过芦苇的那块地。如今你是否改变了模样。

如今,这里已是候鸟云集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0年代的船票,见过的人都老了,成为水上航运繁华的见证!

如今,漂泊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想起了哪句“时光比光速还快”,今天,在人生的流年里,“图说常德”的镜头又见证了这样一张已经失去的“常德名片”。

图说常德
用图片说话!话说常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