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24.08.16
吴堡
悠悠黄河,积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流淌出岁月的记忆。黄河之滨的吴堡,非遗就像是时间与文化的交融,以山水人文为引,造就了一段绵长温柔的历史,在千百年的岁月中,延续着这座小城的精神与气质。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在吴堡“非遗世界”中,细听一个个的民俗故事娓娓道来,感受先人们在这里行走过的每一寸痕迹,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由匠人们口口相传留下的非遗技艺。这一次,走进“非遗中的吴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山胜境·魅力吴堡
吴堡水船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吴堡水船始于明代、流传至今,凝聚着吴堡文化的精粹,也见证着小城历史的变迁。这是一种融戏剧、小品、秧歌、唢呐吹奏、击乐、民俗为一体的独特民间表演艺术,它的语言采用吴堡方言,情节设置贴近生活,戏剧结构符合当地风土习俗,更是吴堡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2009年,吴堡水船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得是美食。在地道的吴堡人眼里,空心挂面就是他们记忆中的乡愁味道。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因每条挂面的横截面都有针尖一般的小孔而得名,其加工流程大致可分为和面、阴面、切面、搓大条、上筷子、凉晒、装封等。这一道“匠心的传承”,沉积的是吴堡文明的精华。
2011年,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黄河古渡
黄河造就了渡口,渡口带活了大河。位于黄河之滨的小城吴堡,黄河古渡历史悠久。相传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曾西渡黄河来到吴堡;1948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毛主席带领从川口东渡黄河……在这片土地上,史实光辉的吴堡黄河古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处窥见吴堡传承发展的历史之窗。
2013年,吴堡黄河古渡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山胜境·魅力吴堡
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
吴堡是民歌大师张天恩的故乡。曾经,张天恩便是从张家墕村出发,用勤劳的双脚赶着牲灵走遍三秦大地,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创作出了《赶牲灵》这一脍炙人口的陕北优秀民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主要包括秧歌、水船、民歌、唢呐、剪纸、皮影、地方小戏等,将吴堡文化浓缩在非遗中,在这片乡土悠远地回荡。
2008年,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唢呐
一声吹奏,一生回响,或是低婉、或是高亢,百转千回,触动心肠……历史悠久的吴堡唢呐,曲牌繁多,且新老兼备;演奏技巧灵活,且各派迥异;乐曲动听,且音域跳度大;适用性强,且群众喜闻乐见,是陕北独有的民间艺术精品,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古老的韵律、激情的灵魂,这就是吴堡唢呐,每一声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眸,对黄土地的无限眷恋。
2011年,吴堡唢呐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转九曲
俗话说,“九曲阵里走一走,轻松活到九十九”。转九曲,作为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吴堡转九曲,横成19行,竖成19行,一灯一杆都寄托着生活的温暖情思,一弯一绕都布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每逢节庆夜幕,在浩荡壮观的九曲方阵里,人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祈盼着幸福吉祥。
2013年,吴堡转九曲入选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柳编
柳编,即以柳树的枝条为材料编制成各种生活用具及手工艺品,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吴堡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美,编结出的枣核形均匀、个小、结实,因而经久耐用,备受欢迎。一草一柳话传承,一编一织守匠心,这些经纬之间的传承演绎着吴堡匠人们最美好的指尖芳华,也是沉淀了时光之美的艺术奇葩。
2016年,吴堡柳编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民谚
2017年,吴堡民谚入选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老黑酱酿造技艺
如果说,吴堡人的饮食里有一道少不了的调味品,那一定非老黑酱莫属。遵循古法酿造工艺的吴堡老黑酱,经过选豆、泡豆、蒸煮、杵捣、采曲、发酵、晾晒、二次发酵、研磨等制酱工序,以黑亮油润的外观和醇厚鲜浓的味道向世人尽情施展着美食魔法。尝一口,咸中带鲜、鲜中带香,那醇厚的酱香在唇齿间回味绵长,悠悠萦绕。
2021年,吴堡老黑酱酿造技艺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豪放酣畅的吴堡唢呐,到高亢嘹亮的赶牲灵;从巧夺天工的吴堡柳编,到梦幻浪漫的转九曲……吴堡非遗仿若星辰,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走进吴堡,“乐”享非遗,“河山胜境·魅力吴堡”等您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