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46《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续)三则》文/王能长

文摘   文化   2024-11-16 07:49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雷池诗社


●2024


欢迎您



至乐读书会第146期
《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续)三则》

文/王能长




作者简介

王能长,江西九江人,来上海工作20余年。求学经历: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同济大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物流师、营养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课程《跨文化交流》讲师。曾在企业、高校工作多年。





作业13

“中庸”的理解

一、“中庸”非折中调和

“中庸”最早出自《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但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才是中庸之德,但我们多少可以在《论语》的上下语境中体会出中庸的含义。

“中庸”至少不是无原则地做和事佬、随大流,不是做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论语》中说:“子曰:乡原,德之贼也!”乡原,即乡中之人全不得罪的好人。为什么乡原是德之贼,孔子自己没有解释,但后来孟子作了解释:“阉然媚於世也者,是乡原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可见,明哲保身,污世媚俗的人,是孔孟所共同反对的。

二、释“中”

1.不偏不倚

这两层含义,分别是北宋程颐与二程弟子吕大临提出的。何谓“不偏不倚”?朱子说:“不偏不倚云者,程子所谓在中之义,未发之前无所偏倚之名也。”

何谓“未发之前”?《中庸》第一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中庸”文本对“中”字最正式的一个界定。

2.无过无不及

在《中庸》看来,“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发而中节”,即为中的另一层含义。《中庸》文本也有所提示,一处就是这句,另一处是第二章“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也就是说,中庸是用“时中”这一概念来理解“中”的。所谓时中,就是随时处中,随时能发而中节。无过无不及真正涵义是恰到好处。

三、释“庸”

传统的郑玄注里把庸解作“用”,意即“中和之用”,没有太多深意。北宋的程颐将之解为“不易”、“定理”,即不变的道理。朱子同意这个解释,但认为还不够好。朱子将“庸”解作平常。在朱子看来,平常也就意味着不可变;而讲不易,则看不出平常的味道。

每个人都知道天天要吃要喝。所以吃、喝是人类普通而平常的活动。它们普通而平常,它们是如此重要,没有人能够离开它们。同样,人伦和道德也是如此,它们在有些人看来,简直普通而平常得没有价值。可是它们之所以一直不变,正由于它们重要,没有人能够离开它。吃饭,喝水,维护人伦,实行道德,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了,但却体现了人生中至高的道理。所以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是“即凡而圣”,这是很有道理的。《中庸》说:“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所谓的中庸,就是平常之中的恰到好处。而这种恰到好处,其实就是天道本身的呈现,这跟《大学》中提及的“至善”是一致的。大学格致诚正的工夫是为了“至善”,而中庸的工夫则是要求得在事上的“时中”与“定理”,故也是“至善”。就这一点而言,《大学》与《中庸》是相通的。我们读书,要将其会通,就应该在这种关键的地方多多留心。


作业14

初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梁刘峻(字孝标)注。本人从未系统读过原文,只是在各种途径中看到或者听说过其中的故事,甚至我都不知道这些故事是出自《世说新语》。至于作者刘义庆、注者刘孝标二人更是从未了解过,深深自责读书少。

不幸的是自己读《世说新语》太晚,有幸的是读《世说新语》是刘强老师这么杰出的学者引导,读的也是他的大作《世说新语——有竹居新评》。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提及魏晋风度以来,由研究《世说新语》经逐渐发展成“世说学”的雏形。玄心、洞鉴、妙赏、深情——冯友兰先生总结的真名士四条标准非常到位,刘强老师亦是认可,并引用在大作中。

刘强老师评价魏晋风度是一个文化命题,在中国文化史是很重要,但还有更高的追求:圣贤气象。《世说新语》收录在经史子集中的“子部.小说家”中,“世”字有时、空概念,“说”是文体,“新”是价值,此书的书名、文体、文字、故事、评点五奇。中国的学术是一个“虚实相救”的流变史,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义疏、宋明理学、清代朴学。

《世说新语》都是微博体,甚至更为简练,大多篇章不过几十字,刘强老师讲读书要像“人肉搜索”一样去读,才能深入。魏晋玄学的特质是思辨性、创新性、调和性,即是新道家,也是新儒家,讲孔子所不讲的“性与天道”,辩异而玄同,以道解儒,调和佛道。也是正是“活得很着急”的现代人需要汲取的养分。

粗粗读过刘强老师的注释和十数篇原文,深深为文中记载的人风采吸引,魏晋是一个美学时代,魏晋风度更是贵族文化,当今不少国人感叹快餐时代无贵族,与其去感慨不如来读《世说新语》,接受一下贵族文化的熏陶。


作业15

《易经》的阴阳与生活

原本想写古典与生活这个主题,后来想想太大了,我本人只是一个在古典海洋的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也只能讲清楚自己手中的贝壳和描述下脚下的沙滩,尽管一直在受着古典海洋的滋养,但对于古典海洋并没有深入的认知,沧海一粟来形容古典下的我到是很适合。《易经》又如海洋中最大的太平洋,我也只能尝试着描述所见的那一小片海岸。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以道阴阳”等句子已经众所周知,本人也在尝试着在生活去体验《易经》的阴阳,有时会想着把它做为分析问题的模型。联想到鬼谷子讲的捭阖也合阴阳之理,自身在生活与身外的信息交流、人的互动中事后会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却难以在事前、事中用它来指导。张文江老师讲“《易经》即是生活”,《易经》原文中也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话,相比于古典学、习后能做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高人,本人是属于后知后觉,甚至于不知不觉的一类。

国学是心性之学,修习古典也就是学习做人做事。所以永远没有过时,终身受用。这也就是学习古典的意义,如同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去研讨所在的宗教经典一般,而国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她从没有门户之限,向全人类开放。这就是古典的“阴”,如同坤卦一样厚德载物,包容着世界的发展与支持着人类的进步。作为生活中的个体,都在与周边的人、环境、自己内心无时不在做着阴阳互动,如同在哲学上的永恒运动,阴阳又像哲学中的矛盾。

作为古典学习中的人,时刻警醒与反思自己在天地宇宙的定位正是必由之路,张载先生的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出了中国读书人的使命,正是乾阳之道。生活即是阴阳的实践,男女、家庭、工作等处无一不是阴阳之场。做好自己,在阴阳运动中履行使命。






雷池诗社

LeiChi Poetry Association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顾问
鲍复鱼

总编
初畔池

责任编辑
海宁 子贤  欣悦  文成

来稿速递
邮箱: 2562908776@qq.com
微信:lczxbym7230687

特别声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文学家园  分享交流 

敬请关注

★精彩链接★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45《人生路 组诗》文:过哥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44《青训之光还是媒体浮躁?》文:东方玉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43《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续)三则》文/王能长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8《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续)三则》文/王能长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7《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六则》文/王能长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6我思故我在:至乐读书会读后感系列之《活出生命的意义》文:一念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5《脆弱》文:东方玉
王子玄•赏析 | 初畔池诗作《我的路口,母亲的高粱》
自评自诗--雨花生的《河畔即景》(虞华生)
虞华生:评初畔池老师诗作《其实,雪永远落不下来》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4《力争上游 游出自由》文/草色

雷池诗社
此刻有谁在世上笑 无缘无故的在世上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哭 无缘无故的在夜间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路上走 无缘无故的在路上走 走向我 是我 只是我 在笑我 在哭我 走向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