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方小筑(ID:gh_9a2dafd14a41)
本文已获得授权
泰山九女峰山脉脚下的东西门村依山间溪流展开,相传立村于清朝康熙年间。小乡村在此默默延续了几百年,直至原住民背井离乡,留下村落在山中渐渐衰败。2019年,鲁商集团在此试点乡村振兴,引入朴宿品牌想将破败的村落盘活为高端酒店。我们受此委托,怀着对原始场地的尊重,希望保留百年间人与自然互动的空间记忆,用尽量少的设计手法和材料介入让场地本身的气质自然显露,给逃离喧嚣的人们制造质朴而舒适的休憩空间。山地的西南角错落地分布着四个由毛石堆砌而成的杂物房。这四个方形体块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是村民生活和自然山体不断对话的结果。我们对这几个早已破败的杂物房进行了原址修复,在顶面和墙面采用玻璃封闭空间以形成日光中庭,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的场地肌理的同时强调了建筑的体积感。传统定义的内立面外立面在此不复存在,中庭空间所拥有的是户外的场所感。同时,玻璃的工业感则突出了毛石的质朴粗矿和蕴藏其间石匠工人的传统手艺。
项目位于碧波万顷的庐山西海。两个地块,一退一进,揭示了两种与西海的关系。其中,退居于乡间村落的,被规划为“夯土村居”;深入水岸岬角的,被称之为“亲水独栋”。夯土村居依托于老房子的原有格局,在材料的使用上,以朴拙为主,大量的夯土、原木、白粉墙、垒石,构建一种粗砺的、朴厚的、具有原生态意向的建筑样貌;而坡屋顶和小窗的大量应用,则增添了一种农耕时代里温馨、谦和以及仓廪实的安定之感。与夯土村居笔力粗犷、简单质拙的建筑不同,亲水独栋带着极具现代的几何形体,降临在水边,如一具雕塑,反射着白日太阳刺目的光芒,在水面上投映出深长的白影。从整体上来看,它更像一个有自我趣旨的艺术空间。为了打破白色建筑充满功能性的沉闷,入口处的红砖空心圆柱体,作为一种建筑变体与构型,有如某个古老的遗址,呈现出未完成的废墟式姿态。在这种建筑体块的完整与残缺的并置中,释放出整个场域敢于开放和冒险的格局。 ARVO 16:30酒店
大料建筑ARVO 16:30 酒店项目位于马营村边缘的西北角,与村外山野一路之隔。淡黄色的建筑和村里老玉米的中黄、夯土城堡的土黄深深浅浅地同色辉映,让建筑充分接纳村庄的原有生活状态。酒店整体空间布局嵌套围合,分为入口待客区域、客房区域、相关配套活动区域三个部分。室内外同种墙体饰面的使用和超大尺度玻璃推拉门,使得室内空间与景观庭院层层递进,室内外的边界被弱化消弭,人行其中,在连续的空间中流动。依据可容纳住客人数的不同,客房分为标准间、套房和院落型等三种类型,其间院落和巷道曲径通幽,让客房组团布局相对独立但不过于分散。
后院·溜石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溜石港村。这里的村落盘山而居,四面被大山环绕,素有“京师之枕”的美称。项目原址均为上个世纪60、70年代传统的老北京三合院样式。双层的别墅式建筑,三面环绕着泳池和小院。其中名为“枕云”的房间,顾名思义,高阔且辽远。房间中有一面如画框般的窗,眺望出去,青山如黛。这样的高处住所,如龙应台笔下的片段:“湿漉漉的一朵云,从卧室的窗飘进来。它穿过客厅,从另一端的窗户溜走。” 形容的是她在山中的家,和自然如此亲近。北京的山看起来虽不如南方丰茂婀娜,甚至给人瘦落之感,但它具备着北方挺拔与坚毅的意志。房间中床头也抵着窗,放置在榻榻米之上,仿佛枕云入眠。 燕山宿集之 2、4、5号院
杭州观堂设计
燕山
燕山宿集位于明长城脚下。项目这三个院落房屋虽然破败,但建筑主体相对完整。改造过程中,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原建筑”的原则,将质朴的农耕生活与现代品质美好的追求相融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提升入住的舒适度与体验感。
06
BRYCE民宿
Another Sunday
北京
该项目距离北京市中心200公里,坐落于环绕着山脉和小湖泊的一个小村庄。 用简单的盒子形式来布局整个建筑,然后从周围的景观中抓取泥土的色调。该建筑虽然采用现代设计语言,但与中国偏远乡村建筑很好地融合。
- End -
建筑师杂志(ID:ARCHITECTERS)联系方式: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cr58@163.com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一方小筑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