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油库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大火已受控。
乌克兰基辅市当天也遭到无人机袭击,拉响防空警报。
10日,莫斯科遭乌克兰100架无人机袭击,机场停飞, 4栋房屋起火。
据了解,此次行动是俄乌战争以来,莫斯科遭到最大规模一次袭击!
俄方击落了70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34架在莫斯科州上空被摧毁。
莫斯科三座机场一度实施航空管制,后恢复正常。
9日晚至10日凌晨对俄方对乌克兰多地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俄方袭击了乌克兰多处军事和能源设施,并摧毁了乌军一个指挥所。
泽连斯基10日表示,当天凌晨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145架无人机。
本周以来,俄罗斯已使用800多枚炸弹、600架无人机和近20枚导弹对乌克兰进行攻击。
同时,乌克兰无人机部队也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一处军火库实施无人机攻击,造成爆炸和大火。
在冷战时期构建的防空系统,在面对这类低慢小目标无人机这类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
尤其是无人机蜂群战术发起攻击时,这种漏洞被进一步放大,使得拦截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无人机来说,如果防得住,那成本极高,但是如果防不住,又会损害极大。
自俄乌危机爆发以来,这场冲突已成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烈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
漫长而胶着的战斗
俄乌危机从最初的边境摩擦迅速升级为全面冲突,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快速决战,这场战争展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双方互有攻守,形成了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
无论是从军事行动的频繁程度,还是从双方投入的兵力与资源来看,这场战争都已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持久战。
战场态势:意志与韧性的较量
随着战争的持续,战场逐渐演变为消耗战和拉锯战,考验着双方的意志和韧性。
俄罗斯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持续向战场输送武器装备;
而乌克兰则依靠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不断补充兵力和装备,试图扭转战局。
然而,这种拉锯状态使得战争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为何俄乌双方均不愿轻易退让?
首先,任何一方的撤退被视为软弱和失败的象征,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双方在战场上并未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实力相对均衡,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确信能够通过军事手段彻底击败对方。
乌克兰依赖于西方的持续援助,试图通过外部力量来平衡战局。
对于乌克兰而言,战争的长期化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未来可能面临人口恐慌的危机。
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乌克兰的经济复苏和社会重建将变得异常艰难。
另一方面,乌克兰单凭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收复全部领土的目标,随着战争的持续,其军事和经济压力将不断增大,时间越长,对乌克兰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