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MedRobot;编辑: 七鸢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脑血管病诊疗领域的顶级盛会——2024东方脑血管病会议(OCIN 2024)于10月24-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主办,汇聚了顶尖专家与行业领袖,重点探讨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技术、新理念。爱博合创三赴OCIN之约,以「指尖触发血管活力」为理念打造未来式展台,并搭建了沉浸式培训中心,为与会医生提供了近距离体验其最新科技成果的机会。爱博合创在现场进行的全球首例远程脑血管介入手术动物实验手术直播,成为了本次大会的焦点。在10月26日的大会现场,爱博合创成功完成了远程脑血管介入治疗性手术(动脉瘤栓塞术及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动物试验全球首例直播。刘建民教授团队的张永鑫教授在大会现场,通过操作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控制端,远程遥控手术室的机器人,向现场观众全流程演示了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动脉瘤栓塞术和颅内血管狭窄球囊成型+支架植入术。两种术式均为脑血管介入的复杂手术,包括脑血管造影、治疗通路建立和介入器械植入等步骤,通过爱博合创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精准的实现弹簧圈的填塞操作。随后开展的手术是脑基底动脉球囊扩张+颅内支架植入手术,实验犬的椎基底动脉血管迂曲且有众多分支,远程操控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实时精准控制微导丝辅助球囊微导管超选基底动脉远端,最终成功实施了基底动脉狭窄球囊成型+支架植入术。PANVIS Star凭借其多器械协同驱动和精准控制技术,验证了机器人在临床,乃至远程复杂情境下,应用于多种神经介入手术的可适配性。爱博合创董事长兼创始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郭书祥教授表示,爱博合创一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解决行业痛点为使命,致力于科技创新,以合作共促联结各方专家协同努力,持续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让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为行业树立新标杆。10月26日下午,OCIN 2024——AI人工智能赋能血管介入机器人(爱博合创专场)成功召开。在会议上,刘建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郭书祥院士分别带来致辞,三位专家均在致辞中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以及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如何在当今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捍卫患者生命健康,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上市是一次跨领域的成功实践,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持续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致辞
▲日本工程院/IEEE Fellow 郭书祥院士致辞
本次专题会由温州市中心医院孙军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周圣军教授共同主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鹏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永鑫教授、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郭健博士带来精彩报告。
会上,杨鹏飞教授介绍了全球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AI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特别是血管介入机器人,在近十年中快速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杨鹏飞教授向与会者们分享了多种正被开发的用于神经、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它们不仅减少了医生受到的辐射量,还提高了手术精度与安全性。展望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和远程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机器人有望实现更加精准且高效的自动化治疗。▲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鹏飞教授
沈雳教授阐述了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在远程介入治疗上的临床价值。通过在5G、力反馈、智能导航等技术支持下的远程PCI手术成功案例,展现了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在血管介入的有效性、安全性。这类机器人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术者暴露风险,并且可以执行复杂的手术操作,比如处理急性心梗患者的情况。此外,它也适用于边远地区或特殊时期的远程医疗服务,极大地扩展了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这些进展证明了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在为需要介入治疗患者提供高质量标准化同质化的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能满足偏远地区患者的迫切需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沈雳教授
《PANVIS 系列机器人用于神经介入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张永鑫教授讲解了《PANVIS 系列机器人用于神经介入的动物和临床试验》。PANVIS系列血管介入机器人在神经介入领域,已经完成了多项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任务,证实了其卓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等方面展现了极高的成功率。结合先进的影像引导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PANVIS系列机器人将允许医生进行超精细的操作而无需直接接触患者。这一进步对于解决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至关重要,确保无论地理位置如何,都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永鑫教授
郭健博士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及展望。人工智能(AI)正在推动血管介入机器人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AI算法优化路径规划与决策支持,使得手术过程更为精确、安全。例如,在复杂病变处理时,AI辅助的机器人能够提供更优解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这有助于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长远来看,将AI集成到现有系统之中不仅能增强机器人的功能,还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降低总体医疗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爱博合创重磅新品PANVIS-A™在会上正式启动作为会议重要内容之一,PANVIS-A™脑血管介入机器人在会上举办上市启动仪式。现场参加启动仪式的有郭书祥院士、刘建民教授、符伟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裴志强教授,以及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健博士、副总经理任文永博士、副总经理曹志先生。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裴志强教授和任文永博士共同主持了一场关于“泛血管机器人在神经介入、冠脉及外周血管手术中的应用”的圆桌会议。参与此次讨论的专家包括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建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沈雳教授、符伟国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管生教授,浙江医院的万曙教授。各位专家就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探讨。刘建民教授指出,未来的医疗机器人应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导航以减少人为干预,并强调开发专用器械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手术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作为CCI秘书长的沈雳教授分享了他对心血管及更广泛领域内机器人技术发展前景的看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坚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促进医疗行业的进步,并呼吁持续创新来推动其发展。管生教授回顾了自己从90年代起在外周介入治疗方面的经历,提到随着科技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传统医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他认为虽然在某些特定任务上机器可能优于人类,但这也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以适应变化。符伟国教授则专注于探讨了机器人技术在外周介入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潜力及其价值所在,特别提到了对于支架放置精度的要求以及对复杂病变处理时需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无射线环境下该类设备可能取得的新突破。万曙教授关注于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机器人技术进步,提出了利用AI辅助导航系统提高诊疗准确性的想法,并预测基于智能算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最后,所有参与者均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对未来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一致认为应当重视其与其他新型医疗器械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需求。▲专家合影留念
作为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开创者,爱博合创始终秉持“医工融合”理念,面向临床场景而洞察机会点,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和提升产品力,满足血管介入手术中的重大需求。随着国家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持续投入与政策支持,以爱博合创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为提升中国医疗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贡献力量。爱博合创的自主创新不仅是对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一次技术填补,更是对全球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一次探索。在未来,随着远程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医疗舞台上崭露头角,推动科技普惠医疗的发展,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爱博合创),是由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专家、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郭书祥教授及团队创办的医疗机器人高新技术企业。爱博合创深耕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秉持“用户至上、追求卓越、创新驱动、敏捷迭代”的价值观,打造术者好用患者受益且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介入手术控制系统,致力于成为受人尊敬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全球领导者。公司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国际专利等知识产权近500项,多项原创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与国内外著名的血管介入领域临床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并得到多家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