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宁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对矛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支撑。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强烈愿望,更是推动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的形势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个新形势就是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强以及中心城区的人才“虹吸”效应。出现的新问题是师资不均衡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矛盾,比如中小学生的农村“空”、城区“挤”的现象,由此引发教师结构不合理且流动性差的问题。
我们把这些问题梳理总结为五对矛盾:
大与小的矛盾。农村向城区迁移人员增多,随迁子女数量日益增多,城区出现大校额问题,乡村的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大校额与小规模学校,一个越来越大,一个越来越小。
多与少的矛盾。学生涌进了城区,许多教学点、小规模学校随之撤并,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出现超编,部分城区学校教师编制却不够用,尤其是思政、音、体、美、劳等学科的专职教师相对缺乏,出现结构性缺编问题。
出与进的矛盾。部分乡村教师是政策性的中高级特岗职称,编制、待遇等问题解决不了,就不太容易进入城区学校。而农村学校超编,城区学校教师无法调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城乡之间进出受阻、流动不畅。
独与众的矛盾。新的课程方案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的教师适应和成长进步快,也有很多教师成长慢、适应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类毕业生,教师之间能力差距较大。
德与业的矛盾。有的教师规矩意识淡薄,重业务、轻师德,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施教行为不当的情况,或者有的教师教学行为不规范却又固执己见。
问题的三大解法
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围绕改革目标的实现,我们主要在做三篇文章:即“严管厚爱、师资优化、专业赋能”三个方面,致力于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打造结构合理、区域配置均衡的教师队伍。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我认为老师们最看重的是两点:一是公平,二是尊重。尊重就是被在乎、感受到温暖。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建设有温度的校园实施意见》,从教师们最在意的地方切入,确定了选树典型、关心关爱、解决问题、保障权利等关心关爱措施,要求每个学校每学年要研究确定两三项教师最关心、最需要的事项,通过定期调度保障这些措施在各学校能够落地。更重要的是让校长和管理者有尊重、关心老师的意识,让教师们感受到尊重,就像李希贵校长讲的:学生第二,老师第一,学校将老师放在第一的位置上,老师们就会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上,那么学校就是一个有温度的学校。
对于书记、校长的管理,除了利用好各类工作会议外,自2023年12月起,我们组织开展“书记校长论坛”,每半月一期,每期围绕一个主题,由局长提前出题,书记、校长现场答题,推动书记、校长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工作会议第一项议题是形势教育,主要是统一思想认识和工作标准,强调国家的教育方针、区里的工作形势、教育的具体问题。
我们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的前置条件。开展“正师德师风,守工作底线”系列整治活动,营造声势,建立机制,今年以来被查处的违法违纪人员大幅减少。其实教师队伍中违纪人员是很少的,但不落实上级教育方针和具体规定的现象偶有发生,针对这个问题和一些教训,我们本学年开展了“课堂教学规范两年提升行动”,将着力促进四个方面提升:一是国家教育方针落地落实;二是各学校教学行为规范提升;三是学生身心健康得以保障;四是教学行为引发的家校摩擦大幅减少。
第二,优化师资。这是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也是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们开展了教师队伍效能提升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按照岗位设置、交流轮岗、跨校竞聘、校内竞聘和二次交流轮岗的步骤有序推进区管校聘落地落实。学校根据核定编制,结合周课时量,确定岗位数量,明确岗位职责。
区教体局制定全区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按照各学校人数的20%确定交流名额,推荐交流的教师按照程序参加全区交流轮岗工作,在教师编制、待遇不变情况下,推动教师从乡镇流动到城区任教,有效缓解城区教师紧缺的问题。今年有近200名教师通过跨校竞聘、交流轮岗等形式,实现了由人多向人少、由农村向城区学校的合理流动。
全员竞聘上岗效果最明显,严格按照规定课时量进行设岗,在级部、学科、班级师资队伍均衡配置的基础上,以教师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双向选择。落聘教师将不能参加分级竞聘、高一级职称评聘及绩效工资分配。部分没有竞到教学岗的教师纷纷要求二次交流,从而进一步解决了乡村教师超编问题,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
优化教师队伍配置、保障合理流动是亟待解决的教育改革问题。有效打通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流动的梗阻,畅通教师的合理流动势在必行,有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有的比如特岗待遇等是需要政策层面解决的问题。还有一种有效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是集团化办学,可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于解决上面提到的大与小、多与少、进与出的矛盾,效果是很明显的。
第三,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工作,包括专业赋能、分层培养,以此带动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培训带动赋能。对于管理者和名师,实施“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对于年轻教师,采取“优秀教师+新任教师+竞赛展示+集中培训”模式,实施新入职教师跟踪培养工程。对于乡村教师,我们的乡村首席学科教师,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乡村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投资1200余万元,打造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学校之间实现线上网络教研、精品课录制、专题讲座、校际教学教研等应用场景。今年上半年开展网络教研、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各种会议培训等,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创新载体带动赋能。今年以来,我区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级课程中心、特需学生星光工作室、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组、研学课程中心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改革项目的推进实施,同时带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区县级课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接课改前沿,落实课程标准,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等各项工作,积极破解区域教学改革难点、堵点问题,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对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的四点思考
涵养教育家精神是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家精神是优秀教师群体职业精神的凝练和升华。我们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引导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弘扬和实践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教师评价全过程,强化示范引领,突出榜样价值。
优化教师队伍配置、保障合理流动是亟待解决的教育改革问题。有效打通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流动的梗阻,畅通教师的合理流动势在必行,有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有的比如特岗待遇等是需要政策层面解决的问题。还有一种有效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是集团化办学,可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这些资源包括师资、课程、设施等,使得各个学校能够突破自身局限,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教育合作,有效破解教师职称、流动不畅等问题。
组团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一是将国家、省、市级名师,组成名师团队,根据教师队伍专业需求,通过名师工作室,对全区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同学科教师组团研修,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三是志趣相投教师组团开展项目研究,促进各自专业化成长。在目前培训经费紧张的形势下,通过组团形式,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成长。
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是促进教师队伍管理效能的有力抓手。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振师道尊严,讲好教育家故事,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成为大众风尚,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将会有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管理效能。
【区域观察】栏目介绍
区域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任务,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并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做好区域教育,地方教育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的工作要求及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教育家》杂志推出“区域观察”融媒体报道活动,包括区域观察·厅局长会客厅(线上论坛)、区域观察·厅局长面对面(访谈)、区域观察·厅局长笔谈、线下座谈会等形式。诚邀各区域负责人参与。
来源 | 本文系原创
作者 | 刘宁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