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学术界言人人殊,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夏石窟艺术”研究风生水起,西夏窟的数量,由刘玉权先生起初所定的88个逐步上升至142个。然观这些石窟,除榆林窟第29窟等少数洞窟以红色为主色外,其余都以绿地壁画为主。西夏如同唐宋明及藏族等汉藏语系诸族一样,古来尚红贱绿,在今天收集到的时代明确的西夏绘画艺术中,要么全为红色,要么以红色为主,间有绿色,与史书记载的西夏传统相一致。既然尚红,那敦煌晚期的绿壁画,何以被推定为西夏呢?况且,西夏之经略重心不在西鄙,而在东方,针对辽金宋,故而将敦煌人口大量东迁,十迁其九,致使原本人口稀少的敦煌在整个西夏时代更是荒无人烟,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被畜牧业取代。在此情况下,哪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动力来大规模营建石窟呢?与西夏不同,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等阿尔泰语民族,都因为信奉萨满教,敬天,而天为蓝色,所以都有敬奉蓝色(包括绿色、青色)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传世的绘画(尤其是壁画,如应县木塔中的辽画、崇福寺中的金画等)中都得到充分的反映。回鹘尚蓝,故回鹘墙壁常涂为蓝色,高昌回鹘早期摩尼教、佛教壁画多为蓝地;回鹘同时尚红,主要体现在衣饰多为红色。蒙古民族尚蓝,体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不喜红,以为红色有“血腥”“屠杀”之意。观晚期敦煌壁画,以绿(蓝)为主,与其解释为西夏之物,毋宁解释为敬奉佛教且长期充任敦煌统治者,以绿(蓝)为尚的回鹘、蒙古更为合理。个人愚见,尚不成熟,将于本月13日在香港大学与同好分享,期待大家批评,共同探讨。
講座一 *民族色尚與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與斷代*
時間: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 下午7:00 - 9:00
講座二 *由孫悟空形象演變看敦煌石窟《唐僧取經圖》的時代*
時間: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 下午7:00 - 9:00
講座三 *敦煌文化與絲路文明*
時間: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 下午7:00 - 9:00
誠摯歡迎學界同仁、師生和愛好者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