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调整不改稳健向上,海目星光伏BC量产加速启动

科技   2024-11-02 10:00   广东  
光伏回暖的信号渐趋明晰,Topcon和BC技术路径的迭代升级,给中游激光生产商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10月30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27亿元,同比增长7.92%;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
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激光技术应用的前沿需求为导向,业务领域覆盖3C消费电子、动力及储能电池、光伏电池、新型显示及医疗激光等重要领域的激光装备技术创新型企业。


1


BC业务量产在即

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竞争中,激光设备是最不可或缺,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之一。海目星于2021年开始布局光伏业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依靠其行业首创的Topcon 激光 SE一次掺杂设备,成功跻身为行业双寡头之一。
近年来,海目星在拿下Topcon 电池市场超40%的市场份额之后,又前瞻性布局了BC电池赛道。据了解,海目星BC电池相关设备已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完成量产。目前,其已获得下游头部企业的意向订单,预计海目星在BC和TOPCon领域全年新签订单有望达到30GW-40GW。
资料显示,BC电池是晶硅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具有高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能,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集中式光伏电站等多种应用场景。在下游电池组件商中,除了隆基与爱旭已有明确的产能布局外,包括晶科、天合、钧达、一道、金阳能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已经布局或储备了BC技术。
对于海目星来说,进入光伏激光赛道时间不长,但靠技术领先、实力深厚累积了众多光伏头部电池客户,在光伏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自己一席之地。据半年报,其光伏客户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除了新技术的突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提速,海外光伏装机需求尤其是新兴市场需求的持续高增长,加之国际贸易环境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启动了新一轮海外产能扩张。下游新市场的开拓,也推升了激光设备新的需求增量。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今年光伏出海势头很好,仅晶科一家在沙特就有10GW的产能规划。海目星有成熟的海外业务网络,出海竞争优势明显,叠加公司技术创新优势和稳固的头部客户合作关系,未来有望同时受益于行业整体复苏和布局BC电池带来的红利。


2


主业抵御周期低谷,

固态电池助力低空经济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锂电赛道回归理性发展。业内头部企业纷纷调整战略,转入国内市场精耕细作阶段并加大力度出击海外市场。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在今年前三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
行业龙头先导智能三季报营收仅91.12亿元,同比下降30.90%;归母净利润为6.08亿元,同比下降73.81%。此外,利元亨和联赢激光前三季度营收也分别同比下降45.17%和13.88%。利元亨继续亏损,而联赢激光净利润不到一个亿,同比降幅达62.46%。
同为激光智造设备行业的明星上市公司,海目星、先导智能、利元亨、联赢激光均制定了积极应对的战略,以帮助公司稳健穿越行业调整周期。但从业绩反馈看,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其中,海目星的影响相对较轻一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行业普遍承压之时,海目星提前进行行业趋势的预判与战略调整:一方面针对行业痛点研发新品,加速产品迭代升级,靠技术创新驱动市场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提前制定出海战略,成功抢占海外锂电市场的发展先机。
根据已披露数据,在行业调整的冲击下,海目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净利润回落幅度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不断“爆单”,继不久前拿下大众汽车12.5亿元订单后,有消息称其海外订单总额累计已达20亿元人民币,海外扩张势头强劲。
在新赛道、新蓝海开辟方面,海目星的前瞻性布局也在加速落地。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经实现电解液含量低于5%、能量密度达到 450瓦时/公斤的准固态电池中试产线的量产和交付,并与欣界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批供货合同金额达4亿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目星与欣界能源合作生产的固态电池成功实现了产品性能的突破,未来有望助力低空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海目星国内锂电业务盈利水平相对稳定,但海外锂电业务增速很快,由于海外订单毛利率较高,预计随着海外业务占比提高,公司锂电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公司新技术布局加速落地,成长天花板不断抬高也有利于估值进一步修复。
来源:界面新闻@有连云

免责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非本公众号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激光制造网LaserfairCom
激光工程师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