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厌15薪了?,“15薪”,有点像年终奖的小尾巴,但它的实际含义和它传说中的美好形象,嗯……咱们聊聊,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刚刚上岸的互联网新人一看到“15薪”,激动得不行!脑中一下就冒出“多发三个月的工资啊!”。我懂的,刚上班时谁不是这么想的呢?但且慢,等你真的体验了几次这“15薪”的套路,再看看那些隐藏条件,就知道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买账了。咱们来拆解一下所谓的“15薪”,它可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掺杂了不少条件。首先得考核达标吧?绩效考核、项目成果、KPI指标,全都打个勾才行。而且这还不算什么,最烦人的,是那种“自愿”加班。这个“自愿”加班,听起来是你自愿,实际上有点像“你不自愿试试看?”的意思。于是,拿到那15薪的,往往是那些业绩指标顶到天花板的,而且还得“愿打愿挨”,付出不亚于程序员改Bug时的精神状态。这么一想,所谓15薪——大饼画得漂亮,但想要到嘴,未必人人能行。于是越来越多老鸟开始看开了,与其被这不确定的“15薪”吊胃口,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该拿的算得明明白白:12薪、清清爽爽的每月打卡到账,起码不用担心年底来个“鸽子奖”啊!我就看到有的小伙伴干脆在和HR谈薪资的时候,直接提出:咱能不能直接把多出来的三个月折到每个月base里?比如,原本22k15,能不能改成25k13,每个月起薪多3k,年总包虽然降了点,但实实在在,落袋为安的踏实感是不是也上来了?💼说白了,大家更在意“稳”
说起来,程序员这个职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厂老板跑路的新闻年年有,今年尤其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拿稳才是王道。于是对于15薪这个“花式福利”,大家开始“免疫”了。毕竟,“画饼年年有,年年不发愁”,这年头哪家公司没个坑人的年终奖呢?大厂跳票、年终砍半的事,没少见。这不,有个朋友的HR闺蜜就说了:现在大家谈薪资的时候,关注点已经慢慢转移到base上去了,年终啥的?都往后放,毕竟base才是每月兜里能拿的实打实的部分,至于年终奖,除非有明确的发放保障,不然基本上没人真当它是“收入”。不少有经验的同事,现在谈薪水直接会提出“减少系数,提高base”的方案,比如原本谈30k15,年包45W的,有人直接提33k13的方案,虽然年包少了点,但对公司来说,风险减小,而且每个月base更高,大家也更有保障。对于打算诚心发全额奖金的公司,可能还真会同意这样的方案,但对那些开15薪纯当画饼的公司来说,碰到这种要求,多半会含糊其辞——话说回来,如果公司真打算发足额奖金,它还怕调成13薪吗?这种时候,公司态度多半已经说明了一切。程序员们追求的是“别坑我”
虽然这种“免疫力”目前还主要在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同事中流行,但相信不久后应届生也会逐渐懂得。尤其是经历了近几年“GLD砍年终/TP-LINK年终奖归零”这种真实案例后,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能直接拿到手的,才算真的钱。对新人来说,也许第一眼看到15薪觉得美滋滋,可等经历过大厂的一轮轮“经验打磨”后,心态也会随之转变。特别是在这类环境下,大家更看重的不是数字,而是实际拿到手的保底收入——也就是base。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同事会在谈薪的时候直接要求把15薪的base调高。最后呢,咱们再说个实际操作。既然我们对饼已经有免疫了,那么在对比offer的时候,也尽量选择base更高的那一家。至于年终奖、绩效奖金,就像老话说的“宁可靠自己,不靠风吹饼”,如果公司有这部分收入当“奖励”固然好,没有也不至于影响生活。对程序员来说,过好自己生活的关键就是搞清楚薪资的“真实度”,比起虚幻的饼,靠谱的收入才是王道。总结一下,现在的薪资谈判里,base才是主角,其他的都是花式包装。实打实的薪水,才是咱们程序员最靠谱的安全感!-END-
ok,今天先说到这,老规矩,看完文章记得右下角给何老师点赞,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福利,我这里有一份搞副业的教程,这份教程里有100+个搞钱小项目:
网盘拉新核心玩法、公众号运营变现、小红书虚拟资料引流等,现在扫码加我微信,即可领取这份副业教程。
添加时备注: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