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微接收稿件有两种方式,一是邮箱,二是微信。
明同学来东微不久,投稿发邮箱。他投过三篇,回回投了再改,改了再投,来来回回没个几次,完成不了。他第一次投稿,两天后我回复收下,趁有时间便接着编辑了。他句子中有太多“亦、其、之、乎、者、也”等多余字眼,统统被我去掉。半文半白的,没必要。并且每一段结尾都是省略号,不清楚到底有啥好省略的。省略号要不三个点,要不四个点,没一个规范的,不知哪个老师教的。
可第二天他又发来修改版。用修改版我白搭了时间,不用又怕漏掉内容。单纯复制粘贴也没问题,顶多重新复制替换。可已修半天,用新版本需费二遍工夫。没他微信,邮件回复“已编辑,新版本不采用。”蛮横地捍卫我的劳动成果。
我不喜欢投了修,修了投的。好像不投稿就发现不了问题。如果这样,可以先把稿件发到自己微信,边读边修。
我写小文,一般用电脑,写完发到微信上一句句读,读出毛病在电脑上修。直到修无可修,再请朋友指点。但得把行间距调到2.0,要不然在手机上阅读,密密麻麻的一看就晕了,哪还有耐心找毛病。
第二次收到明同学的稿件,我长记性了,回复采用后好几天没动,静观其变。果不其然,两天后发来新版本,三天后又来一版,你以为完成了?那简直低估了明同学精益求精的态度。邮箱一个页面展示25个邮件,第四天,他的这个稿件占了半壁江山,自成风景。
我很纳闷,为什么仓促投稿?不赚金子银子的。沉住气,把主意拿好,再投不迟嘛!又不是赶飞机,东微又不会飞。
别学我的速成篇,那都是肤浅的流水式记录。您写的有深度,自然需要更多时间。写完放几天,琢磨几天,修到自己满意或改无可改,不比投稿后再改来改去强?
何老师校对一文,标注出二十多处语句问题后,说:“这篇就是个草稿。粗制滥造,絮叨了很多离题的。写某人,可以写别人,要一笔带过。写啥围绕啥遣词造句,不然废话就来了。”
何老师打了我的脸。这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删减了小几千字,修正过的。我知道还有无关紧要的内容,但实在下不去手了。已经快删减一半,作者辉同学看后一定心疼得要打我。
忽然记起曾给胡老师说,别事无巨细地写呀,拣主要的。他回复我,写上便于编辑了解、删减。天啊,救救我们这些民间出义务工的编辑吧,我们也忙、也累。您能力范围内,能简练就别絮叨,该详的详,该略的略。感谢啊!
辉同学读书多,有一定文字功底,可为什么写的不理想呢?总觉得他可以写得很好,起码条理清晰。可现在,他的作品内容主次不分,如把各种食材一股脑放进去,煮成了一锅糨糊。
他想表达的总是很多,一篇都在四五千字以上,可逻辑混乱,叙述总很着急。也不知慌啥。
难道真是,写得好的读书多,读书多的不一定写得好?
我确信辉同学只是还没找到门,一旦入门,这事儿便不在话下。即使不入门,也比AI写的强,毕竟有内容。
AI盛行,抄袭者不用再搬运别人的,省劲也安全多了。
稿件中有没有AI作品,我不确定,但有怀疑对象。我还怀疑有人洗AI作品。怎么洗?就是用AI写完,自己再修改,措措辞、调调段落之类。
AI写作有套路,明显的特点是词藻堆积,硬邦邦冷冰冰毫无感情,结构单一刻板,内容空洞无趣,除去“我”没有人和事。
看我输入“冬天,梅树,梅花,香气,立志”AI出来的——标题给出的是《冬日里的梅香,激励心灵的芬芳》。没想到连标题都给整上了,够全面呢。
内容如下: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眼前那一片梅树,仿佛是冬日的精灵,将天地间的寒冷驱散,带来了独特的生机。
梅树,这种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韧的品质。它们不畏严寒,独自绽放,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刻,我站在梅树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淡淡的梅香,仿佛穿透了冬日的寒冷,直入心扉。
梅花,是梅树的花朵,它们小巧玲珑,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这寒冷的季节,它们独自开放,不畏风雨,不惧严寒,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吗?
梅花的香气,虽然淡雅,却能在寒冷的冬日里,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我想,这也许就是梅花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生活的态度。
站在梅树下,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他们用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时,我想起了那句古老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珍惜阳光的温暖;只有经历过寒冷的磨砺,才能更加感受到温暖的珍贵。
在这个冬日,梅花的香气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个春天的到来,那时,梅花将更加灿烂地绽放,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力量。而此刻,让我们怀揣着梅花的芬芳,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怎样,这算不算我说的太像文章的文章?我还不太会用AI,不知该怎样输入关键词,要不然更像文章。
前段时间有平台推送出用AI写的诗。虽然标注为AI所作,但我不赞同这样的行为。对写作而言,AI之风不可长。试试AI的作用玩玩也就罢了,推送出来涉嫌引领坏风气,不是好现象。
AI之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其实形式也不讲究,硬拼一起。毕竟是机器没那么灵活。咱们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思想,“我手写我心”别太AI了。
(摄影 张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