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无图、带不带激光雷达,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关键是如何考虑用户安全。”11月15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陈奇在2024年广州车展开幕首日接受凤凰网汽车采访时表示。
当天,极氪首发了全栈自研浩瀚智驾2.0面向高阶智驾的端到端Plus架构。极氪首创的数字先觉网络在此架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具备道路先觉、行为先觉和时空先觉三大核心先觉能力。
极氪也在车展现场宣布,浩瀚智驾2.0无图城市NZP将于2024年底全量推送全国用户,车位到车位领航(D2D)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全国全量推送。
“端到端Plus架构可以从人工规则驱动进入到场景认知驱动,更加类人,更加能思考,进而让高阶智能驾驶落地。”陈奇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广州车展开幕的前一天,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
接下来,在极氪控股领克之后,两个品牌的定位、产品布局如何进行区隔,极氪和领克又该如何协同发展,是整个广州车展期间,极氪、领克乃至整个大吉利,最受外界关心的话题。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陈林金文接受凤凰网汽车采访时介绍,从产品级别来看,领克主要做A级到C级,极氪主要做B级到D级,两个品牌的市场定位有错位。其中,极氪的B级和C级以纯电为主,C级车和D级车是超级混动。
价格方面,领克价格区间在15万-30万,极氪价格区间主要是20万-80万。
品牌定位方面,极氪的定位是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核心调性标签极氪是以豪华、科技、极致为主,未来投放的产品定价都是高于现有产品的,在三四十万以上。领克定位是全球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中高端为主的,潮流、运动、个性的标签还是持续的。
“车型规划方向不同,用户人群也不同,但是共同服务于高端豪华的用户群体带宽会拉大。以前,极氪大概覆盖了市场30%-40%的人群,极氪加领克,我们可以覆盖超过60%的人群。”林金文说。
受访人: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 陈奇(中)、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 林金文(右)、极氪智能科技CMO 关海涛(左)
(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节)
极氪+领克,可以覆盖超60%的消费人群
凤凰网汽车:极氪和领克如何协同发展?
林金文:领克和极氪的定位不同,只是中后台将会整合,前台保持独立性,这样品牌可继续独立发展。例如,渠道、品牌建设、用户运营、用户服务、商业运营、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是独立的。整合中后台后,研发、法务、数字化、物流、仓储、零部件等实现了高度共享和协同。
凤凰网汽车:极氪和领克的产品,之后会有哪些差异?
林金文:领克主要做A级到C级,极氪主要做B级到D级,两个品牌市场定位有错位。极氪的B级和C级以纯电为主,C级车和D级车是超级混动,超级混动和领克没有交集。在有交集的部分,极氪做电动、领克做混动。
新能源市场对电动有需求,对混动有需求,产品定位差异不是智驾、架构、智舱等产品层面,而是在产品技术规划方面,基于服务人群不同,把极氪拥有的底层能力逐渐应用在两个品牌上,输送到不同车型上。
领克价格区间在15万-30万,极氪价格区间主要是20万-80万。
极氪的定位是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核心调性标签极氪是以豪华、科技、极致为主,未来投放的产品定价都是高于现有产品的,在三四十万以上。领克定位是全球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中高端为主的,潮流、运动、个性的标签还是持续的。车型规划方向不同,用户人群也不同,但是共同服务于高端豪华的用户群体带宽会拉大。
以前,极氪大概覆盖了市场30%-40%的人群,极氪加领克,我们可以覆盖超过60%的人群。
凤凰网汽车:极氪做超级电混车型后,会不会减少纯电车型?
林金文:超级电混和纯电这两种车型面对的是不同市场。超级电混主要用在5米以上的大型车上,因为如果做纯电需要很大的电池,会影响到造型。另外,大型SUV风阻系数不像轿车那么低,用纯电达到长续航确实难度高。例如,极氪001、极氪007、极氪7X没有混动计划。极氪拥有完全领先于整个行业的超级电混技术,会在明年上海车展亮相公布。
以极氪的三电技术以及能耗管理技术,5米以上的纯电车最长能有880公里续航,足够使用。汽车市场的纯电渗透率不停往上走,达到了33%-44%,并将继续攀升。因此,极氪在纯电市场里面扩大份额是非常坚决果断的。
极氪将加快充电桩的布局,核心来自两个方向:第一,吉利控股集团对补能生态在《台州宣言》下做整合,将团结力量办大事,让渠道、生态的建设更快,网点的布局更快。第二,未来在整个生态发展上,我们对于实现轻量化、快速、高效率已经有了规划,未来将会对外公布。
凤凰网汽车:在渠道方面,极氪会不会借用领克的资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林金文:极氪是直营、领克是经销制,是不一样的。未来,即便公司合并,极氪和领克在销售上是保持完全独立的,极氪专属渠道极氪家,已经下沉到三线市场,未来还会继续下沉到四线市场。极氪自己也会加速三四线市场的渠道布局。
凤凰网汽车:极氪7X销量快速突破2万台,背后有哪些原因?
林金文:极氪7X的热卖核心就一个点:可城可野的产品力。一是可城,都市里有很好的操控体验、空间、舒适度,能看得到很多高阶配置。二是可野,亮相之初,极氪7X挑战中国几大越野的核心基地之一,号称“沙漠珠峰”的广东南昆山,本想和油车一起上,结果油车上不去,在媒体的亲眼见证下,7X很快完成挑战。一台SUV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越野能力,只能是都市的SUV,核心根本是产品力差异。
另外,有些新势力没有批量造车,不只是供应链方面短缺,也需要很长的完成质量爬坡的过程。极氪7X在投放前十天开始批量生产,精准判断用户喜欢我们这个车的什么颜色、内饰、配置。如果没有精准判断,就无法达不到那个交付量。
在过去54天时间里,7X作为极氪第一台真正的SUV,表现出“小黑马”势能,符合市场表现。极氪造车背靠大吉利集团30多年造车经验和全球优质汽车资源,拥有非常强的质量管控能力,极氪用三年经验,经营全系车型,养成相对最优的各环节供应链组合效率。
关海涛:极氪7X热销现象,代表着用户对纯电SUV属性价值的回归需求。
第一是综合产品力很强悍,有网友总结,7X尺寸比保时捷Macan稍微大一点,空间比保时捷卡宴还大,性能媲美保时捷911。
第二是安全,安全是极氪品牌底层基因,7X是最安全、家用的纯电新能源汽车,把安全做到极致细微,也是很多用户选择它的原因。7X用户人群,年龄上下幅度也非常大,这款车拓展了极氪用户的家用市场人群。
智能系统方案的关键是安全
凤凰网汽车:极氪端到端Plus、数字先觉网络(海马体)的概念,具体怎么工作?
陈奇:我们有2种智驾功能:一种做通勤模式,一个是做城市无图NZP。通勤模式和城市无图NZP包含一部分数字先觉网络信息。先用通勤模式走一圈商场、医院门口路线,记录下路口特征信息,通过早期高精地图信息赋能模型,做个性化的处理。最后,整个智驾经验融合变成一个模型,逐步通过模型输出(指令),解决道路情况等线性信息。
凤凰网汽车:现在市场有不同智驾技术路径。极氪现在是无图技术路径,有的企业和特斯拉一样推广纯视觉技术路径,如何看不同路径在安全性和成本?那种技术路径最终会胜出?
陈奇:无图技术和有没有视觉不矛盾。纯视觉也可以做无图路线,极氪把激光雷达去掉,表现也会很好。有图无图、带不带激光雷达,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关键是如何考虑用户安全。在没有大数据训练过的安全场景下,如晚上或极端天气,激光雷达表现优于所有传感器,一束光发出去直接回波,甚至可以感知到异形石头。智驾系统未来迭代升级的想象空间更大,有了激光雷达,很多极端场景会处理得更好。
林金文:没有靠激光雷达的硬件,对高端智驾安全性不足。绝大部分厂家,包括华为这种智驾Top级厂家,高阶车型都是带激光雷达版本,无论是头部、尾部汽车企业,都支持高阶车型实现更高阶的智驾。
激光雷达很昂贵,但实现功能和安全性同样不可替代。每个品牌服务用户群体不一样,解决方案不一样,极氪坚持激光雷达,基本绝大部分车型都是标配。
极氪面对高端豪华市场,不会把价格打得很低,同样不参与价格战,极氪001,三年前价格是26万多,今天基础版也是26万多,不像一些品牌价格降得非常厉害,几乎降50%以上,极氪还是坚守价格底线。
凤凰网汽车:有消息称特斯拉明年会把FSD带到中国市场,极氪的智驾会不会感觉到压力?
林金文:无论有没有特斯拉加入中国战局,极氪智驾必须跨过特斯拉那座山、那道坎。极氪用户需求在加大,极氪会不遗余力地往前跑。在技术上,大家看到大白团队也非常出色,极氪短时间内进入中国智驾第一梯队。极氪在智驾方面投入的坚决程度,不需要友商去赶,而是用户的需求推动向前。
陈奇:FSD入华,更能促进大家竞争,让用户有更好体验。纵观全球,真正搞智驾的企业,除了中国企业,最厉害也就是特斯拉。中国的算法、软件人才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的国家。中国有特色的场景、法律法规,且国内搞智驾的团队都做得不差。特斯拉明年8月份,一方面进来后不一定完全行,第二方面中国团队也积累很多经验,行业前沿技术很透明,很多论文学术界发表都是透明、开源的成果。
凤凰网汽车:极氪智驾怎么确保商业化及中期盈利能力?极氪如何通过差异化服务体现价值?在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变中,极氪如何确保持竞争优势?
陈奇:盈利能力方面,智驾现在仍是成本中心。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再创新高,受众越来越多,量越铺越多,成本就能摊得很薄。硬件成本每18个月,要么性能翻一番,要么成本降一半,这个趋势规律还是存在的。我们要先做到能力的积累,把用户体验做上去,再把成本降下来。用户形成黏性之后,通过智驾衍生服务,提升盈利可能。
差异化上,先把无图NZP、泊车等现有功能做到足够强足够好,再做长远规划,做到更优的服务、更多的场景、更多的体验。人工智能里最难的就是智能驾驶,因为涉及安全,投入很大。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的制高点,最大的要素就是人才、执行力和工厂化能力。
数据没有多少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数据闭环。数据量的多少、配比的多少都会影响整个智能驾驶系统。只有把整套智能驾驶的数据闭环了,数据筛选、清洗和后端评测体系构建完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