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 “豪掷”1.4亿元建红酒庄背后……

文摘   2024-11-11 15:50   宁夏  

  “今年不是一个好年份。”刚一落座,玉麓酒庄庄主李超就聊起榨季的坏收成。“光今年9月,降水量就超过了300mm,比去年全年还多;连日阴雨和太阳暴晒交替,不少葡萄出现歉收。”


  可就是在这一个“坏年份”,李超却投资了新酒庄。今年10月5日,玉麓酒庄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正式开工,一期酒庄建设项目占地15.86亩,计划投资约1.4亿元,将2025年10月建成投产。


  为何“坏年份”却有如此大手笔?李超的选择,背后反映着宁夏葡萄酒从业者的共同思考。动辄上亿的投资,底气是什么?情怀理想又怎样与现实困难相碰撞?文旅的格调从何而来?未来的发展又走向何方?


  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到现在,摆脱了初绽的娇嫩,正在进入沉淀酝酿的阶段,葡萄酒从业者们也有了更多成熟思考和回答。近日,记者探访多家酒庄,从李超的故事开始,探索新建酒庄的底气,一窥产业发展的根底。


  贺兰山下的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园。秦瑞杰 摄


  逆势投资,信心何在?


  “政策是最大的支撑。”一开聊,李超就坦言,酒庄谋划建立,一路磕绊不少。


  早在2021年,玉麓酒庄便开始注册谋划,但当时自治区处于政策调整和产业整合阶段,叠加疫情影响,没有批复酒庄建设。2023年3月份开始,产区手续办理加速,玉麓酒庄建设步入快车道,直到今年10月份开工。


  这样的等待值得么?会不会是浪费时间?


  “值得,在产业规划的调整期,很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思路被理顺,历史问题被逐步解决,政策支持也更有针对性。比起数年前,投资环境更好了。”李超说。在业界,不少葡萄酒人评估,玉麓酒庄是今年新建酒庄中手续最齐全、流程最严密的一个。


  事实上,在葡萄酒产业这个“重投资、长期回报”的行业,动辄几十年的回报周期下,“手续齐全”是不少投资者最底层的“心理保障”,这常常意味着会有更小的投资风险。


  “比如,有确权证(林权、土地等)以后,就可以办贴息贷款,政策支持50-60%的贴息。”对此,李超举了一个例子。以往只有庄园可以作为评估材料,现在葡萄园、林地、建筑物都可以纳入进来,贴息之后,酒庄承担两厘左右的利息。


  “现在政府、金融机构,逐渐认可把酒庄资产作为金融资产进行评估、贴息、放贷。随着政策完善,宁夏本土的金融机构,例如宁夏银行、黄河银行都慢慢加入进来。”李超表示,玉麓酒庄的评估贷款额度在2000-3000万之间。经过银行的资金监督,酒庄在贷款还本付息以后,可以拿着相关的政府支持政策和贴息条件寻求返现,以减少资金压力。


  “这也是一种倒逼行为。过去酒庄大上快上,手续不全,一旦倒闭,银行有坏账风险。”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规财处负责人刘旭洋解释,“先交钱,后返现”,不仅倒逼酒庄规范化建设和运营,还有助于银行信贷体系的完善。


  随着葡萄酒产业体系理顺,这样触碰到产业核心需求的政策在近几年密集出台,如此“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对投资者们意义重大。


  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银川揭牌


  “此外,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给从业者提振信心。”采访中,不少酒庄庄主表示,各级领导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这成为葡萄酒人投身产业的重要心理支撑。


  获批建设中国首个特色产业综合试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中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一路走来,宁夏葡萄酒产业受到的“关心”、“厚爱”不断。


  事实上,比起工业化生产的烈酒行业,“长周期、长运营”的葡萄酒产业常年利润率较低,且受自然条件影响,产业波动大。“精耕细作”的行业特性和行业要求下,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预期便十分重要。


  “酒庄预计明年9月确定投产,投产五年之后,销售额能够破千万就很不错。”先健康活下去,再持续扩宽盈利空间,李超做好了准备。“政策的长期支持和政府的关心,让酒庄有了持续运营的底气。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人知道宁夏葡萄酒的品质,消费者、社会的认可度上去了,前景将十分广阔。”


  鸟瞰蓝赛酒庄。杨泠然 摄


  理想理性,如何平衡?


  驱车行驶在110国道,贺兰山脚下鳞次栉比的葡萄园,常常会给人一种旷野牧歌的浪漫幻想。远处的贺兰山巍峨,怀抱着冲积扇这一片砾石佳地,各个酒庄的围墙,围出一种“私人田园”的安宁意趣。


  “从这棵树到远处的农田防护林带,都是酒庄的范围。”在二楼平台,蓝赛酒庄庄主吴志鹏双臂画出一个大圆,语气中满是自豪。“刚开始就是想找一块地方,能够让家人一起生活、工作。”


  建立酒庄,拥有一片土地,几乎是每一个酒庄建设者最初的梦想。然而,和大多数人想象中葡萄酒的高贵、典雅不同,种酿酒葡萄,是个实打实的农业技术活。


  “不要想象种葡萄是田园牧歌,当你拥有两三亩地的时候,可以优哉游哉,当你种几百亩地,田间管理、人员调度、时令安排,就都成为头疼的事儿。运营酒庄,得拿出对待一个产业、一个事业的态度。”李超说,玉麓酒庄现有200亩葡萄园,从翻沟、铲地、撒粪、树杆开始,他都亲力亲为,一年到头几乎被“栓”在了葡萄园里。


  “任何一款葡萄酒,都是凝结着庄主自己的基因,需要事事操心。”在贺兰山东麓产区,许多庄主亲身参与到葡萄酒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展藤、抹芽、坐果、浇灌、打药、采收、压榨、酿造、陈年,酿酒葡萄的种植考验经验与技术。庄主们伴随着葡萄的生长周期忙碌,“被一项项事务逼着走出一趟四季轮回”。


  “从先试一试,到现在干了十几年,酒庄稳产了,也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片葡萄园。”吴志鹏今年30岁出头,却已晒得面色黝黑,自嘲“很忙很沧桑,为了葡萄酒从少年越过青年,直接进入了中年”。老家山西的他如今在宁夏扎了根,一家人整年围着酒庄转。


  创业有激情,守业很复杂。这句话,是不少葡萄酒从业者的心声。


  志辉源石酒庄的工人们正在采摘酿酒葡萄


  事实上,由于葡萄酒庄的“重投资”属性,不少葡萄酒庄的建立者都早已在地产、建筑、能源等传统行业取得了相当成就。是否把“主业”的钱拿来投资“副业”?投资多少?未来怎么运营?商业模式是否清楚?在动辄上亿的酒庄投资面前,庄主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内心追问。


  “2021年开始,经过好几年的考虑,决定从自己的‘主业’——建筑产业中拿钱出来投资酒庄,当时家里人包括父母都有很多不同意。”李超回想,彼时,一些现实问题让他反思。“很多熟识的朋友,他们地产、酒店的商业版图倏忽倒塌。这让我思考,为什么积累财富那么快,倒塌又这么迅速?能否把握住现有的资产?”


  彼时,与李超一样的许多传统行业从业者都对未来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任何产业都有新旧更替,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没有行业能一直风光。”


  “从赚快钱到学会赚慢钱。”政府长期的政策支持,持续不断的宣传影响,叠加可预期的发展前景,吸引着投资者把更多目光聚焦在贺兰山脚下的这片土地。经过理性考量,葡萄酒产业,事实上成为许多人触手可及的投资最佳选择。


  “经过我们测算,在3-5年的稳产上升期后,预计葡萄酒产业的理想利润率在5%-10%左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已经很不错。”李超也坦言,从经营方面考虑,作为投资者他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自从2021年开始谋划建设酒庄后,他接连不断遇到资金、建设、种植、销售、策划等方面的种种难题,“有时候甚至比经营‘本业’遇到挑战更大。”


  “但同时,迎接困难、挑战的过程,得到的满足也是无与伦比的。”作为西夏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李超上中学时就开始搬玉米、割稻子,“小时候几块钱坐车到小口子,对贺兰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对干农活更是充满信心。”


  人与山共事,亦与藤共长。遍访贺兰山东麓的诸多酒庄,能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从业者们,很多都洋溢着对葡萄酒产业的极大信心与热诚。


  “舍不下这块土地,现在土地上扎扎实实做点事。”李超坦言,酒庄按照预估的利润率,20年都不一定能够收回建设成本,这需要“做好一两代人接力付出的准备”。如今,葡萄园成了李超教育下一代的场所。每当农活的高峰期,李超都会带着自己孩子到地里一起做劳动,手把手教拖拉机怎么开,“酒庄未来是他的,不想让孩子去游乐园,而是在劳动,在土地里感受快乐。”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也旅行”主题活动上,参与者举杯畅饮


  文旅融合,怎样破题?


  在贺兰山东麓产区,产业发展需要与文旅紧密结合,如今已成为从业者的广泛共识。


  这次新建玉麓酒庄的地址,在110国道和正苏路的交汇处,李超选中这块地方也因如此,“酒庄临近镇北堡影视基地和贺兰山岩画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这对葡萄酒销售来说,是巨大先天优势。”李超说,不少酒庄半数以上的葡萄酒销量都来自于游客现场购买。


  比起甘肃、新疆、云南等产区动辄需要驱车颠簸数小时,在宁夏,落地银川后、沿着110国道,便可总览沿线多家酒庄。同时,一路上有多处5A、4A级景区,天然提供了充足的流量和曝光度。


  “贺兰山东麓产区,可以说是全国离首府最近的规模产区,高铁、飞机到达都十分方便,甚至能够形成一小时‘游览圈’。”西鸽酒庄国际事务总监陈仙妮是法国勃艮第人,以宁夏为家多年,她道出了宁夏酒庄发展的独特优势。“酒庄是社交属性、体验感极强的场所,现场游客所感受的品质将是一个酒庄最大的自我宣传。可以说,宁夏发展酒庄旅游,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鸟瞰西鸽酒庄


  作为一名游客,如果你初次踏入葡萄酒酒庄,绝对满眼新奇。


  置身园内,千亩酿酒葡萄田便映入眼帘,紫色摇动中让你心弦沉醉。车间展厅,大批现代化的高端设备,详尽展示了酿造流程,彰显出酒庄的品质追求。地下酒窖,精心陈列着的历年葡萄酒桶,散发时间的独特韵味。品酒大厅,雅致的氛围下,酒品以其独特的口感与香气,更是诉说着各自的风土传奇。


  这样独特的体验下,让“留住游客、提升产业附加值”成为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的一大主题。


  走进安漠酒店,远处贺兰山巍峨耸立,近处的平台上,巨大的水面形成独特景观,开张数月,这里便已成为闻名的打卡地。“它是一个以‘葡萄酒+生活’的全场景消费平台,空间够大,业态也够丰富。未来,能够以场景化的消费促进葡萄酒的体验和销售,建立起一种属于整个宁夏葡萄酒产区的接待标准。”宁夏图兰朵酒庄庄主郑子丰说。


  登上安漠酒店的观景平台上,可一览贺兰山雄浑风光。秦瑞杰 摄


  除了大规模的文旅综合体,基于“酒庄酒”这一生产特性,各具特色、设计感的酒庄,也天然适合与更具个性化风格的民宿相结合。


  今年9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也旅行”主题活动举办,除了传统的经销商交流外,一场别开生面的民宿交流也在进行。贺兰山下,中国100+民宿×贺兰山葡萄酒联合定制计划签约仪式正式召开。“把酒庄主人的故事推向全国民宿的客群,也让他们在全国破圈。”夜色飘摇,拿着香槟酒,夏桐中国酒庄总经理苏龙在仪式晚宴上致辞,欢迎远道来的各大民宿品牌。“未来,让全国最好的酒庄和最好的民宿在一起结合,形成真正宁夏自己的品牌!”


  缺乏基于本土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资源挖掘、葡萄酒文旅“舶来”文化过多,发展被动、葡萄酒文旅体验场景缺失······近几年,产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在被慢慢解决。


  矗立在贺兰山麓的一个台地上,飞茑集x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虽规模不大,但环境非常优雅。这里有8顶以葡萄命名的帐篷客房,推门而出,便可在营地的制高点一览贺兰山的壮丽风景。


  民宿不远处,就是夏木酒庄标志性的金字塔建筑。住宿在厂房边,游客住宿间隙,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葡萄酒生产的全流程。“如今,酒庄和民宿相互成就,一间间客房,也成为展现贺兰山东麓产区风貌的一个个文化窗口。”夏木酒庄庄主张湃说。


  夏桐酒庄里,葡萄酒品鉴活动正在进行


  “很多人来住宿来旅游,其实也不一定懂酒。但在居住时,能够进入一个慢慢品鉴、了解葡萄酒的环境。”亦浓酒庄副总经理丁远峰描述,夜空下,游客三五围坐在一起品酒,随着庄主的讲述,葡萄酒人创业的故事、激情被一一讲述。“氛围与故事让人沉醉,很多人最后都成为了酒庄的忠实拥趸。每年来到东麓酒庄旅游的有十万人,这十万人就是潜在的客户,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后,最终形成一个葡萄酒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


  下个十年,路在何方?


  “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很快。”采访中,不少从业者都对此频频感慨。从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到如今成为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目前,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60.2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四成。现有酒企261家,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产值达400多亿元。


  “短短二十多年就成长到这样的规模,不可谓不迅猛。然而,过快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李超说,今年的大雨,就让很多中小酒庄的销售乏力问题尤为突出。


  长期以来,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销售压力很大,尤其中小酒庄来说,去库存一直是难题。


  葡萄酿造过程中,需要在橡木桶中陈年以获得独特风味


  “以玉麓酒庄为例,如果玉麓酒庄五年时间能打开市场,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李超说,这样“正循环”对酒庄很重要。在生产过程中,酿造、过桶、瓶中陈年都需要资金和场地,如果销售跟不上,大量的葡萄酒长期储存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很多酒庄就是循环不出来,被憋死的。”


  一些从业者认为,过去的“狂飙突进”,也让很多投资者未能真正做好深耕产业的准备。


  2014年开始,自治区进入酒庄建立的高峰期,大量的传统行业从业者一拥而上“跑马圈地”。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出现了了产证不全、经营粗放、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等各类问题。


  “到现在,下一个十年即将开始,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产区已经逐步孕育出几家大酒庄,更多的中小酒庄也走上了差异化发展路线。”李超说,过去十年间,贺兰山东麓从连酒塞、酒标都得区外代工,到如今类别齐全,从业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更多的发展方向。


  “新的局面下,政策支持越来越完善,大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健康。”今年雨水多,但在李超身边,“能不能搞、能不能坚持下去”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反而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决定投身于葡萄酒产业。


  如今,“精耕细作”成为行业共识。下一个十年该怎么走?采访中,从业者们给出诸多畅想。


  “庄园种植、酿造的标准化将更加普及。”李超说,经历了最基础的探索,宁夏葡萄酒已经进入建立行业标准的阶段,不少头部酒庄已经身体力行在种植、酿造、运营、市场方面做出了诸多示范。未来,新的入场者更容易以一个可参考的标准,逐步创造自己的风格。“严格、标准、科学但又各具特点,这将成为未来酿酒葡萄种植的底色。”


  “酒庄的数量会下降,但整体品质会提升。”汇达阳光酒庄酿酒负责人李财表示,随着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发展,原有的200余家酒庄必然洗牌,更有市场竞争力的酒庄将生存下来,通过兼并、重组,改变曾经“散、乱”的酒庄布局。“未来,希望政府建立酒庄土地、产权交易平台,保证买卖双方权益,建立快速、健康、合法合规的退出机制。”


  “让葡萄酒与更多特色文化资源对接,绽放更多发展可能。”夏桐中国酒庄总经理苏龙说,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春秋两季马拉松,让更多人认识葡萄酒产业。葡萄酒的属性和格调,天然契合各类文化特质。未来,酒庄可以承接体育赛事、演唱会、音乐节,甚至新款手机、新能源汽车的发布会都可以精准对接。


  贺东庄园的葡萄古藤树皮斑驳,弯曲的枝干遒劲有力


  “贺兰山东麓产区名气会越来越大,精品会越来越多,发展的信心也会越来越足。”亦浓酒庄副总经理丁远峰信心满满,几次法国参展,产品比之国外产区数百年积淀的老牌酒庄也毫不逊色,“现在东麓产区最老的葡萄藤也才二十多年,已经可以获得布鲁塞尔大金奖,包揽各类国际酒节近一半奖项。再过十年,老藤产出更高质量葡萄酒,一定会创造更多精彩!”


  今年的几场大雨,让贺兰山久违地一片绿意。而山脚下曾经荒芜的砂石滩上,片片葡萄园也摇晃着枝丫,埋藤时节到了,山脚下的昊苑村村民忙碌起来。盯着施工进度,10月份玉麓酒庄开建以来,李超也常常往贺兰山下跑。


  “一次带着设计方在酒庄旁边的餐厅吃饭,三个包间,外面有交谈声传来,一看,旁边两桌竟全是来考察的法国人,他们对宁夏羊羔肉大快朵颐。”一时间,这种反差感让李超感慨万千。从无到有建立葡萄园,耕耘数年的满足与期望交相激荡,“让人禁不住畅想,一杯葡萄酒,连接区内外,也跨越全世界。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贺兰山、认识贺兰山、留在贺兰山,我想,宁夏葡萄酒发展的未来就是这样。”


  玉麓酒庄的葡萄地里,葡萄新苗初发。秦瑞杰 摄


  记者手记:山脚下的人


  “所有人都会说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风土条件好,但比起贺兰山,最让人喜爱的,却是山脚下的人。”采访中,亦浓酒庄副总经理丁远峰抒发感慨。

正是如此,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


  首先,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到品牌建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这几年,数字地图、智慧管理系统的研发,让种植更加科学合理;包装设计、品牌打造上也频频出彩。从业者技术的革新、思路的扩展,让宁夏葡萄酒市场竞争力更加突出。


  其次,更多“非从业者”的热情参与,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扩大了产区声量。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在宁夏扎根,数年发展间,早已培育出一群围绕其间的爱好者。教室里,酒香沉醉,品酒师培训的课程正在进行;酒吧里,杯子相碰,味道品评讨论热烈。这些消费者、爱好者,成为一个个“小喇叭”,用更新鲜、更年轻化的方式传播着产区影响力。


  如今,贺兰山东麓产区蓄势待发的葡萄果香,已经吸引了无数人奔赴前来,为山麓投注热爱。未来,实现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目标,贺兰山下的人才将是第一资源,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要害泉源。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REVIEW
往期回顾

1贺兰红与海博供应链联名贺兰红·麒響系列葡萄酒首发
2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专场推介活动在杭州临安举行
3二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再度登上国泰航空头等及公务舱

紫梦贺兰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