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腹地四川凉山自治州布拖县,民间对此地的地貌有这样的描述:“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
然而,在这样的地方,一座宏伟的能源工程——布拖±800kV换流站静静伫立。作为白鹤滩水电站电力输出的重要节点,它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将滚滚电能注入国家的能源血脉,仅需7秒就能将电能跨越千山万水,送达2000公里外的中国东部地区。这座换流站输送容量高达1600万千瓦,每年输送的清洁能源可满足约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换流站。
我们不禁对布拖换流站的建设充满好奇,它是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下拔地而起?近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Bentley 2024年纵览基础设施大会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南院”)凭借布拖±800kV换流站项目,荣获能源输送和通信网络类别的光辉大奖。或许,透过这一荣誉的光芒,我们能一窥其背后的精妙与智慧。
绿色创新,“三站合一”
为满足白鹤滩水电站清洁能源送出需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计划建设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2个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送端换流站,以及布拖500kV变电站。然而,当地地形崎岖、峰峦重迭,平均海拔约2000米,且属于高地震烈度地带,符合建站要求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如何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成为建设者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此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力求不影响城镇规划、不占基本农田,这无疑又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难关。
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严苛的环保要求,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利用Bentley Substation软件开展总平面方案优化,提出换流站“三站合一”建设方案,即2个送端换流站和1个500kV变电站同址合建。合建方案提出了合建站共用设备设施方案,节省工程投资3.2亿元人民币。合建方案还缩短了各种管(沟)道、线缆占地,换流站纵向尺寸较同类工程减小38米,节省土地费用约4500万元人民币,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这一绿色创新之举,不仅实现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既定目标,更彰显了数字科技在能源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智慧选址,高效规划
在换流站的规划选址阶段,西南院项目团队面临着地形、地质以及敏感点等多重外部因素的限制,任务艰巨,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南院项目团队利用Microstation加载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站址区域的原始地形地貌、建构筑物等信息,通过三维模型对比站址的地形地貌、交通运输、进出线通道、地物信息等外部条件,完成大范围内的站址初步筛选工作,节省了宝贵的现场踏勘时间。在最终的5个备选站址的可视化比选中,LumenRT软件更是让规划选址工作如虎添翼,实现了换流站及站址周边环境的可视化展示,又通过二维码方式将站址场景分享给项目参建各方,实现了站址可视化方案的轻量化共享,降低了沟通成本,大大提高了项目决策效率。
数字飞跃,全链应用
布拖换流站不仅是清洁能源的传输枢纽,更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典范。从规划、设计、施工、制造到运维等多个工程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数字化的力量。
在设计阶段,Bentley软件的多专业协同设计平台成为了设计师们的得力工具。它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多专业全过程的协同配合和数据交互。团队还基于OpenSite Designer开展站区竖向设计,采用台阶式布置方案,节省土方量39万方;利用OpenBuildings Designer建立建构筑物及桩基模型,结合三维地质模型优化桩基深度,桩长设计准确率提升50%;利用Substation等设计软件,开展电气安全净距校验、三维防雷校验、碰撞检查等三维校验工作,发现碰撞48处,设计正确率提升10%。
在制造阶段,将设计单位STAAD.Pro建立的钢结构计算模型与加工厂详图设计模型数据有效贯通,加强了设计单位和加工制造厂家之间的协作。
而在施工阶段,Bentley软件的应用更是让施工变得更智能化和可视化。利用LumenRT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施工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西南院电网数字化部副主任宋佩珂介绍,“我们开发了一个应用AR的App,扫描二维图纸就可以出现对应的三维模型,有效助力了施工工作。还有,我们把换流站的三维模型进行VR端展示,施工人员戴上VR眼镜就可以浏览三维模型的虚拟场景,方便开展操作培训。”
在施工阶段,西南院还基于三维模型数据,结合工地传感及图像监控系统,开发了智慧工地平台,融合地理信息数据、三维模型、物联网监测设备、人员实时作业、机械轨迹等数据,实现现场施工的动态感知,对施工过程中的机具、设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人员数据进行实时、精准的全要素管控,提高了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
在运维阶段,利用Substation软件中国工具包建立了gim格式换流站模型,模型体量得到数量级缩减,提高了换流站数字化移交效率。
西南院还积极应用AI技术。宋佩珂提到,“庞大的工程信息收集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基于AI技术、产业政策、西南院的工程知识库,我院开发了“易问”AI智能问答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工程领域版本,在信息的查询和梳理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宋佩珂介绍,“运用数字化手段,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站内用地较同类工程节省土地资源约10公顷,设计时间缩短30天、施工期缩短40天、整体成本节省约700万元。同时,数字化应用显著畅通了供应链协作,换流站数字化成果已移交至运行单位。”
绿色效益,梦照四方
如今,布拖换流站已经全面竣工投产,它像一座能源灯塔,照亮了清洁能源的未来之路。每年,它都能将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缓解了东部地区的用电紧张局面,每年还可替代燃煤约27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948万吨、二氧化硫约25万吨、氮氧化物约22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1万吨,大大减少了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
同时,布拖换流站的建设还带动了送、受两端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超2万个,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值约180亿元人民币,带动电源相关产业投资约100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三站合一”的建设方案,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实现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既定目标。
结语
在布拖换流站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数字科技的力量和智慧创新的魅力。它们共同编织了一个绿色能源梦,让清洁能源的光芒照亮了更广阔的天空。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像布拖换流站这样的绿色能源枢纽涌现出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