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学骏《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说开去

文摘   2024-11-26 10:00   河北  

《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是袁学骏老师最近出版的文学评论著作,共39万字,历时四年完成。我翻阅了一遍,边看边感动,从字里行间逐渐走出来一个立体的贾大山。这其中有袁老师不可磨灭的功劳。

《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袁学骏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10月

人品之高尚

袁老师在担任《太行文学》主编时就认识了贾大山,他对贾大山的人品和文品有很深的了解。贾大山离去后,袁老师每年都要写文章以示纪念。四年前,在上级领导的鼓励下——其实袁老师也早有想法——写一本关于大山小说研究的书。考虑成熟,袁老师开始骑着半旧的自行车,挎着白色休闲简易包遍借图书,做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终于全方位的立体的贾大山在心目中成熟,研究框架子目建立起来,开始落笔。

我佩服袁老师于七十龄,在不耽误培养文学新人的情况下,走笔大山小说研究;我佩服袁老师于七十龄,在不耽误陪伴袁师母的情况下,走笔大山小说研究;我佩服袁老师于七十龄,在不耽误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下,走笔大山小说研究。终于于日前完成了这部“前不见古人”的文学评论著作。

我想会“后见来者”的,正如袁老师预言。因为如我辈奔六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取经》,觉得没啥意思。而自几年前开始,我会和我的初中老师——贾大山的同学主动忆起他主持阅中考卷的场景;我会独自去西慈亭村久久伫立于他故居边的辘轳水井旁,想象当年暑热之时,小学生去井台喝水的场景;我会拿着征文获奖后得到的新华书店购书卡,去买断贾大山的以及关于纪念他的书;我会和亲人、朋友、学生,甚至来正定的游客谈起正定的骄傲——贾大山;我会和贾大山的长子永辉老弟畅谈起他的父亲,他送了我他写父亲的书,并说“你是懂我父亲和我的人之一”;我还会撇开一切俗务,去看由贾大山剧本改编的河北梆子《半篮苹果》。我读贾大山小说,我读王志敏先生的《贾大山传》,我读袁老师的《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无不是一口气读完,而后掩卷深思,久久回味的。之所以如此,一是喜欢贾大山的作品,二是佩服如袁老师这些评论家们。

我写不出像袁老师那样高深的论著,但我能从中感受到他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骏马精神。袁老师系统而全面地研究贾大山的为人和为文,也正表明袁老师人品之高尚、文品之高雅。

贾大山生前为文低调,做事高调,但做完从不宣扬,从不去领奖,所以他并不为很多人知道。当他的《取经》于1978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老师也没有大讲特讲这位本土作家。真的是袁老师等文学评论大家深入评析才使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位伟大的作家。作为文化局局长,贾大山为隆兴寺古建筑的修复既请示上级又几乎不离现场;城隍庙失火,他力主恢复,而今愿望得以实现;有一家人丢了户口本,在那个年代吃喝就成了问题,他为这家人几乎跑断了腿。等等,等等。可见,贾大山忧国忧民情怀之深。

袁老师除了自己和贾大山交往得来的故事,多数都是从他人书中口中得知,并记述下来,最后完成著作,其笔记远超成书几倍。这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辛苦和乐在其中的执着,足见袁老师人品之高尚,也何尝不是为国为民之情怀呢!

文品之高雅

袁老师研究贾大山小说的文品也非常之高雅,令人动容,令人慨叹。他从不同角度探究贾大山小说的审美意义,且历时四年,不也是追求慢而精吗?他的评论亦如贾大山的小说,是不打农药的“棒子面”。袁老师不为名利,就为了这份让大家知道大山弘扬大山精神的这份心。

袁老师对大山小说的众多研究有“风俗体”“对话体”“剧本体”“精致化”等等,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别的暂且不说,单说他对大山小说研究的创新点之一——风俗体。这个点是前人和他人未曾研究过的。比如《拜年》表现了冀中农村给压岁钱的年节习俗;《杏花》展现了农村婚俗;《钱掌柜》写了丧葬习俗;《老底》写了回民饮食习俗——全羊席,还有牌匾介绍、文物知识和酒俗;《梆声》写了村内流动买卖敲梆子习俗;《容膝》中描绘了老甘的吆喝声。等等,不再一一枚举。

这些习俗藏在贾大山的小说里,无不展现着正定独有的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利于当代,功在千秋。如果袁老师不仔细品读是想不到也挖掘不出来的,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总之,读了袁学骏老师的《贾大山小说审美研究》,让我们对贾大山的为人和为文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贾大山作品当会知晓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的影响意义。

这部书文化信息量大,而行文通易懂,在学术性、可读性上是一部理论新著,具有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正能量被业界评价:“达到了贾大山小说研究的新高度。”

袁学骏老师由衷地希望借由此书,可以真正阐述贾大山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希望更多青年作家,能成为贾大山式的文学后来人。这部著作填补了大山作品研究的空白,袁老师功不可没,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高声:袁老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我辈努力学习之大师!

作 者 简 介

张俊伟,中共党员,文学学士,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石家庄作协会员,河北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名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散文、小说、诗歌均有所涉及,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诗歌《杏花,我要为你歌唱》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的月亮》获省级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山间最美的花》《千年神花汉牡丹》等获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小说《坎坷的文竹》《迟到的五十元钱》等获省级奖励。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华风采》《河北文学月刊》《长城网》《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散文风》《太原日报》《北流文艺》《畅道正定》《正定风采》等报刊。获省散文银星创作奖、省民俗协会优秀会员奖,连续十年获县文艺繁荣奖。

编 辑:孙俊峰 于金华 黄永静 

审 核:邵兵娜 张俊伟 吴国勇

古郡民俗
正定县民俗文化协会是正定县民俗学家、民俗爱好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正定县民俗学家、民俗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本会的行动口号是:到民间去,到群众中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