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跟随大同镇王里店村党支部书记张普华的脚步来到了一片片红薯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排列在田间地头全是沉甸甸、装满红薯的编织袋。两台挖薯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了田间地头。村民们跟随其后,动作娴熟地将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箱、搬运、装车,欢声笑语乘风而过,诉说着丰收的欢欣。红薯丰收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人驻足,让人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两年前,张普华带头承包了村里近40亩土地,探索管理经验、销售集道、土地流转经验,以及合作社模式。去年,他种植了朝天椒,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质量,首次种植红薯。他通过引进蜜薯、冀26号、商19号品种,进行试验性种植,让他没想到的是红薯产量非常高,每亩可以达到5500--6000斤,远高于其他农作物。重要的是,红薯品质也很好,其中,蜜薯品种,如果鲜吃的话,口感很粉很糯,如果收储一段时间,转塘之后,它变得甘甜又柔软。“红薯亩产差不多6000斤,扣掉成本,一亩地能收入约1800元左右。相比种其他农作物来说,种红薯的收益更高一些。”张普华掰着指头数算着。
红薯产量高、品质好,也离不开种植人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前期,张普华会根据红薯的生长习性,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合理密植;生长过程中,他还会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地膜覆盖、滴灌灌溉、土窖储存等,提高红薯的抗旱,抗冻能力。
“我是王里店村的村民,家里农活儿干完了,就来红薯地帮忙收红薯,也不耽误接送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挣个零花钱。”马秋荣边干活儿边高兴地说道。通过规模化种植红薯,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
让村里部分闲散劳动力增收,只是张普华顺带解决的事儿,而如何让红薯变现,让村民们都通过种植红薯增加收入,才是他的目的。首次大规模种红薯,销售是关键。张普华打算把红薯按个头分拣挑选出来,个头大的或适中的零售或者销往各个市场,个头小的制作加工成粉条进行销售。“我还在摸索阶段,但我坚信这条路会越来越好,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张普华说道。
近年来,大同镇瞄定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目标,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坚持本地特色种植,以东通乐村红薯种植为试点,向罗义南庄、王里店、大同村等周边10个村推广,收获后统一回收,销售,每年每村平均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此外,大同镇还注重一村一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始终坚定不移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路。
■编辑:张利君
■编审:万彩霞
■监制:李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