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柳州市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之化学专场
教学展示
郭姣姣老师教学展示
柳州市铁二中学的郭姣姣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我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五学一体”课堂模式。在自问自学环节,郭老师通过土壤问题激发学生对盐类水解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相关问题。随后的情境导学环节,郭老师从肥料选择的视角阐述了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的问题,并延伸至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又通过工业废料的案例展示了废物利用的价值,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研学阶段,依托这些情境开展实验,学生分组探究盐溶液酸碱性原因,在盐碱地改良策略的探索中实践,深刻体验化学的魅力。展示评学环节中,学生积极分享对盐类水解原理、离子方程式书写思路等方面的见解,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拓展。最后,在教师点学环节,郭老师针对学生在探究、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理解偏差,指导学生建立分析复杂水溶液体系的思路,强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结论——微观探究”的方法,并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基本功,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助力学生成长。
赵崇欢老师教学展示
赵崇欢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赵老师先通过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从资料卡片中寻找导致土壤酸化的物质,接着进入实验探究环节,通过测量溶液 pH 试纸来展开。先是提出猜想:氯化铵溶液呈酸性是由哪种离子引起的?这需要学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去思考微观粒子的作用。然后学生设计实验,进一步深入微观层面分析,进而建构模型来分析氯化铵显酸性的原因,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此过程完美地体现了从微观探析到符号表征的转化,让学生将抽象的微观粒子变化以符号形式清晰呈现。课上还涉及到土壤酸化的治理问题,赵老师提出是否可以用草木灰改良土壤的问题,并采用人工智能问答的新颖方式,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知网、书籍等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次课程内容逻辑清晰,聚焦于土壤酸化的治理,全面提升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的素养。
专家点评
教科所化学教研员何大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赞扬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特别是他们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深入教学的能力,这使得抽象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并增强了学生的模型建构意识。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这归功于老师的引导和对知识生成过程的重视。何老师还建议,在讲解盐类水解时,应明确其本质是复分解反应,并为讲解其影响因素做好准备。
教科所化学教研员何大明老师点评
郭姣姣老师与赵崇欢老师课后交流
部分与会老师合影
「柳州市铁二中学」
文字丨 姚晓虹
图片丨 姚晓虹 黄鑫
编辑丨 魏雪萍
审核丨 郭姣姣 魏雪萍 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