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避免十种“假努力”

教育   2024-11-03 08:01   北京  


“假努力”,并非指班主任缺乏工作的热情或不愿投入,而是指因方法不当、目标不明或心态失衡,导致看似忙碌实则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状态。


在此,我想和老师们探讨一些“假努力”现象,期待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而不是因忙乱茫然导致劳心劳力。


第一种:亲力亲为的假努力


刚做班主任时,很容易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打扫卫生到搬书发本,从收发作业到组织活动......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因此要学会适当“偷懒”,通过巧妙地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很早就在班里形成了值日班长轮值制度,十个值日班长每人半天,负责教室卫生的整理分配、一日常规表现的管理监督;还建立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助,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锻炼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一些简单的事,从入学初班主任就要以身示范教给学生。比如学生不会拖地,我在全班做示范,拖布跟着人走,细碎垃圾跟着拖布走,打扫卫生到边到沿,不留死角,比如黑板擦用完直接放进粉笔盒,不直接放在讲桌,一开始立好规矩,养成习惯,班级环境就不用耗费心神了。



第二种:过度坐班的假努力


“坐班”是为了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便于发现问题。然而过度的坐班行为,不仅限制了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由时间,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或逆反情绪。


建议班主任灵活调整时间,弹性坐班,平衡监督与自主的关系。既不过度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也不完全放任自流,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非坐班时间,可以通过与家长高效交流等方式保持信息畅通。此外,还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种:积分管理的假努力


积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然而,过于细致和繁琐的话则适得其反,不仅让班主任陷入无尽的数据统计和分数计算中无法自拔,还会让学生过分关注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因此,积分管理要保持从“精细”到“粗放”的适度原则,把握好大方向,不纠缠于细枝末节。可以设定一些基本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做自我评估和打分,班主任负责审核和确认即可。既减轻了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积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班级自治,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第四种:物质激励的假努力


“一有进步就奖励,自己贴钱买奖品”的做法,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学习,本应是学生自我探索与成长的过程,而非为了外在奖励的功利性行为。因此,班主任要从“物质的奖励”转向“精神的升华”,如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参与特殊活动的机会等,让学生感受被看见、被认可的喜悦。



奖励的频率也要适度控制,以免削弱学生的内在动力。过去我曾无数次给学生准备过奖品,买个本子或者笔之类的,但学生习以为常,并不珍惜,也极少有惊喜。后来有一年到北京培训,我给班级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明信片,写上学生的名字和针对性的寄语,让他们自己上讲台挑选,结果大家非常兴奋,时隔多年还有学生提起此事,称倍受鼓舞。


第五种:师生谈话的假努力


谈话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部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却有些力不从心。或是缺乏沟通技巧,信息传递不畅;或只关注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关注。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加剧师生、家校之间的矛盾隔阂,不可不慎重。


这里想提一些小建议,在与学生尤其是异性学生谈话时,要尤其注意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学生的隐私权益。谈话应选择在公开、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如敞开的办公室或教室门口,并邀请第三方人员在场,维护谈话的严肃性和正式性。同时,注意心态平和,声嘶力竭的批评未必能深入学生内心;保持耐心和尊重,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此外,若不得不行使教育惩戒权时,必须明确权力的边界和责任的范围,依法执教、以德服人。




第六种,越俎代庖的假努力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理应是并肩作战的伙伴。然而,班主任一旦试图全面掌控和干预班级的教学事务,无视任课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这种和谐关系必然遭到破坏。如果任课教师长期被边缘化,就会陷入尴尬境地,积极性受挫,教学氛围越发压抑,最终班主任也苦不堪言,陷入“双输”局面。


正确的做法是,变“指挥”为“辅助”,帮助任课老师诊断课堂,树立其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地位,让课堂真正立起来。此外,协作组也是教师团队合作的重要形式。聪明的班主任,不轻易否定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不在学生面前发表任何不满的言论,而是尊重并欣赏老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时刻维护任课老师的形象和尊严,用行动诠释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什么是真正的团队协同。


第七种:盲目跟风的假努力


今天,各种新潮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如潮水般涌来,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罗盘和笃定的持守,很容易一股脑儿地用起来——从“精细化管理”到“小组合作学习”,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涯规划指导”一个都不落下,却忽略了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陷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困境。这种盲目跟风非但没有好效果,反而让班主任身心俱疲,学生无所适从。


而“盲目跟风”势必带来“浅尝辄止”。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持久的耐心,对新的教育理念从理解到执行都容易停留在表面,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极度泛滥的“形式化”导致学生反感,最终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第八种:家校沟通的假努力


面对学生一些比较严重或者屡禁不止的犯错行为,班主任没辙了,就容易习惯性地向家长“告状”,试图通过家长介入来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琐碎繁冗的沟通方式不仅让家长疲惫不堪,还可能加剧家校之间的紧张关系。


家校沟通应聚焦于学生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大问题上,通过深入了解和协商,共同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计划。确实需要反映学生问题时,也要做到有理有据、切中要害,避免无意义的抱怨和指责。最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小事不碎处理,不发牢骚,精准问题,精准发力,完成从“琐碎”到关键的“聚焦”。


第九种:舍本逐末的假努力


班级管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时候,班主任容易大而化之,不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比如:班级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导致学生行为失范;班级文化建设的缺失,让班级缺乏凝聚力;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不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舍本逐末的假努力,还包括只关注表面上的成绩和荣誉,而忽视班级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深入了解原因,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对于班级纪律的维护,仅依赖严厉的惩罚措施,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等。



第十种:忽视个体的假努力


班主任很容易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布置,还是班级活动的安排,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这种“一刀切”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让学生感到被忽视和压抑,学习幸福指数偏低。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耐心、智慧和爱心。班主任应该摒弃“假努力”的浮躁心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平衡,实现自我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双赢,聆听花开的声音。




本文来源|新校长传媒

本文作者丨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教师 张静

图片制作 | 王荣佳

责任编辑|孔萌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日报。主流教育媒体,权威行业大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