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建立“四水联治”机制,强化“治污水”工作,聚焦城乡污水突出问题,对症施策,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消除黑臭水体,农村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与有效管控,城里乡下天蓝水碧,治污成效“见底色”。
经过三年布局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治理的4028个自然村中,有3160个自然村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与有效管控,资源化利用模式占比为78.45%。现在黄华江和杨梅河的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的二类水质。
水清岸绿幸福来。治污的成效,不仅农村看得见,城市更是感受得到。城区东江河、竹山河以及15条河涌经过雨污分流治理后,水清见鱼,岸绿成景,成为当地居民的悠闲好去处。
竹山河附近居民说:“水质清很多了,我经常来散步,现在河两边做好河堤,更加美了。”
我市自2022年开展“一河两岸”污水管网及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首捷胜利后,持续对竹山河以及城区15条河涌进行治理。其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是竹山河,经过整治,2023年对竹山河及其支流完成总长3.4公里的清淤,累计建成施工井6座,新建污水管网15.5公里,增设截污井37座、检查井825座,实现污水入户接驳973栋,完成楼面立管改造973栋。
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现场负责人徐一凡表示:“城市和农村的水环境治理是有显著差异的。城区人口密集、污染源多、污水量大,建有复杂的排水管网系统,污水通过城区污水厂统一处理。我们通过信宜市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污染源一管网一污水厂一河流一流域’的水环境全周期监测与预警。”
坚持治污“零容忍”,久久为功水更清。在推进治污的同时,我市健全县镇村统筹建管办法,建立县镇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运维平台,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可持续运营;并积极探索地方水环境治理和智能技术相结合新型治理模式,和中山大学、华南环科所共同打造信宜市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通过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全流域水环境状况,真正做到水质心中有数。
“从城区看,三年来,雨污分流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或改造城区污水管网超过100公里,两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信宜市四个国考断面和一个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其中高桥和罗定江茂名出境断面优于目标水质。”徐一凡说。
实施“四水联治”,统筹建立“治污水、保供水、防涝水、美好水”联治工作机制,切实重现水清岸绿景美,是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全面解决信宜的净水、用水、治水基础设施问题,全面形成水生态管理的科学严密长效机制,让信宜人民生活在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环境中。
来源:信宜发布
原标题:“四水联治”:城乡治污“见底色” 河畅水清生态美
报料网站:信宜玉都风情网(网址:06681.com)
报料投稿微信号:www06681com(关注后留言即可)
商务合作微信号:13535908411/13510735541 (电话同号)
点“原文阅读”下载风情网APP,查看更多本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