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高凤林的故事。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焊接技术则是发动机最核心的制造技术,影响着火箭发射成败。毫米级的焊接宽度、毫秒级的焊接时间,是对焊工的极限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扎根一线40多年,攻克了多项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填补了我国相关技术的空白,为探月、探火、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像火箭一样燃烧自己,靠的是匠心,成的是工匠。”高凤林以精湛的技艺和报国之心,“焊”就不凡。
技术工人再登国家技术最高领奖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新一代运载火箭高效能氢氧发动机焊接制造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项技术的主要完成人就是高凤林。这是高凤林继1996年凭借反变形补偿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再获殊荣。
高凤林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中工网
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新一代高效能氢氧发动机相关技术的攻关成为重头戏。面对发动机在焊接上缺陷控制难、过程保护难、变形控制难、质量保证难等挑战,高凤林带领团队突破体力和脑力极限,连续一个月时间,天天做试验攻关,经常忙到凌晨四五点,一次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最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在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高铁、舰船、核电等领域也有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手天焊”为大国重器“焊”就不凡
火箭发动机对各种零部件的精密度要求极高。在升空过程中,一颗螺丝的松动都可能引发整个火箭的解体爆炸。同时,火箭发动机要对抗地球上最复杂的工况:氢氧火箭发动机里的液氢燃料温度为-253摄氏度,燃料燃烧时最高温度超过3300摄氏度,如此巨大的温差要在瞬间切换。
2007年,长征五号发动机内壁突然出现烧灼,现场专家束手无策。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后,高凤林发现操作环境极其危险:10米外有易燃易爆的大型液氢储罐,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涧,而且故障点非常隐蔽,操作空间仅能容下一条手臂。高凤林屏住呼吸,硬着头皮上,凭着经验焊接,近乎“盲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抢修成功。发动机总工程师抹去额头的冷汗,对高凤林竖起大拇指,称他是“金手天焊”。
高凤林以其精湛的技术被誉为“中国火箭心脏焊接第一人”。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中华技能大奖、中国质量奖……一项项荣誉既是对他高超技术的褒奖,更是对他航天报国之志的肯定。在高凤林的手中,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
高凤林在工作中 来源:工人日报
匠心传承,筑梦航天事业的星辰大海
从学徒变成大师的背后,是高凤林在车间一线4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1978年,高凤林以高分考入技校,学习焊接工艺与制造。1980年进厂工作后,高凤林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为了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在生活中模拟焊接过程,吃饭时用筷子模拟送丝的动作,喝水时长时间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习稳定性,休息时持续高举着铁块或捆绑沙袋以增强肌肉耐力,甚至曾冒着高温透过蒸汽长时间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
年轻的时候,高凤林追着难题跑,总想去解决最难的问题;到了职业生涯后半程,难题开始追着他跑。航天系统内外的很多单位,遇到解决不了的焊接难题,总会想到向他请教。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也曾就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向高凤林求助。培养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也成为高凤林的更高追求。他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2011年,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这也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如今,高凤林的几十名徒弟,都已经成长为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一次次超越创新,一次次突破极限,让我的焊接技艺、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如今,高凤林正带领团队行走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他们的目标,是浩渺宇宙中的星辰大海。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李悦群)
来源:时事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