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第115期「敦煌读书班」

教育   历史   2024-07-26 07:00   山西  


敦煌研究院第115期「敦煌读书班」

主办方:临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学术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下午14:30-18:00

地点:河西民俗博览园·高老庄

腾讯会议:628-337-859

主持人:高启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第一讲:河西宝卷曲牌遗存、来源、作用及传承发展浅析

主讲人:任积泉(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调研员)

评议人:胡永辉(甘州国学院院长、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报告人简介:任积泉,曾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副校长、调研员。主要社会兼职:张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掖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甘州古乐、河西宝卷、民间戏曲和地方民俗研究。有《张掖历史问题研究》《张掖市情纲要》《品读张掖文化》《张掖特色文化述要》《甘州古乐》等12部著作出版。其中《张掖历史问题研究》《品读张掖文化》《张掖市情纲要》分别获市委市政府社科一、二、三等奖。“张掖市首届百名优秀人才”称号获得者。先后在《科学与无神论》《中国民族报》《文艺报》《丝绸之路》《河西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第二讲:丝绸之路史迹风物的诗歌书写——以敦煌遗书S.6234+P.5007、P.2672卷晚唐残诗集为例

主讲人:吴浩军(河西学院教授)

评议人:朱瑜章(河西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敦煌遗书S.6234+P.5007、P.2672卷背存诗26首(包括残句),其中《平凉堡》《胡桐树》《嘉麟县》《番禾县》《甘州》《自述》《述怀寄友人》《酒泉》《酒泉太守》《金河》《敦煌》《寿昌》《仆固天王乾符三年四月廿四日打破伊州……》《西州》《焉耆》《铁门关》《秋日茙葵》《特牛沙》等诗记述了晚唐时期河西与西域的地理和风物,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开了丝绸之路史迹风物书写的先河。明清时期随着河西和西域的再度开发,这类书写传统得以赓续并发扬光大。至晚清民国,达到鼎盛。



报告人简介:吴浩军,甘肃酒泉人,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敦煌学学会理事。主讲《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课程。从事西北文献整理及河西地域文化研究,在《光明日报》《敦煌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地方志》《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书著《酒泉地域文化丛稿》《肃州新志校注》(合著)、《重修肃州新志校注》(合著)、《河西墓葬文献研究》《河西方志汇考》《甘肃历代诗歌选注·酒泉嘉峪关卷》等。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第三讲:东土摩尼教五明子、五收明使再研究——以福清文献《香空宝忏》为中心

主讲人:盖佳择(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讲师)

评议人: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内容提要:作为摩尼教元神话的五明子信仰在其教内具有重要地位,五明子被认为是一切万物的起源:在大战中其被暗魔吞噬后禁锢于人体,则称“光明分子”,即被认为是我们的灵魂:中土复有“明性”“佛性”之称。在教内还有一类与“五明子”概念相仿的神灵,即“五收明使”。五收明使负责接收被“船主”转输到日月二船中的光明分子,将之净化还原为五明子。在东传摩尼教体系中《忏悔词》分选民和听者的两种,广见于敦煌吐鲁番等地,后者发现最多,以突厥回鹘语写作为主。会昌后回鹘驻汉寺法师“来入福唐”,当即携带《忏悔词》,故福清乃有以《香空宝忏》为名的“摩尼教听者忏悔词”汉译本。敦煌西域发现的突厥本《忏悔词》特重五明神,而汉本热衷度则显逊色。从胡译汉,从漠北到中原/高昌再到八闽民间,夷化程度在减轻,佛化则在加重,可知“华化”是中古夷教必然的命运——“五收明使”在多数摩尼教文献中的消失,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报告人简介:盖佳择,男,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员,南京师大历史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敦煌学,古代宗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在《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史林》上发表论文若干,与杨富学教授合著《百年敦煌学史·民族宗教卷》(即出)




期待各位同仁、老師、同學的積極參與








嘤鸣丝路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