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到2024,四十载光阴,弹指一挥间。
一代代科城人,用开拓与奉献见证了广州开发区的蜕变与成长,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科学城集团的光辉篇章。
今天,我们聆听来自基层奋斗者的心声。他们的声音,或许平凡,却饱含力量;他们的故事,或许简单,却充满温度,述说了科学城集团最真实、最动人的岁月长情。
多项业务展风采
人的一生,不过是3个30年。当一个人为一家企业服务超过30年,意味着将生命中最青春的年华,选择与企业的脉搏同步跳动,将个人的梦想与企业的未来紧密相连。
“哎呀,其实也没想那么多”,56岁的科学城集团综合办公室职员黄根发笑着摆摆手:“我1987年就来开发区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离开开发区或者集团。”多年来,他曾是一线车间生产工人,也当过大货车司机,参与过一线扶贫工作,也做过后勤保障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广州开发区经济活力四射,国企亦跃跃欲试寻找市场机遇。除了基建这一传统业务,建总外引内联兴办各类企业,业务领域拓展得相当广泛,开办过客轮公司、出租车公司、制衣公司、汽车维修中心、皮革厂等等,在实业开发上干得如火如荼。
不过,伴随市场经济的大潮波翻浪涌,建总也在不断变化调整业务板块,员工也要在变化中成长,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离开皮革厂后,黄根发辗转加入建总一家材料公司,又“转战”进口汽车配件公司,后加入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一家物流企业。2010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广东省第一轮“双到”扶贫工作,代表广州开发区国企力量,在梅州兴宁市帮扶了3年,后来回归集团总部,负责后勤保障、离退休人员工作等,兢兢业业工作至今。
这30多年丰富多彩的职业旅程,宛如一扇窗口,不仅能让我们一窥科学城集团在投资领域的多项尝试,也能感受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同频共振的生动历程。
“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能力。因为工作需要,我在1993年就考到了驾照,后续在广州开发区广播电视大学学过财务管理,又考了拍卖行业从业资格证。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者其他技能,那么有了机会,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因此我一直在努力。”黄根发谦虚地说。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企业的业务在变,员工能保持的就是“时刻在线”。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这些生动的故事因时代的变迁历久弥新。
平凡岗位绽芳华
同是科学城集团综合办公室职员的王彩萍,1993年便入职集团。那时候,电脑还未大范围普及,她成为了一名打字员。在1996年Windows操作系统问世之前,所有部门手写起草好的文件,都需要经过打字员的信息化处理,才能转化为正式的文档。而信息化处理的工具,就是一台四通打字机。
这是一台扁长的机器,相当于电脑与打印机的功能合二为一。机器中间有个小屏幕,可以显示几行字,提前设置好红头文件的样式,用五笔输入法一个个字敲击进去,能完成文档的打印。
王彩萍回忆道:“建总最初只有一台四通打字机,后来是两台。下班之后还有文件,要即时处理,即便是周六日接到任务,也要马上做好。”在那个年代,办公室处理文档费眼、费时,却为公司的日常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后来,集团办公设备更新换代,她也早不当打字员了,而是转岗办公室工作,走进了数字化时代。
建总的工作在当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企业按市局级单位管理,市场表现活跃,发展前景良好。“那时,人家问我们是哪个单位,不管是什么岗位,只要一说是‘建总’的,对方就感觉特别厉害。”王彩萍笑道。这种职业荣誉感深深植根,打字员与综合档案管理工作,每项工作踏踏实实完成,让她深感自豪而满足。
如今,再过一两年,司龄超过30年的她就要退休了。“想着到了那天,有些不舍得。每天早出晚归,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舍不得离开这样的大家庭。”王彩萍说。
水质厂里“有点甜”
水质净化厂是城市的肾脏,进去的是污水,出来的是“清流”。科学城集团旗下的广州科学城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辖下10座水质净化厂,日夜不停过滤着城市“血液”中的杂质,为和谐宜居的绿色家园保驾护航。
这里的工作岗位既重要,也枯燥。2010年,施新发进入黄陂水质净化厂,主要负责厂区仪表自控工作,每天不分日晒雨淋,严寒酷暑,需做好现场各类仪表、自控的维护,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保障自控正常。而另一厢,2013年,陈伟伟加入了永和水质净化厂,默默无闻地维护着净化厂的日常运作。
由于水质净化厂24小时运作,员工每天三班倒,基本上吃住在厂里,大家都将厂区当作自己的家。当生活与工作无缝衔接,他们却在这单调的重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那时候不会感到寂寞。水质厂刚兴起自动化,所有设备都是全新的,学校里也没有学过,都要逐个跟进。”面对新挑战,施新发自学成才。刚入职时,正当黄陂水质净化厂试运行,厂里工艺调控与设备运行都处于调试、摸索状态,为尽快适应工作,他不放过每一场设备培训,参与每个自控模块的调试,不懂就问,专心学习。9年过后,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黄陂水质净化厂专业主管。
现场检测生化池曝气情况
谈起那段时光,施新发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微笑。刚毕业时,他和一位女同事搭档巡查排污管网,无论晴天还是风雨,每天总是并肩走在河岸上,检查每一个排污口。那些日子里,他们的感情生根发芽,最终从工作伙伴变成了人生伴侣。水质厂里的工作生活,不止“有点甜”。
陈伟伟也在水质厂里度过了9年“两点一线”的生活,直至买房才搬了家,但工作日依然是在厂里。对他而言,这里的生活并不寂寞,年轻人相聚,厂区热闹又充满活力。
在水质厂的日常运营中,紧急情况总是不期而至,其中最为棘手的便是异常进水问题。当管道里突然涌入大量工业污水,团队必须迅速响应,立即启动紧急处理。今年5-6月,广州暴雨连绵,厂里几乎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如果抽水不及时,污水可能会溢到马路上,因此人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抢修发生故障的进水阀
这些经历,虽然艰苦,却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能力,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铜业工人有力量
在科学城集团的多元化布局中,铜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板块,凝聚了重工业的厚重色彩。铜业工人在高温的炉火旁工作,与铜水奔泻、铜花飞溅相伴,一点一点铸就了集团铜业板块的坚实根基。
台一铜业制造部横炉高级主管邓天亮,与科城精铜制造部伸线组长任宗武,两位资深的员工骨干自2005年入职以来,从合资企业时期开始打拼,到亲历集团全额注资后,厂房设备全面更新换代,见证了集团在铜业制造领域的飞跃。
“以前毫不夸张地说,夏天车间的温度最高能超过50摄氏度,身上直冒汗”,邓天亮说,从车间忙完一天走出来,身上散发出重金属的味道,别人还打趣他们身上有股“牛屎味”。这些年,公司自主研发了水帘降温系统,工作环境舒适多了。
任宗武也说道:“公司通过增设水冷管喷淋、安装工业移动空调风冷机、风扇、吊扇等,有效降低车间温度,大家工作舒适度倍感提升。”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铜业也迎来了黄金年代,产能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为了鼓励员工们更好地干事创业,公司打破传统“大锅饭”,探索构建激励性薪酬体系,激励大家创新,许多“金点子”铸成解题的“金钥匙”。
漆包线涂漆
邓天亮和同事们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2个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漆包线均匀涂油装置》和《一种便于在线换轴和回收的漆包线轴》。通过创新使用隔离纸,不仅简化了回收过程,还使漆包线轴能够多次回收利用,大幅节约了宝贵的资源。
在科城精铜,任宗武和同事们也解决了铜带打包的难题。面对传统打包方式高度消耗工人体力的难题,他们潜精研思,制作了一种电机滚筒,放几个在铜带下面,等于给它装了一套“万向轮”,使得铜带的移动变得轻松自如,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铜带打包
回望这段闪耀着铜光的历程,两位铜业工人心中满怀自豪。铜业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工人的心血与汗水,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将永远镌刻在集团发展史册上。
光荣退休谈不舍
早砌星辰晚砌霞,点滴汗水洒天涯。
风霜雪雨不言苦,最怕夜深梦远家。
寥寥数语,这首建发施工一线项目部传出的小诗,描绘着建筑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深深触动着每个背井离乡的一线人员的心。
2024年7月9日,科学城集团旗下建设发展集团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一部职员魏锡云,迎来了职业生涯里最不舍的一天。作为建筑公司第一个退休的管理人员,在一个简单而温馨的退休座谈会上,他不经意间湿润了眼眶。
现场,同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PPT,记录了魏锡云进入建发系统16年来亲历的多个重大项目——
普洛斯云埔物流园、广州市诺信数控云埔工业园、九龙安置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展示厅、永和北水质净化厂及萝岗水质净化厂二期、“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茶韵驿站……
一张张历史照片,串联起了魏锡云在集团的光辉岁月,让他在回忆中感受到温暖和自豪。
1994年,刚入行的魏锡云作为一名普通的施工员,与工友们肩并肩、齐搬砖、睡工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2008年,他带着经验入职广州东进新区开发有限公司,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他印象最深的是入职后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普洛斯云埔物流园,有“一上一下”两个难题。“上”是指高空上的大跨度钢结构,要全面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工期进度,以提高效率、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并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下”是指地坪平整度,由于重型叉车运行对地面平整度要求较高,地坪平整度的控制成为物流园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面对紧张的工期,团队以超凡的执行力迎难而上,最终确保了项目的成功交付。
在那些日夜兼程的奋斗日子里,无数的考验和难关是家常便饭,最难的时候,魏锡云也曾抱怨:“什么时候才能退休?!”但当这个时刻真正来临,他从最初的期待兴奋,渐渐变为深深的不舍,甚至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
原来真正的退休感受,是这样的。
“我很舍不得这帮弟兄,”魏锡云在退休座谈会上说,和大家朝夕相处,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跟家人。那天,领导同事们纷纷前来,笑着拍他肩膀,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他们的足迹,虽不张扬,却坚实有力;他们的汗水,虽不显眼,却闪耀着光芒。
让我们以深深的敬意,向这些基层奋斗者致敬!
编辑: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