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季氏篇(交友与爱好)0908

文摘   2024-10-15 20:42   山东  





主讲
恒宁(醍醐)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季氏篇》

在孔子在世的时候,鲁国的政权主要由季氏控制着。有一段时间,季氏想要攻打颛臾那个地方(颛臾就是现在的山东费县的西北地区),孔子的两个弟子冉有和子路来见孔子,告诉孔子这件事情,说我们要攻打颛臾了。那么孔子他心中倡导和平,喜欢仁爱,一直很讨厌战争,所以这里孔子就批评了自己的两个弟子因为冉有和子路都在为季氏服务,是季氏手下的官员,但是却无所作为,甚至说辅助季氏去打仗,所以孔子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两个。他们两个一看老师这么生气,就装着说,我们也不想打啊……孔子就认为这两个弟子在找借口,继续批评他们。

大概这整个段落,都是体现了孔子的「反战」思想,里面有几句名言,一提大家就很熟悉。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而患不安。】

这句话我们挺熟悉,还有后面的「既来之则安之」,也是孔子讲的,也是出自《论语》的,是什么意思呢?「有国有家者」,其实就是诸侯和大夫说不怕贫穷,就怕财富的分配不均匀、不平等也不怕人口少,就怕社会不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如果财富分配均匀的话,其实看着大家都差不多,没有人会特别贫穷,大家都和睦相处,也就不会感觉到人很少社会安定了,国家就没有被倾覆的风险了。如果能这样做的话,远方的人即使还不来归服,我们就可以用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服,已经来了的,就可以让他们安心住下去像「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我们一般理解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儿了,反正已经来了,这是天意吧,你不顺从也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吧,我们一般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那么「既来之则安之」,最初的含义,其实就是人民从远方来到了我们这个国家了,我们就要让这个人民安心地、安乐地过下去,这是原始含义。

总之整个这一段,都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反战」思想的一个流露。再一个我们能够发现孔子他在做外交官的时候,虽然彬彬有礼,但是在教育弟子的时候,有时候也是有很大的情绪化的,该批评的是严厉批评的,毫不姑息,非常严肃。

然后再看下一段: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下一段讲的是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啊,出兵打仗啊,这样的事儿一般都是天子来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啊,出兵打仗啊,这样的事儿一般就是诸侯来做主了。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如果让诸侯做主,意味着什么?天子他就没实权了嘛,诸侯做主的话,国家可能经过十代就垮台了经过十代这还是挺长远的;如果由大夫来做主的话,国家经过五代就基本上垮台了;如果是某一个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了,国家可能经过三代就垮台了——也就是说,孔子认为秩序很重要,天子天子」他应该主导一切

如果天子下面的臣民作乱,国家很快就垮了。因为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形成权力的统一的中心,这样国家是容易稳定的;如果下边乱,很快就会垮台,垮台意味着人民遭殃。

其实孔子一直维护的不是君王的利益,它维护的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孔子在前面的《论语》中其实也提到君王有道,我们就辅佐他;君王无道,我们就可以放下手中的权力,甚至辞职不当官了。所以孔子维护的是天下百姓,孔子维护的是「道」,不是说君王,也不是王权。

之前很多很多年,孔子以及儒家思想被人误解说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国家的工具,其实不是的,说这话的人没有仔细地通读《论语》,也没有仔细地领会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为了人民,孔子才拥护秩序,是为了人民,孔子才拥护「道」。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那么孔子说,「天下有道的话,则政不在大夫」,天下要真的有道,国家政权不会落在大夫的手中,不会落在某某官员的手中,实权应该掌握在天子的手中,这是天下有道的情况如果天下有道的话,则庶人不」,普通老百姓也不用非议政治的是非,跟你没关系,因为天下有道,君王合乎「道」,你就听君王的就好了,你就在底下不用瞎操心了,操心也没用,他是这个意思。

之后下一段: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就说他当时的那个社会,说鲁国没有掌握国家政权已经五代了,政权由大夫掌管也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就衰微了。因为当时掌握鲁国实权的不是国君,反而是孟孙氏、叔孙氏和继孙氏但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都是出于鲁桓公的,所以叫孟孙、叔孙、季孙为三桓

孔子就认为,你看现在鲁国的国君不掌握实权,大夫乱了套了,掌握实权,三桓的子孙也衰微,就是说鲁国快亡了,他对政治看得很清楚。

那么前面关于政治的话题往往就比较沉重,接下来回到关于道德的话题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首先,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我们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对我们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那我们就要支起耳朵听了,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有益处,我们应该多交往呢?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第一种朋友是非常正直的朋友,第二种朋友是讲诚信的朋友,第三种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知识很渊博的朋友,这三种朋友有益于我们的成长完善所以我们应该多交往大家记住多交往正直的朋友,多交往诚信的朋友,多交往见多识广、广学多闻的朋友,这对我们很有益处。

那么「损者有三友」,就是也有三种朋友跟他们交往会损害我们,我们要远离。也就是说我们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本师倡导「亲近善友,远离恶友」,那么孔圣人其实他跟本师是同一个时代的,当时本师是在印度,孔子是在中国,他们基本上是同一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很多地方也很契合孔子也是倡导我们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害我们的三种朋友大家注意:第一种是「便辟之友」,就是善于逢迎的、拍马屁的朋友,让我们看不清自己,这样的要远离;

还有一种「善柔」,就是特别爱奉承人,跟前者也差不多了,「善柔」但他有点狡猾,你看不清他的真面目,就是这个人看不准他,「善柔」的背后可能是比较精明,甚至爱算计,这样的朋友也可以远离;

还有一种朋友是「便佞之友」,就是花言巧语爱骗人的,讲的话里十句里有那么两句是真话就不错了,经常骗人,你也不知道他的话里有多少水分,这样的朋友也是会损害我们的朋友,也要远离。

这种「便辟之友」、「善柔之友」以及「便佞之友」,很有可能骗我们,很有可能坑蒙拐骗,所以要远离,要亲近正直的朋友、讲诚信的朋友、广学多闻的朋友,这是孔子的倡导。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接下来孔子又谈到爱好,说每个人业余都有点儿爱好那么业余爱好里也分了两种,有对我们有益的,有对我们有害的对我们有益的爱好,孔子说比如说有三种:第一种「节礼乐」,如果你喜欢节制自己的欲望,喜欢探寻礼乐的精神,甚至喜欢学习礼乐的一些细节,这是很好的爱好。孔子从小也是对礼乐感兴趣,对节制自己,对理性感兴趣,这是很好的爱好。

那么还有一种好的爱好,是「道人之善」,就是多夸别人的优点无论你是表面上赞美他,还是背地里传播一个人的优点,这都是很好的爱好,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加强这种爱好「乐道人善」,总是夸别人好,惦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这一点是非常好的爱好。

还有一种爱好,「多贤友」,你喜欢跟一些贤人圣人打交道,喜欢结交善友,这个爱好也特别好。

那么还有三种爱好特别不好,会损害我们的道业,哪三种爱好呢?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乐骄乐」,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不知节制地去享受快乐,骄纵、任性,贪淫、嗜酒之类的,这是很差的爱好,要注意,要提醒自己,不要这么娇蛮任性,或者贪淫嗜酒,不要有这方面的爱好。

有的人「乐佚游」,贪图安逸,天天游乐。你要是偶尔旅个游也行,他这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游山玩水上,这样很多时间是浪费掉的,没有创造实际的价值,就是让自己挺愉快的。所以旅游可以作为爱好,但是不要占取我们过多的时间,我们还是要留一些时间创造价值的。

还有一些人喜欢举行宴会,喝酒啊,跟朋友侃大山啊……特别喜欢宴会,总喜欢请客吃饭或者结交狐朋狗友,天天喝,这也是不好的爱好,也是对我们的道业有损的,要注意。

所以我们记住,如果有空闲的时间,我们怎么样把握这个时间实际上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要好好地利用我们的时间,用于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帮我们节制欲望的书,也可以学习礼乐知识,也可以传播别人的优点,多向别人的优点学习,也可以多结交一些贤善之友,这样我们的道业就能提升了。

今天《论语》的内容先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