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特能存钱。我还真不夸张,她手里的存款至少有两百万。但她的生活,真是让我见识到什么叫“离谱”。
每个月发工资,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银行,把工资里的大部分存进账户,留给他们一家三口每月的生活费,只有2000块钱。这么少的钱,要撑过一个月,别说是我,估计谁听了都得吃惊。2000块,除了房租水电和基本开销,还有啥?
但她呢,觉得绰绰有余。日常生活,她精打细算得让人咋舌。买菜,她一定要去最便宜的市场,挑最便宜的菜;遇上打折的,她才会多买一点,像是屯粮一样。
至于肉,她平时舍不得买太多,顶多买几块小肉,剁碎了当调料用。我曾经亲眼看她为了一盒要打折的蔬菜跟老板磨半天价,非要再便宜个两块。就连水电费,她也记得清清楚楚,总会想着怎么省下来点。
她家住的房子,位置偏僻,是个老小区,一层层楼梯,没有电梯。小区里弥漫着一股老旧的气息,墙上斑驳的痕迹,楼道里昏暗的灯光,空气中还有点发霉的味道。
每次她都自己一口气爬到五楼,爬得气不喘脸不红。我们劝她换个新房子,她摇摇头,说:“住习惯了,换房浪费。”我心里琢磨,她也不缺钱呀,难道不想住得舒服点?可她对这些根本不上心,完全沉浸在她的“节俭哲学”里。
对于护肤美容,她的态度也非常“绝”。我曾无意间看到她在洗手间掏出一个塑料瓶子挤点东西在脸上,看了下,才十几块的面霜。护手霜更夸张,几块钱的地摊货。
她皮肤干燥得很,手上有时都裂开点小口子,但她从来不在意。我旁边的同事开玩笑说:“你也抹点好点的面霜吧,看起来你都比我老七八岁了。”
她却毫不在意,只淡淡地说:“那些东西都是浪费钱,不实在。”这话说得,让我们几个同事都忍不住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该说啥。
再说到聚餐,她基本上是能推就推,非推不可的时候,她吃完就走,从不凑热闹。她有自己的逻辑:今天你请了别人,明天别人就得请回去,来来回回的钱,不值当。
她觉得,这种“礼尚往来”的社交实在太浪费,钱不该这样花。慢慢地,大家也习惯了她的“独行侠”模式。时间长了,别说是我,整个办公室都没人再喊她聚餐了。她对此倒毫不在意,每次笑笑说:“这样多好,少花钱。”
她和父母的关系,挺疏离的。按理说,存了那么多钱,孝顺父母不是什么问题吧?
可是她几乎没给父母买过啥,也不怎么往家里寄钱。一次聊天,她倒是主动提起,说觉得父母年纪大了,花销也少,没必要花那些钱。我们几个人都听愣了,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她总是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哪怕父母偶尔提起一些需求,她也常常装作没听见,甚至心里还有点怨他们不够“懂事”。
她自己穿的衣服,那真是“经典复古”。她大多穿的是亲戚朋友送的旧衣服,款式老得像从十年前的衣柜里翻出来的。她居然不嫌弃,还挺乐呵。自己买衣服?不存在的。
她一直说,穿旧衣服就是省钱还能环保。这几年大家流行穿简洁款,她的旧衣服倒也没显得太突兀。可有时,我看到她那件已经起了毛球的毛衣,心里多少有点不忍。她自己毫不介意,总说这些都是实在的生活。
逢年过节,同事结婚生娃,她从来不随礼。她认为,随几百块去酒店吃顿饭,实在不划算。
她宁可这些钱用在家里买菜,说一百块能撑个十几天。哪怕偶尔随了礼,她也会找理由避开宴席,尽量避免多花一分。她这副样子,慢慢的,周围人也不指望她了,谁有啥事也懒得通知她。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她“抠门”,她倒是笑笑说:“这是省钱之道。”
她这一辈子几乎没去外地旅游过。别的同事会利用假期带家人去各地旅行,见识风景。
她却总是一脸不屑,觉得旅游就是“烧钱”,是几天的“空欢喜”。她的逻辑是,那些钱花在景点门票、住宿上,都不如留着实在。哪怕大家兴致勃勃地聊旅行,她也只是冷冷一笑,一副与自己无关的样子。在她看来,守着自己的存款,才是“最懂生活”。
她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省着花、攒着钱,守着一堆数字过日子。她存下的钱的确不少了,可看着她的生活,多少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似乎在钱的围城里,把自己围了起来。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她却像被无形的恐惧缠住了,只知道一味存钱。
我有时会感慨,再多的金钱,过得太克制,也未必是种富足。或许她的钱,只是堆积起来的数字罢了,而她守着这笔钱,反而被它束缚了生活。
每次看到她,我心里都会叹息一声,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少了些什么?
我送了一个同事很多我小孩的衣服,有很多标签都没拆,她觉得不好意思,问我吃不吃小米粥,她老家的小米很好的,但是我很苦恼。 昨天参加了一个退休老同事的葬礼,回来之后。我的想法变了:人生苦短,倒不如及时行乐。一旦走了,就是享福去了。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回复【成长】领取一份我精选的「成长」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