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古人们的吃食动不动就是山珍海味,那场面可谓是奢华无比,让人感觉古代人似乎比现代人过得还要滋味十足。
然而,真实的历史果真如此吗?古代普通百姓的饮食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去探寻古代百姓的餐桌秘密。从三千多年前周天子以礼乐制度治国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便与森严的阶级观念紧密相连,深受封建思想的浓烈影响。
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左丘明在其著作《国语·楚语》中明确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这清晰地表明,在那个时代,人们根据阶级地位的不同,所能食用的东西有着明显的区分。
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食谱中自然是牛羊猪鸡鸭鱼肉一应俱全。低一级的诸侯在君王特许时,才能食牛。公卿食羊肉、猪肉等肉,中级官员只能吃猪肉等肉,不能吃羊肉,低阶官员只可以吃吃鱼、鸡肉等等。作为底层百姓更惨,只能吃蔬菜。
这样的规定在西汉时期也得到了延续。著名的儒家经典《礼记·王制篇》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可以看出,到了以封建帝王治国的汉代,中央对于不同阶级地位之人的饮食文化规定更为森严。且不说普通百姓不能食珍,就连王侯将相也不是想吃牛肉就能吃得起的。
作为华夏地域真正意义上持续时间较长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西汉社会摆脱了征战不休的混乱时局,国家体系渐渐朝着农耕经济的大环境逐步发展。在这个庞大的农耕体系中,牛的劳动力和利用价值非常之高。
因此,那个时候除了享受特权的大汉天子之外,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故都不能杀牛,一经发现甚至可能小命不保。
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明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皆出台多次对牛的保护法。可见,身处古代,想要吃牛肉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由于森严的阶级制度,古代普通百姓甚至无故不能食肉,那他们能吃的又有哪些东西呢?
在农耕社会发展之前,早期的古代平民只能靠在山上挖野菜为食。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最终总结出了二十多种能吃的野菜,其中蕨类占大多数。
蕨类植物的根茎较为坚韧,口感有嚼劲,富含丰富的纤维素,能够满足当时古人果腹与助消化的基本需求。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一些通过规范种植而生产的蔬菜也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和百姓们的餐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萝卜。萝卜口感温和,健脾益胃,很快就成为了那时普通百姓们的主要饮食,甚至被人们冠以“小人参”的美名,可见当时它有多受欢迎。然而,以上所说的还只是和平时期百姓们的饮食状况。到了战乱四起、饥荒爆发的危难之际,普通百姓还能吃得起如萝卜这般口感还算不错的蔬菜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汉桓帝治国时期,因为连年的天灾,国内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饥荒,社会各界民不聊生。
各地官员们将此事上报朝廷,可汉桓帝知晓后,却反问这些官员: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萝卜呢?
这句话简直跟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反问蠢得如出一辙,搞得各地官员们很是尴尬。
试想,天灾连年,连百姓们野菜都不一定挖得到,又何来萝卜可食?在这种物质极度匮乏的饥荒时代,老百姓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于饿死,很多人选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山水中的野菜、鱼虾为生。可这些东西总有被吃尽的一天。
于是,人们到了山穷水尽、饥饿难耐的时候,食观音土充饥就成了老百姓们唯一的选择。
观音土的学名叫做蒙脱石,土质细腻,没什么杂质和怪味,遇水能够迅速膨胀,蒸煮之后与馒头的口感有些相似。因此,在饥饿年代,它成为了大量难民们常见的饮食。
但是,观音土毕竟不是真正的食物,我们的肠胃是无法将之消化的。如果大量食用,它会在人体胃内堆积,加上遇水膨胀的原理,长此以往,很容易将人活活憋死。和平时期吃野菜萝卜,饥荒时刻只能以观音土充饥,古代百姓的吃食状况之惨可见一斑。众所周知,我们在做菜的时候,只要加以适量的调料,即便是本身难以下咽的食物,经过烹饪之后也会美味不少。
古代虽然没有如今这么丰富的调味产品,但能增进口感的食盐,却是从三皇五帝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产物。
即便普通平民只能靠野菜和少量的五谷为生,做的菜也不至于太难吃吧?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古代,真的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得起食盐。历朝历代都存在一种税收叫做盐税,所以食盐买卖几乎一直被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官盐”一词也是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产出盐,这就意味着食盐的运输也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所以不管是哪个朝代,食盐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的。比如明朝就有记载“三担米一斤盐”,可见食盐价格之昂贵。再加上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社会的大环境与局势的不同,盐价和税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
比如李世民执政的贞观时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人都奔小康,盐价也就低了下来,一斗盐大概只需 20 文钱,相当于 5 块钱一斤。
可到了几十年后的五周时期,随着局势动荡,官盐的价格也开始飞速上调,陡岩直接涨价到 500 文钱,与唐太宗时代差距巨大。而且,老百姓们吃不吃得起盐甚至还要取决于人品。如果你人品好,遇到一个清廉的地方官,那么官盐的价格至少还符合中央规定。
但如果这个地方贪官污吏横行,坐地涨价的事当然也就比比皆是了。这就是为什么自古盐官都被称作为美差的原因,因为期间能够搜刮的油水实在是太多了。由此可见,在古代,甚至很多百姓连基本的食盐都买不起,无法维持每日身体所需的盐分,又谈何增进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呢?影视剧中展现的古代美食盛宴,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电视剧和童话一样,都是骗人的,我们可千万别再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