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分钟之传中华之古韵,颂文化之华章(二十六)

文摘   2024-10-26 22:05   吉林  

传中华之古韵

颂文化之华章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千年的情感与智慧,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逢在每一个美好的当下。在这短暂的一分钟里,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那字里行间的韵味与魅力,领略古人的才情与胸怀,开启一场与传统文化的美妙邂逅。



袁丰丹,化工2305班学生。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感受:

对晚唐社会风气的批判:

杜牧看到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达官贵人在此寻欢作乐,而国家实则危机四伏。歌女们传唱着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这曾是亡国之音,然而当下的人们却沉浸在这种腐朽的享乐氛围中不知危机,这让作者对晚唐社会的奢靡风气感到痛心与批判。

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严重,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泊舟于秦淮,目睹眼前的场景,意识到上层社会的麻木与腐朽正加速国家走向衰落,他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却又感到自身的无力,这种忧虑如沉重的阴霾笼罩在心头。

个人感受:

对时代氛围的无奈:

杜牧身处秦淮河畔的喧嚣繁华之中,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周围的人都在沉醉于歌舞升平,对国家的危机视而不见。他仿佛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被这股时代的浊流裹挟,却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无奈地看着社会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每日一分钟与古诗相伴的时光里,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领略了那无尽的诗意之美。古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心灵的角落;又似一曲悠扬的乐章,奏响文化的深沉旋律。让我们带着这份对古诗的热爱与敬意,继续在生活中探寻它的魅力,让古诗的智慧与情感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间,伴随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期待明天,我们再次在古诗的世界里相遇,开启新的诗意之旅。


END

来源 | 学习部

图文编辑 | 孟子涵

责任编辑 | 毛虹博

初审 | 徐坤 

复审 | 周桂莲 

终审 | 韩运华 

化样年华
石油化工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