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
武汉市开源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市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关于促进武汉市开源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10月25日
关于促进武汉市开源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开源是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产业协作、资源重组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开放合作有重要作用。为抢抓开源发展机遇,打造开源开放创新高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武汉·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引领作用,以技术创新、项目孵化、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数据开放、人才引育为主线,加快构建开源体系,激活创新资源,赋能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初步形成技术领先、项目涌现、企业集聚、社区活跃、人才充沛的开源体系:突破10项以上开源软件技术,孵化300个以上开源项目,聚集200家以上开源创新企业,建设10个以上高水平开源社区和开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城市,聚集100万开源开发者生态。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开源技术筑基工程
构建“开源芯片+开源操作系统”的新型数字技术底座,重点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围绕RISC-V指令集,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等重大开源技术架构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开发面向特定行业领域、场景需求的专用开源芯片和系统软件产品。开展基于开源芯片和操作系统架构的基础软件产品和工具链研发,重点突破数据库、中间件、编译器、开发标准库、集成开发环境、开发测试维护工具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开源技术在我市产业领域的应用,围绕工业领域的量测检测设备、工业控制、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数字化系统,推进RISC-V数字基础设施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的场景应用。到2027年,在开源芯片、系统软件及相关领域形成10项以上具备基础性、引领性的技术创新成果。(责任单位:市科创局、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开源项目众创工程
推动成熟软件产品开源化示范,探索延迟开源、有偿开源等更加灵活的开源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开源部分功能、参数、核心技术点等形式逐步扩大开源范围,引导推动更多软件产品参与开源,每年评选10个开源项目。培育开源原生应用产品集,支持基于开源代码、运用开源工具、在开源平台托管的开源原生应用研发;鼓励各类软件产品、信息系统基于开源技术架构开发专门开源版本,每年推出开源原生应用项目30个以上。打造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积极举办各类开源开发者大赛、“校源行”、开源夏令营活动等,每年发掘50个优秀开源创新项目,鼓励各类基金机构予以投资,推动优胜开发者团队落户武汉创业发展。到2027年,打造300个以上开源项目,推动3项以上开源项目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教育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开源企业培育工程
引育头部企业开源总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源事业部;积极引进知名IT公司开源业务板块和研发团队,支持设立开源事业部或开源机构。做大开源创新公司,瞄准重大开源项目生态体系,培育和引进从事相关商业发行版研发、原生应用开发、软件服务外包与集成服务企业,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力度。提高企业开源贡献率,鼓励企事业单位使用开源、参与开源,推动更多企业上榜国内外知名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年度贡献榜单;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全球开源生态建设和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国际组织合作,在国际组织或国内机构担任职务。到2027年,培育聚集200家开源创新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开源平台引源工程
建设有资源链接力的开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东湖开源社区,依托科创供应链平台理念、机制、经验、资源,将社区平台作为面向企业的数据需求端,把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开源(Open DPI)专区和湖北科创供应链作为开源供给端,畅通供需对接,以数据开源、场景开源为抓手,建设开源体系,畅通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拓展应用链,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支持组建开源相关协会、联盟等社团组织;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开源基金会和开源组织的合作,争取在武汉落地相关分社区、子平台、创新实验室等,积极融入全球开发者生态。建设有创新牵引力的开源生态服务平台,建设武汉开源创新中心、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武汉RISC-V生态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开源生态平台等,为企业、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开源“芯、云、边、端、软”技术研发、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品牌推广等提供全流程服务。建设有开发者影响力开源社区,优化完善开源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和开发者创新激励模式,加强社区技术攻关治理能力,做大做强deepin(深度)社区等重点社区,面向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模型、汽车软件、地球空间信息等重点领域筹建其他开源技术社区。到2027年,建成10个以上高水平开源社区和开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开源服务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开源数据开放工程
夯实开源公共数据基础,推进万物赋码,加强数据汇聚,开展数据分级分类,推进空间数据三维建模,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逐步实现数字孪生城市基础底座;推进应用场景体系建设,建设以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孪生操作系统,为部门应用场景建设提供统一服务标准,发布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目录,向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鼓励基于共享数据的开源应用创新,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开源数据资源,围绕低空经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开展研发,构建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到2027年,建成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数据局,各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开源人才聚智工程
壮大开源从业者队伍,做大头部企业开源总部、开源创新企业、大学生创业团队规模,通过企事业单位牵引更多优秀开源研发人员扎根武汉,建立引进开源人才有关认证体系,将开源人才纳入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的申报范围。扩大开源技术参与者数量,推动全市软件从业人员、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学生进一步利用开源、参与开源,根植开源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员工积极参与开源文化普及活动、开源课程培训等,提升开源意识。培养开源后备人才大军,鼓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构建开源教学育人体系,培养融合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法律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学院等职业院校培养开源专业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实践人才。探索将开源贡献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提高教师队伍开源参与度。鼓励高等学校将开源贡献作为学生学分奖励、评奖评优、毕业推免、就业推荐的评价指标。实施鸿蒙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到2027年,形成百万级开源人才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开源体系建设有关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开源专门园区或楼宇,创建开源创新先导区、示范区。建立健全开源产业资金支持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国有平台投入力度。提高开源软件安全防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开源应用实践的宣传推广,积极营造有利于开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
关于2024年武汉市开源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工作措施及目标效果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1 | 技术筑基 | 推进RISC-V服务器商业应用和RISC-V开源软件的社区建设,开展OpenHarmony、OpenEuler在RISC-V上的适配应用,在高校落地1个RISC-V实验室应用。 | 市经信局、市科创局 | 2024年12月 |
2 | 项目众创 | 围绕开源生态,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本地高校举办2场“校源行”活动,组织开展开源实践培训2次,发掘开源创新项目,将优秀项目推荐到重点区落户发展。 | 市经信局 | 2024年12月 |
3 | 企业培育 | 强化围绕RISC-V、OpenHarmony等重大开源项目开展创新的企业梯度培育力度。 | 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委金融办 | 持续推进 |
4 | 平台引源
| 推动数公基开源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可信开源代码仓”产品部署和二次开发、OpenDPI开源社区平台开发,实现开源社区子平台上线并接入数公基相关资源。 | 东湖高新区、市公安局 | 2024年12月 |
5 | 推动鸿蒙生态创新中心、RISC-V生态创新中心投入使用。组建RDI聚力联盟,推动RISC-V生态的应用推广落地,举办OpenHarmony人才推介、需求对接和人才生态大会3场。 | 东湖高新区 | 2024年12月 | |
6 | 平台引源 | 依托高校筹建武汉开源创新中心,围绕开源战略规划、公共开源孵化平台、推动本土开源生态等目标拟定建设方案,启动建设3家,1家挂牌投入使用。 | 市经信局 | 2024年12月 |
7 | 研究筹建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源生态平台,联合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按照“分层解耦”模式逐步开放相关操作系统、中间件、功能软件等。 | 武汉经开区 | 持续推进 | |
8 | 推进武汉市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重点开源项目算力需求供给并给予价格优惠。 | 市经信局、市数据局 | 持续推进 | |
9 | 人才聚智 | 将开源人才纳入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申报范围。 | 市人才工作局 | 2024年12月 |
10 | 鼓励高校培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法律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培养开源专业高水平技术人才。计算机相关学科师生使用开源软件和工具的比例达到95%以上。 | 市经信局、市教育局 | 持续推进 |
信源: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