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房颤和脑卒中高发国家,中国在左心耳封堵术领域的发展对预防脑卒中极为关键。过去十年,中国在左心耳封堵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最初的启蒙阶段,再到扬帆起航,现已成为全球左心耳封堵大国,拥有600多家中心、1200多名术者 、超过67000例植入,手术成功率高达96%。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LAAC理念和实践逐渐得到认可,有望成为房颤抗栓治疗的首选方法。
面对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国内众多专家与相关企业在左心耳封堵技术革新和科研突破上始终不懈努力、不断前进。2024年11月24日,第十八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4)召开期间,聚焦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论心鉴耳、赋能抗栓——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论坛”成功举办。本论坛通过手术演示和专题汇报、病例分享等形式,围绕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最新进展、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为了进一步推广房颤卒中预防理念,促进左心耳封堵术式规范化开展,帮助广大青年术者成长,论坛还举行了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中心授牌、全国带教专家授证仪式。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德国KKM医院余江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长谦教授出席活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杨倩教授、叶健教授主持授牌仪式。
王建安院士寄语:凝心聚力,推动左心耳封堵技术发展与科研创新
大会主席王建安院士发表了殷切寄语。他指出,自左心耳封堵技术在中国正式推广以来,各类封堵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并紧跟临床需求的步伐,持续进行技术革新。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作为国产医疗器械的佼佼者,在临床应用后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王建安院士对LAMax封堵器在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出色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其操作流程简便且封堵效果优秀。他寄语道,期待未来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持续在左心耳封堵领域探索新知,推动技术进步。
随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杨倩教授、叶健教授担任活动主持,宣读了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中心和全国带教专家名单。此次共9家中心被认定为全国带教中心,16名专家被授予全国带教专家,由王建安院士、余江涛教授和王长谦教授共同为在LAMax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推广与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心和专家颁发认证牌匾。
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福州市长乐区人民医院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黄山首康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排名不分先后)
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专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邓金龙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李景隆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聂谦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沈祥礼教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孙俊华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君涛教授
黄山首康医院 吴捷华教授
咸阳市中心医院 许岭平教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许轶洲教授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颜利求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凯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张保俭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宏才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姚娟教授
青海省人民医院 林蓉香教授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刘雄涛教授
(排名不分先后)
专题汇报环节,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轶洲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孙俊华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张保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凯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文教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高江峰教授共同主持。
余江涛教授:抚今追昔——中国左心耳封堵术十年回顾及展望
余江涛教授回顾了左心耳封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意义。他强调,鉴于中国在全球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房颤引发的卒中防治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发展成为降低卒中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过去十年间,该技术在中国从起步到成熟,使中国在全球左心耳封堵术(LAAC)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展望未来,余江涛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凌智瑜教授:LAMax LAAC®注册临床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凌智瑜教授全面解读了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预防卒中及相关栓塞事件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他详细介绍了试验的背景、设计、临床评价指标、结果及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场上已有的Watchman 2.5相比,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能有效封堵左心耳,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系统性栓塞方面表现出色。试验数据还揭示,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在系统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事件发生率与Watchman 2.5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充分验证了其安全性。此外,在遵循相同术后用药方案的情况下,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在降低装置相关血栓(DRT)发生率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为其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樊友启教授:左心耳封堵术后DRT预防与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汇报了左心耳封堵术(LAAC)术后装置相关血栓(DRT)的当前状况和应对策略。他提到,DRT的总体发生率较低(0~5%),虽可能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但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无直接关联。DRT的发生可能受到患者个体条件、封堵器的植入深度、内皮化的速度以及器械类型的多重影响。在预防措施上,术中应优化封堵器的植入过程并减少血流紊乱,而术后若检测到DRT,可以通过抗凝治疗等手段进行有效管理。樊友启教授还提到,新型封堵器如LAMax在减少DRT发生方面展现出潜力,但未来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支持和器械创新。
手术演示环节,由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储生雷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晓晨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轶洲教授共同主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宋刘广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65岁女性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心房颤动20余年,同时伴有脑梗死恢复期、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术前检查显示心房颤动,左房及左心耳明显增大,EF 65.6%,房颤卒中风险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为7分、4分,均为高风险。手术团队在术中应用DSA技术完成简化式左心耳封堵,顺利植入LAMax Normal最大3640型号封堵器并完成释放,确保封堵器符合COVER原则,造影评估位置准确、无明显残余分流。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肖峰教授、赵祎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两例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第一例患者为50岁男性,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CHA2DS2-VASc评分为3分,HAS-BLED评分为3分。第二例患者为76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6年余,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CHA2DS2-VASc评分为4分,HAS-BLED评分为3分。
在对两位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后,团队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经股静脉穿刺建立左心房通路,并在输送封堵器前进行排气处理,以预防空气栓塞的风险。造影下观察左心耳形态,测量左心耳解剖尺寸后,分别选择合适规格的封堵器。遵循LAMax封堵器的释放原则,将锚定伞固定在理想位置,锚定稳固。对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封堵盘行牵拉试验,锚定伞稳定无移位,确认符合COVER原则,将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释放。再次行造影检查,封堵器形态佳,封堵效果好,顺利完成两台左心耳封堵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海燕教授团队在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术示教中,特别分享了用ICE和DSA左心耳测量及封堵器尺寸选择的宝贵经验,为复杂病例中左心耳封堵的尺寸选择和操作细节提供重要示范和参考。本例患者左心耳形态复杂,手术团队通过ICE超声和心脏透视联合精确测量左心耳的开口直径和锚定直径及相关解剖特点。在封堵器输送至左心耳,完成初步定位后,进行牵拉试验,以评估封堵器的稳定性,确保不会发生移位。
在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论坛上,多位专家呈现了不同类型左心耳封堵的临床案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宏才教授介绍了一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反鸡翅型左心耳的一站式手术案例,手术首先进行了射频消融,随后成功实施了左心耳封堵。赣州市人民医院肖世辉教授分享了一例超大左心耳封堵病例,展示了在面对复杂解剖结构时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梁龙威教授则展示了一例鸡翅型左心耳(头端呈菜花状)的封堵病例,强调了LAMax封堵器在适应不同左心耳解剖形态方面的优势和效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均实现了长足发展。可用的封堵器械种类已赶超欧美国家,以信立泰医疗自主研发国产新一代抗栓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为代表的国产器械创新十足、独具匠心,多元化的治疗策略为各种心耳形态和合并不同病症的患者提供了广泛的治疗方案。
此次LAMax LAAC®左心耳封堵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呈现了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最新成果,也为临床医师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左心耳封堵术在中国的应用不断深化,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众多国内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不能耐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LAAC治疗获得益处。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第十八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4)”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