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所看到的《卖油翁》缺少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要删掉?原因不简单​!

教育   2024-09-10 19:20   广东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现在常被形容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会找到窍门儿,将这件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则是出自于《镜花缘》,在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熟能生巧”的印象是来自于中学课本上的卖油翁的故事。
《卖油翁》,乃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卖油翁,以其精妙的酌油技术折服了骄傲自大的射手的故事。
但你知道吗?现在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卖油翁其实是不完整的——缺少最后一句话。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卖油翁》这篇课文意在告诉学生们:熟能生巧,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出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也许并不是他们的天赋过人,而是后期将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是辛苦练习后的必然结果。
整个故事看起来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教科书中每个关于《卖油翁》的版本都会将最后一段话删去,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出版社有意为之,因为出版社对卖油翁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偏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卖油翁的这个故事的最后一段话讲的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乍一看,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的地方,也算是引经据典,用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故事来结尾,似乎还能起到升华全文的作用,怎么就给删掉了呢?
这是因为这两个典故的争议太大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庖丁在杀牛的时候因为掌握了牛身体构造的肌理,所以很是轻松便能将牛宰杀,这个词也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做事才能得心应手。
对于轮扁斫轮这个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轮扁,他十分擅长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他就用制造车轮的理论给齐桓公上了一堂课,进而指出精湛的技术是要通过多次实践来实现的。
我们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这两个典故也是讲述熟能生巧的故事,似乎和卖油翁同出一理,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庖丁解牛意在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蛮干要寻找规律,而轮扁斫轮中也有轮扁驳斥齐桓公读书无用的词句,所以这两个典故和卖油翁的故事在主旨上是有区别的。
所以在编纂教材的时候,专家们就将这句话给删减了,毕竟前面词句已经把卖油翁的故事给全部讲清楚,也没有必要在增加两个典故让学生们理解,这对于学生们也算是一种减负。
所以这一句被删减的结尾,似乎确实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欧阳修本人也没有想到,他本想着升华文章,结果却没有成功。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教师感悟
您是教师吗?是的话就关注我们吧!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有价值的教师信息及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