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孝顺的人,往往是“没有出息”的人

企业   2024-10-08 19:29   江西  
说起“孝道”,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就是“百善孝为先”,似乎“孝”就是人生的全部。不可否认,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极其重孝的国家。不孝之人会被别人戳脊梁骨,孝敬之人总被别人竖起大拇指。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说起孝顺,人们总能讲出一大堆道理,列举好多个感人的故事。在其他国家信仰宗教的时候,中国人信仰的是祖先。孝,就是中国人的根。没有孝,就没有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历史。
虽然“孝”一直被人夸赞,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因为至孝而得到发展的机会。但在宣扬孝道的当下社会,兄弟姐妹中最孝顺的那个人,往往是混得最差的。为何孝敬的人,反而得不到该有的回报和收获呢?
在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庭中的长子长女,为了孝顺父母和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过早地退学或打工,让弟弟妹妹有学习的机会,甚至为了孝顺父母不得不把与父母有龃龉的伴侣离婚,独自生活。
然而,因为父母,他们单身后,往往需要独自带娃、赡养老人,最终过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即便这样,还是很难得到父母的认可,被父母抱怨,说东说西,沦为人见人厌、被说闲话的大龄孤独汉。
孝顺是孝敬、顺从,但不是盲从。孝顺是关心、照顾和尊重父母长辈,不是愚昧的言听计从。孝顺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行为表现,而不是对生活的枷锁。孝顺一旦变成了生活的阻碍,那孝顺的本意就丧失了。
现实中,很多真正孝顺的人,往往在孝顺中顾此失彼,成为了“没有出息”的人。他们承担着孝道的责任,为此多干活、耽误学习,在兄弟姐妹未成家时,被人赞扬和欣赏,但生活和学业上并未得到关爱和帮助。
可兄弟姐妹一旦远离或者自己的小家庭陷入困境或出现问题,总是一个人独自承担着所有,面对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往往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时候,父母长辈也不会理解,甚至是各种抱怨和谩骂。
因为孝顺的大旗压在他们身上,他们除了忍受,别无他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有些孩子懂事的让人想哭。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前程,只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兄弟姐妹懂得感恩,那还好,一旦是白眼狼,那就受罪。
命运的岔道,从尽孝、不尽孝,就开始了。尽孝的孩子,有太多责任要承担,不得不被家庭拖累,特别是本来就穷困的家庭,往往会变得“没有出息”,而那些不尽孝的人,却总能“天高任鸟飞”取得一些成绩。
在古代,总有些学有所成且人品不错的人,因为家中有父母长辈需要照顾,无法脱身,只能放弃出仕博取功名利禄的机会,留在家中,待一切过去了,机会也可能没有了,一生就要陷入困境,这值得吗?
当下的时代同样有如此情况,哥哥或姐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和家庭压力,不得不辍学帮助父母干活或外出打工,把机会让给弟弟妹妹。最后是弟弟妹妹展翅高飞了,自己只能一辈子困在老家做贫苦人。
弟弟妹妹懂得感恩,或许还会出些钱;如果弟弟妹妹在城市打拼艰难,大概率需要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出钱也出力。遇到通情达理的父母,还会被怜惜;遇到偏心的父母,还会被指着骂“没有出息”。
如果是人到中年,那是上有老下有小,太多牵绊,不敢有丝毫闪失,大概率会错过发展的机会。长期困在老家,或陪护老人,不仅会导致收入锐减,还可能会让儿女失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两代人都可能会被耽误。
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混得好,进城打工的中年人,很多都是普通人,工资不高,工作不够稳定,在不同城市间漂泊。一旦带上老人,日子就可能岌岌可危了。中年人不敢分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踢出局。
好的家庭,孝顺是双向奔赴的,子女孝敬父母,父母理解孩子,彼此都不拖累。在尽孝和发展中,找到平衡点。既不让子女因为尽孝而放弃发展,也不让子女因为发展而不尽孝。父母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尽孝和发展的平衡点,既父母能随遇而安,允许儿女走远。如果有子女因为尽孝而失去发展,自己或其他子女会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子女根据自身发展,采取灵活的尽孝方式,出钱或出力,而不是放任老人不管。
很多地方,“没有出息”的孩子,在老家奉养父母,生活困顿,却还是常常被老人看不起,认为他们没本事,说起外出的儿女,就眉飞色舞。要知道,恰恰是“没有出息”的儿女,托举了他们的生活。最好的孝道,是父慈子孝的。

小道学宫
以道的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用道德的观念,剖析世界;世界很大,却依然很小;心若在,自飞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