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比秋天的凉意更凉的,是眼下正处于“调整期”的经济大环境:
年轻人难就业,中年人“被”失业,老年人眼看要“再就业”;就连以往人人艳羡的中产全职主妇们也纷纷开始打探工作机会,“被迫”重出江湖补贴家用……
压力之下,我们的生活消费水准只能“一降再降”。某社交平台上关于“消费降级后的生活”有高达6万多篇经验分享和吐槽贴,令人哭笑不得:
图源:小红书姐图@苏南
没了工作,还要节衣缩食,这样全面“降级”的生活似乎着实有点凄惨。但实际上,这段“无所事事”的时光或许正是你重获新生的最佳时机——
你会发现自己终于有空把疲惫不堪的身心送进“疗养院”,来一次深度疗愈!
难逃的身心“亚健康”
提前的“中年危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四位一体”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道德健康),现代人常常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亚健康”的状态;而身心之间又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于是以下的这些现象便成为了常态:
总是提不起劲:不想动,不想出门,只想躺着,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莫名不安和焦虑:时刻感到焦躁、烦闷,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没有安全感;
如影相随的疼痛与压力:头痛、肩膀痛、关节痛,整个人似乎很沉重;
睡好觉变成了奢望:要么失眠要么睡不够,每天昏昏沉沉,呵欠连天。
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一部分固然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重口味高热量饮食、不规律的作息、缺乏运动等等,但有更大一部分其实是出于心理影响。
图源:《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心身疾病”,说的就是这一类现象。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国外有个小女孩突然患上哮喘,医生用尽办法也难以缓解。后来发现是小女孩的父母对她的控制过于严苛,让女孩感到心理上的“窒息”,由此却引发了生理上的“哮喘”。
同样的,很多久治无果的身体不适,或许是出于心理长期紧绷造成的压力;总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可能是因为内心的驱动力完全丧失;每天思虑过度,大脑被负面情绪捆绑,失眠就难以避免。
正如思想家韩炳哲所言,高速推进的生活节奏、内卷过度的教育环境,都让我们身处一个逃不开避不掉的“倦怠社会”中。我们看似是自己的主人,不断用“我能”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却是在更深的层面上被工作和资本绑架,用一次次“自我肯定”把自己带入泥潭。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这个“泥潭”,不只是各种身心问题,还包括更普遍意义上的“中年危机”。
我们通常理解中的“中年危机”多半是指失业或是婚姻破裂,导致个人的生活和精神层面都遭遇“危机”;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年危机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质疑:
每天忙忙忙,我到底在忙些什么?
付出了巨大的身心代价,我是否得到了我想要的?
疲于奔命地上班下班,这就是我真正追求的生活吗?
一旦心中产生了这些问题,而我们又得不出答案或者难以改变,就会愈加疲惫、愈加沮丧。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的泡沫消退,叠加大环境的调整,裁员的命运落到了越来越年轻的人们身上。三十几岁就被迫“赋闲”在家的人也提早迎来了属于他们的“中年危机”。
但是,有“危”就有“机”:生活虽然“降级”了,却给心理的疗愈、心灵的“升级”创造了空间。
“升级”你的心灵
可以试试这些疗愈小技巧
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其实被“时间”绑得太紧了:早上要用闹钟唤醒自己,上班要掐点“打卡”,KPI要按时完成,一切任务都有个deadline……
时间的无处不在,让我们始终处于“追赶”或“被追赶”的状态,从而来不及、也没有心思好好顾及“当下”。
但治愈我们的能量,其实深藏在所有被忽略的每一个当下、每一点日常里。
©️视觉中国
自然漫步,善用“公园二十分钟”
环境心理学提出“公园二十分钟效应”,认为在公园等大自然环境中度过一段时光,可以显著减少压力、改善心情和精神状态。对于暂时无需工作的你而言,这段时间则可以随心所欲地拉长。
漫步于自然环境中的时候,可以尝试把念头放在你眼前的一草一木上,观察一朵花的质地、一片叶子掉落的姿态;感受轻风拂过脸颊、空气中的草叶清香……
当你把意识集中在这一切上,所有的焦虑、烦躁、不安都会离你远去。这是一场彻底的身心SPA。
©️视觉中国
重拾爱好,让兴趣变成生活
那些因为996而难以照顾到的小爱好,利用这段“悠长假期”重新拾回来吧!不管是瑜伽、画画,还是跳舞、插花,不妨用更多的时间沉浸在这些爱好中。
因为再也没有功利目的的束缚,你会发现这一次的热爱特别纯粹,令人心动。
圆个小梦,用心感受“小确幸”
去看望一个一直很想念的朋友,照着菜谱做一份种草已久的美食,搭配一套很不“职业”、但更符合自己个性的装扮,甚至坐在河边发一下午呆、回趟老家故地重游……
用很低的成本,去圆一个渴望已久的小梦想,由此积累的点点滴滴的积极能量,都将成为你继续勇敢前行的底气。
©️视觉中国
暂时关掉手机,还自己一段清静
叮叮咚咚的消息提示声、无休无止的小红点是否让你疲倦不堪?不妨趁此机会彻底关掉手机,把喧嚣隔绝在外,还自己一段自由时光。
关掉手机的时间不需要很久,十分钟、一小时、半天,都可以。但你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认知:原来这世界没有你并不会毁灭,原来你可以不被捆绑、做回自己。
享受陪伴,让温情流动起来
总是忙忙慌慌行色匆匆,或许我们有太久没有好好陪伴过身边的人了。不管是孩子、老人、宠物,或者自己,让我们静静地陪着就行。
可以吐槽、可以倾诉,但不评判,不打扰,只是让温情流动在彼此心间,这本身就会实现双向的疗愈。
©️视觉中国
读些好书,做一些不再碎片化的事
放任自己大量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其实是一件很“致郁”的事。长期处于被动的信息刺激状态,大脑更容易感到疲惫和空虚。就像一直有带着腥味的海水洒到你脸上一样,让你避无可避,却深感窒息。
这时候可以主动找一些你看得进去、但又不会没有营养的书来读读,让头脑可以有一段时间处在主动阅读、思考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看的书、电影,对某事的思考,从而有意识地抵抗“碎片化”。
每日冥想,让“放空”成为习惯
这可以说是身心疗愈的“大招”了:你需要做的只是找个安静的角落,安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让头脑放空。
没法放空?可以尝试把意识集中在每次的一呼一吸间,或者让念头扫过身体的每个角落。这种源自于佛教禅宗的身心放松法已经被科学证实其有效性:
不仅能让我们紧绷的身心焕然一新,还能让大脑神经以新的方式连接,从而让我们摆脱负面的、消极的思维方式,从意识底层建立起乐观积极的心态。
文末福利
即日起至2024年9月29号
评论区留言分享
#你有哪些缓解焦虑的方式#
我们将选取4位精彩评论用户
分别送出一本书籍
《远离危险关系》
2024年9月29号评论区开奖
真实的女性人生故事/幸存者独白
万千女性的心声共鸣,在她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
文字|星一
编辑|超楠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