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ILL MILLARD
文章最初发表于Metals in Construction杂志
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范德比尔特一号高达427米,共67层,面积达16万方,由KPF担任建筑设计师,与去年9月投入使用。尽管该项目规模大、复杂性高、场地具有挑战性且具有高效能特征,但还是在预算之内提前竣工。项目合伙人将这一成就归功于紧密的协调、钢材优先的顺序以及全明星设计施工团队。
Permasteelisa(施工方)的塔楼安装部的Nick Davis带领团队在范德比尔特一号的高区楼层工作。看到到一名焊工在42街上方57层高处危机四伏的悬臂液压升降机上作业后,他指导两名熟练工和一名学徒引导幕墙单元安装到位。这些由钢框、玻璃和陶土板组合成的重达1750磅的面板先经电梯送达目的楼层的下一层,然后由塔吊吊上一层,数三下翻转180度后立即安装就位。这样拉索的连接点将力施加在金属构件上,从而避免着力于装饰性陶土层间板。
DAVIS指出:“我们不能像往常一样把它们面朝下吊出去。” “我们面朝上,把它们吊出去,在空中进行旋转……每块幕墙的安装都有这额外的一步。”
在多任务间耐心地切换,高效准确地获取细节,并细心地向来访者解释,Davis正是本项目中每个人的缩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工作中的复杂状况。他和同事们的专业知识正是范德比尔特一号项目在赶超进度的同时还低于预算的部分原因。(2015年开始拆除,2016年10月破土动工,原定2020年1月10日封顶;团队在2019年9月19日实现这一节点)
作为实现这一速度的关键因素,Severud Associate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dward DePaola表示,“我认为在于恰当的设计和施工团队的结合” ,以及“他们必须投入最优秀的人才……这是真正的奉献精神以及超越一般思维和执行方式的能力” 。
DePaola指出,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相互协调,从一开始就加速了项目进程。正如9月26日他和一些专家在美国钢结构学会(AISC)有关范德比尔特一号的座谈会上提到的那样,这既不是“设计-竞标-施工”项目,也不是“设计-竞标”项目,而他称之为“细部增强设计”。
KPF建筑师Andrew Cleary谈到,“这项工程并不是‘快车(Fast-tracked)’项目,而是‘超级快车(Faster-tracked)’项目”,通过参数化模型,在设计初期与所有分包协调,以减少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冲突。
Cleary指出,“如果我们抓住了一项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麻烦,我们就与分包顾问尽早协调解决,如果我们抓住了两项,那么我们就算是超前了。”
“我们有一个钢结构Tekla建模团队为Tishman工作,实际上是在设计的同时建出Tekla模型......,我们最多提供Revit;我们给他们Revit信息;他们做Tekla,而Tekla比Revit精确得多。Tekla关联准确的梁长度(和)承载力来把所有螺栓和焊接信息放进模型。”当Banker Steel和其他承包商加入时,Tekla模型节省了他们几个月的工作时间。DePaola说,“钢构件马上可以开始加工了,这原本是(其他承包商)需要提前一年考虑的事情,而每个人都为他们分担了。”
这种超前效果所需要的早期协调并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很多团队做不到这一点。Jaros Baum & Bolles 的机电工程师Christopher Horch记得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建筑和商务问题而做出的大量修改。作为特定开发商建筑,范德比尔特一号需要为现在或将来的租户预留极大的机电灵活性;作为毗邻中央车站的主要塔楼之一,它需要提供良好的视线和地面广场空间。
变压器机组设在大型冷水机组旁,其他主要机电系统位于第12层,而非人行道层;KPF在机电层(第4层、第5层和第12层)一周设置了一个5英尺的风腔,用Permasteelisa提供的纵向进气/排气条缝取代了传统的大面灰色百叶,使得这些楼层无论白天或是夜晚看起来和办公楼层都别无二致。所有这些处理,让机电层的面积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正是如此,Horch 谈到,“在方案设计阶段,他们几乎每小时都要改一次设计”,第12层的楼层高度一度增加过2英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更,但这个变更可以消化,因为我们那时还只是在深化设计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状况都会消除。如果我们当时不做那种深度的细部研究,就不会在施工之前发现问题,那将对项目进度和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高效的流程也让投标单位充满信心,他补充说, “从机电的角度来看,所有工种的回标价差都在几个百分点之内,这也是极其罕见的。”
DePaola谈到,“Tishman招标时提供了整个建筑的Tekla模型,尽管整个建筑只有一些典型连接,但底部六层却非常详尽。他们对投标人说,‘伙计们,就是这样。如果你们做不出,或者回头说要改这个那个,请务必告诉我们,对比完全按我们的模型做,你们的做法需要延迟多少时间。现在不说以后没机会了。’”承包商们做出了承诺,一年半内坚持参加每周会议,锁定详细到电梯厅钢结构和管道系统协调深度等问题的各种细节。“我们要求他们在深化设计阶段敲定几何定位,而大多数建筑师在施工图设计快结束的时候才会考虑大堂电梯设计。”
范德比尔特一号是一座混凝土核心筒和外围钢框架组成的混合建筑。因此需要解决钢和混凝土构件以不同速度搭建而反复出现的问题。DePaola提起了其他一些不得不让混凝土承包商先于钢料承包商开展工作的项目,这样的工序导致了进度安排上的挑战,以及钢料工人在其他工种下作业的安全问题。在本项目中,Severud公司借鉴了与Philip Johnson和John Burgee共同打造的明尼阿波利斯 IDS中心(1972年)项目经验,这个项目首创了钢料优先的施工工序,先立纵筋再做加强筋、内外模板和混凝土剪力墙。“我们设计了一种不同类型的形式系统,内部设爬升架,外部手工设置,”DePaola回忆说。“Navillus在这个项目上负责混凝土工程,并且做得恰到好处;我们从不减速。每一项都准点完成。”该项目的地基施工包括2017年2月进行的一次4200立方码的连续浇筑,持续了27个小时,是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浇筑——“这就像一场有人协调的芭蕾舞,”DePaola跟AISC的观众讲述到。
其与中央车站的毗邻关系和地下连接使其最终成为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尤其是几年后长岛铁路将根据《东区通道规划》接入车站,该大楼将成为新格局下中城东部商业走廊上的醒目标志。尽管任何如此规模的商业建筑都需要经过人行交通、日照和美学方面的严格审查,范德比尔特一号的设计尊重其布杂学院派风格的邻居以及周边街区风貌,放弃了最大的平面面积,转而采用锥形形式,使光线进入街道和新建的无车范德比尔特广场。根据实时参数分析和无人机照片视图分析,容积率达到30(高区楼层实现了较高的租金目标以抵消面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