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路径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改革报今日关注报道
□ 谢代文
同安区目前共有108个农村社区,农用地占比全市最大、农业占比全市最重、农村人口全市最多,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制定了2024—2026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3+6+7’路径。”同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专班副主任陈荣祥介绍,同安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以农业农村部门为基础,从重点部门抽调干部,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专班集中办公,负责日常工作。
“3+6+7”路径,即以北部3个镇为重点,推动6大示范片区建设,实施7大工程。同安区于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这份意见的出台,鼓励我们多年从事农业的企业在这一行做下去、走下去。”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唐红玲说。良好的政策涵盖土地流转、农业补贴、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和创业者来到同安这片土地,原本分散的小块农田得以集中整合,为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同安区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深入践行‘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发展思路,切实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表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不断巩固完善,为同安湾周边的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文旅兴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优势。
加强生态整治,创新绿色碳汇,创新乡村治理,同安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实涉农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把田间变公园、步道变绿道,全区村庄环境显著提升,打造出14个高级版“绿盈乡村”,创造了良好的城乡融合和谐稳定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海拔900多米的军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茶叶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生态好坏对茶树培育、茶叶制作有很大影响。”曾在国外留学的村民高炳瑜说,“随着生态环境变好,茶的品质不断提升,茶叶远销东南亚及欧洲、美洲。”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军营村深入挖掘碳汇资源,将增收的目光投向“固碳作物”——茶树。2022年,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服务驿站在军营村设立,开启了“以绿色凭证促进农村绿色交易、以绿色交易促进农民绿色增收”的新模式,当年开发茶园碳汇面积5715亩,新增碳汇收入14854元。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引入和应用是提升生产效率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安区积极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桥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加快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农业企业想要取得技术突破,离不开科研机构助力。”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明宝说,厦门市农芯种业研究院围绕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开展现代农业(种业)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一批蔬菜种植及新品种选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近年来,同安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探索种子种苗全产业链模式,强化对台交流合作,积极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带动种子种苗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种业优品展示中心、两岸名优果树种质园、厦门市农芯种业研究院、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农运来育种基地、华泰五谷、龙之子等一批现代种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同安区成长,种子种苗产业“一超多强”“术业专攻”良好发展态势日渐凸显,累计自主研发新品种近170个、种子种苗专利50项,种子种苗企业实力在国内行业处于前列,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9月28日,2024年同安丰收季“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同安区第四届乡厨争霸赛在汀溪镇古坑村盛大举行,凤梨穗龙眼干、柚子、香水柠檬等“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品同安“丰”味,同安区培育的2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传统农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方面,计划在东溪沿岸两侧打造万亩水叶菜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实现项目区内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同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专班副主任叶晓亮说。
莲埔现代农业示范区、汀溪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四林田园综合体、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东溪万亩蔬菜基地……一个又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同安区建成,集科研、生产、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海洋种业科技园区逐步成型。
除了传统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也在同安区拔节生长。位于同安区莲花镇西北部的上陵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照、土壤、水源,培育了优质的上陵稻米,每到收获时节金色稻浪翻涌,一个集研学实践、休闲度假、康养旅居于一体的微度假美丽休闲乡村的“稻香上陵”文旅项目应运而生。
“通过完善‘村集体+社会资本’运营模式,统筹协调村民改造闲置空间,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渠道。”上陵村党支部书记詹亚琼说,因地制宜规划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市场化改造或重建,推动闲置住宅和老旧宅基地“生金”,激活了传统村落“一池春水”。
“稻香上陵”“乡水隘头”“花漾古坑”“蝶舞荏畲”……一系列村庄旅游品牌在同安区打响,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乡村旅游好去处,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又彼此互补的旅游产品,闯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未来,同安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转化为同安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循序渐进建设和美乡村。”同安区副区长苏阳顺表示,同安区正加快推进以生态为核心的产城人融合格局,一条具有城乡融合同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来源:中国改革报
同安区融媒体中心 出品
编审:叶薇薇、叶冬梅、刘志民、吴佳佳
终审:王英瑞、叶志展、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