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逛,连上厕所都成了奢望……”
十几万平、400多家门店,位于上海青浦的西郊百联奥莱,国庆期间创下了假期销售的历史新高。
黄金周总客流量30.3万人次,相比去年暴涨20%,销售额更是接近3亿元。
拉夫劳伦卖到断码,Lululemon的3折系列一上架就被抢光……
也因此有人戏称:没有一个中产,能空着手走出奥莱。
奥莱火热的背后,为价格,为面子,还是为了充满松弛感的购物体验?
当旅行在降级,消费在紧缩,中产们依然用自己的热情,挤爆了一个个奥特莱斯。
拉夫劳伦卖断货
Lulu队伍排3波
国庆7天假期,Amy特意挑了一整天,和朋友们跑去了青浦。
这家占地16万平米的奥莱,是国内第一家以“开放式广场形态”运营的奥特莱斯。
“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既好逛,又有点不好逛……”她笑着说。
好逛的最大原因,是这里的品牌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600多家品牌,从潮流运动的Lululemon、Descente、昂跑,到大牌的Gucci、Moncler,应有尽有。
但碰上假期,购物体验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噩梦。
“我们快中午的时候才到,基本上大点的牌子,都要排很久。”Amy和我吐槽。
Lululemon排队半小时起,顺利进店也绝不是大功告成,从试衣间到结账柜台,还有第二、第三波长队在等待。
在2层楼高的始祖鸟门店,一些热门的系列比如Gamma、Solano还有Ralle,能不能碰上合意的尺码和颜色,都得看自己的运气。
Ralph Lauren热门的驼色针织衫总是断码,作为平替的其他款式也被一扫而空。
更有人因此开玩笑说:“A股带起的这波牛市,最先反映在了国庆的奥特莱斯。”
和市区的专柜比,3-4折的商品在这里随处可见。中产在奥莱,的确可以找到购买名牌的自由,尽管也必须斤斤计较折扣。
Amy给自己挑了几件Lululemon:“我感觉就和山姆、Costco这些超市有点像,有换季大采购的想法,还是划算的。”
但更快乐的是,许多早就看好的经典款、心仪的春夏款,能这么快就能被捡漏。
消费降级的当下,是不是当季已不再重要,实际穿的舒适度才成了选购的关键。
从早到晚,Amy一行人连饭也没怎么吃,虽然这里的餐饮配套算是丰富,但随便一家拉面店,叫号都有几十个。
而一天逛下来,尽管没准备买太多,最后她还是拎了好几个袋子回家。
“我自己还好,大概就买了三千多,”Amy说,“她们两个,加起来4只手都快提不动了。”
中产“n件套”齐亮相
奥莱越来越时髦
但仅仅便宜、低价,并不是奥莱能够大火的根本原因。毕竟在网购发达的当下,最不缺的就是折扣与优惠。
相比之下,合意的品牌、时髦的款式,还有体贴的环境,才是如今年轻人们的新追求——恰好这些要素,奥莱都有。
公司的同事小白,最近才去逛了奥莱,买到了心仪已久的Jimmy Choo。
“虽然很多都只穿过几次,但是便宜呀!”她笑着说,“而且越贵的东西,在这边买越划算。”
从LV拖鞋,到香奈儿耳环,作为一个时常用名牌装点自己的女孩,精致的服装搭配不仅是小白的个人喜好,也是工作场合的需要。
在之前,她会跑到专柜买,或者去海外购,但现在,奥莱越来越成了她购物的选择。
“最主要是,这里好牌子越来越多了。”
大牌成了人们逛奥莱的首选,但对于许多中产来说,感受可能不太一样:最近几年全球经济的下行,他们是受到冲击最明显的那一批。
根据2023年麦肯锡的报告,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以上的家庭,在2025年将达到2.09亿户——而这批人,恰恰是现在许多市场的消费主力。
于是反过来,如今的奥莱也推出了一众年轻中产喜闻乐见的品牌。
2017年,Lululemon从京沪向成都、深圳扩张,同一年就开出了自己的奥莱门店;2023年,“新中产三件套”之一的昂跑也在奥莱亮相。
上海的佛罗伦萨小镇、比斯特购物村,也在最近纷纷迎来了HOKA、斯凯奇、萨洛蒙。
“中产阶级的体面”,都深藏在了奥莱的门店中,假期被人流挤爆,自然也是毫不奇怪。
而奥莱的另一大变化,在于产品线品质的提升。
在很长的时间里,奥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低价的名品折扣集群,“奥莱线”和“专柜线”的区别,也被无数人反复讨论。
衣服内标有没有点、logo带图案还是只有字母、用料的手感如何……都成了判断的标准。
“现在变化还是很大的,专柜货也增加了不少。”小白和我说,“至少很多想买的都能看到了。”
“便宜货”不再只是奥莱唯一的标签。
与此同时,远离市区的特性,也赋予了它特殊的旅游属性:“国庆旅游留了一天,XX购物村值得跑一趟逛逛吗?”此类讨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奥莱基本都选址在郊外。过来一趟花一小时,一点也不少见。
但这样的差异感,反倒赋予了奥莱别样的优势。“来买东西的肯定是大多数,但我发现,也有不少人是把这里当成景点来玩。”Amy说。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奥莱、打卡这样的关键词,相关的帖子已有几万条之多。
亚洲最大奥莱现身
美食度假齐上阵
最近几年,奥特莱斯在中国尤其势头正劲。2023年,全国奥莱总销售额达到了2300亿元,增长接近10%。
新加坡《南华早报》就曾发文评论:“当百货商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奥特莱斯却在中国蓬勃发展。”
Amy说自己去奥莱,就是为了“一站式”解决需求:“手机的购物车里几十件衣服,看着都有点烦了,趁假期过来,正好一次性买掉。”
这样的火爆,还催生了一批“奥莱代购”。他们帮助那些城市里没有奥莱的人“疯狂扫货”,有人甚至月入3万有余。
但如今奥莱在国内能够大火,仅凭便宜的购物显然不是全部原因——在商店之外,奥莱也在顺应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作出诸多变革。
向下沉市场拓展是策略之一。2022年,全国一共开业23家奥特莱斯,其中超过40%位于三四线城市。
2023年,在一二线城市以外开幕的新奥特莱斯,占比已经超过了50%。对于这些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如今有了更多消费娱乐的选择。
刚过去的9月,杉杉连续在成都、郑州和大连三座城市开出3家奥莱
。新开业的大连奥特莱斯紧邻海边,成了国内首个“全室内纯海景滨海奥莱”,旅游、运动和购物在这里紧密结合。
至于天津佛罗伦萨小镇这样充满意大利气息的奥莱,更是早就成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哪怕不逛街,也有不少人特意跑来,建筑、雕塑和玩偶,都成了拍照的背景板。
而对于一线城市的成熟奥莱项目来说,探索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成了新的重头戏。
小白说,她在比斯特购物时,临河的一条街,遍布中西美食,哪怕不逛街,也能吃得很开心。
就在10月,青浦奥莱的二期项目也要正式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又将有100家商铺入驻,成为亚洲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村。
新板块还融入了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运动、时尚与艺术的跨界主题,联动了购物和社交。连度假领域的巨头也将入场。
现在的奥莱,已经不再只是“能玩乐的购物村”,而变成了“能顺便买点东西的特色小镇”。
这样的转变看似微小,却意味着它在商业拓展上的重新定位。
二十年之后,奥莱在中国开始走出“廉价”定位,在更丰富的消费生态上前行。
文、编辑:夏尔
文中受访人物为化名
部分资料来源:
上海发布、绿色青浦、南华早报、联商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特别企划
成都蔚蓝卡地亚 / 南京越城天地 /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