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 这十年】龙海:砥砺奋进 芳华十载铸未来

时事   2024-11-20 18:40   福建  
一座青史留名的港口,一群向海而生的人。从大航海时期起,龙海商船便一路劈波斩浪驶向全球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龙海区秉承务实笃行、开放包容的态度砥砺奋进。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
十年来,龙海区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新福建蓝图为指引,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全国工业竞争力百强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等荣誉称号。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眼下,龙海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实施“工业强区、港城兴区、生态立区”战略,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新港城、高品质的厦漳融合示范区、高颜值的生态文旅宜居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海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机制活

资源匹配“新路径”

数百年前,机敏的龙海商人在月港掀起民间贸易潮,让并不宽阔的腹地依靠物流网络为港口提供巨大的外向型空间。
向海而生、有勇有谋,是龙海人民镌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使其在改革的浪潮里闯新路、抢新机。
“龙海有‘企业家活动日’‘政企半月谈’等政企沟通渠道,有‘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审批服务,更有‘千名干部挂千企’的‘妈妈式’服务,为我们投资兴业、创业拼搏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障。”11月1日,漳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长河在首届龙商大会上发言。
龙海区践行“妈妈式”服务,推动全区工业项目稳落地、早开工、快竣工和速投产。图为企业工作人员见证“拿地即开工”,为政务服务审批效率点赞。
当天,龙海企业服务云平台正式启动,成为龙海探索资源匹配机制的又一抓手。
“围绕龙海‘4+4’产业布局,利用产业链研究和行业大数据,整合产业分布、产业配套等关键招商要素,直观绘制出基于自身产业招商需求的产业招商行动路径图。”龙海企业服务云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沿“链”投资,政府按“图”招商,为政企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合作枢纽。
“‘四证齐发’!没想到一天内办好开工手续,办证‘零等待’,比数据跑得更快!”龙海冷链智能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许泽锋说,该项目用地面积约64.24亩,总投资约为4.23亿元,项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冷链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拿地即开工”得益于龙海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及多个相关审批窗口“妈妈式”的服务,龙海区在提升政务服务审批效率方面铆足劲,扫清审批环节的堵点难点,推动全区工业项目稳落地、早开工、快竣工和速投产。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颗颗制度创新的种子破土萌芽、拔节生长。
龙海区率先成立两大医疗集团,并与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图为引进名医进行“师带徒”。
为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效能,8月1日,龙海区率先成立漳州市第二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漳州市第二中医院城市医疗集团。两大医疗集团作为区域医疗龙头,通过集团垂直管理,保持行政隶属、资产权属、财政保障投入渠道、人事关系、人员编制身份等“五不变”,实现医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七统一”的运营模式。
“完善建成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和11个‘名医工作室’,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医师下沉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龙海区卫健局局长廖映苹介绍,城市医疗集团的成立对城乡分级诊疗起着统揽作用,牵头医院将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向基层下沉,优化资源配置。今年来,全区已开展双向转诊2600多人次。

产业优

提质增效“新引擎”

经略海洋,依港兴城。
今年7月,漳州LNG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投产运行,与漳州LNG接收站共同组成完整的天然气储运网络。彼时起,龙海同时拥有全国罕见的“冷热”资源。
“‘运气’到龙海!一呼一吸都是可再生资源。”在首届龙商大会现场,龙海区与国家管网集团闽投(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关于冷能利用的战略合作协议》,零碳产业园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8月,漳州LNG迎来商业首船,漳州LNG正式拉开商业运营序幕。
“利用区位条件和‘冷热’资源,龙海构建冷热气电综合能源供应体系,特色产业集聚的绿色低碳智慧园区。”龙海区委常委、副区长沈晓辉介绍,当前规划冷能梯次利用区3200亩,打造高耗冷产业集聚区;规划合成生物生产区5800亩,打造物质提取产业集中区;规划冷链物流及码头配套区6600亩,打造区域冷链物流枢纽。
零碳产业是龙海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之一。聚焦健康食品、新能源、装备制造、建筑业,龙海形成“一区三园多基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健康食品产业社区、浮宫创新创业产业社区、港尾新能源汽车产业社区、零碳产业社区等4个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智慧化的产业社区。
十载芳华,振兴沃土。在家乡创业的十年,是陈少棠动力源源不断的十年。
“2014年,我们在浮宫的南溪湾创业园内创立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和凯思达电子两家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控制器系统、机电一体化部件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车用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和生产。”陈少棠作为两家公司负责人,他介绍,十年来,企业已获得授权知识产权118项、发明专利2项,去年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近1亿元。未来,将着重发展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等新能源汽车电子前端技术,争取五年内产值突破3亿元。
一边是勇立潮头争上游,一边是金字招牌谋转型。当前正值漳州加快建设“三头六臂”现代化产业体系,龙海作为“粮头食链”,推动食品产业从“大而全”转向“强而优”,让传统产业再显韧性与活力。
“我们深知,通过精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福建省海新集团有限公司创立已近40载,自主研发的丹夫华夫饼、泡吧鸡蛋糕等产品引领了国内高端休闲食品行业的新潮流,董事长蔡土木仍然满怀期待,“我们将持续加快组织、模式、渠道通路变革,用产品、技术、制度的创新来挖掘企业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23年龙海区拥有SC认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15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58家。今年仲夏,第五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吸引1.8万名经销商前来,达成意向订单金额39.6亿元,其中,国外意向订单突破千万元人民币。

百姓富

幸福指数“节节高”

“通水了!是对岸的自来水!”5月8日,浯屿岛上的群众奔走相告,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浯屿岛淡水资源贫乏,居民饮用水源主要通过船运进岛和抽取地下水,成本高昂且供水保障水平低,成为浯屿岛人民高品质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掣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3年3月29日,港尾镇浯屿岛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沿海大通道丹宅水厂给水管引出管线沿斗美村入村道路,入海延伸至浯屿岛南侧码头登陆,管线沿岛上现有道路铺设管网并延伸入户。管道铺设16.23公里,其中跨海段3.336公里,是我省最长一次性跨海穿越的供水管道。
港尾镇浯屿岛供水工程于今年5月正式通水。图为通水仪式上第一股清洁的自来水。
通水的浯屿岛告别了“看天吃水,靠船运水”,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近年依靠生态养殖,我们村每年产值可达6亿元,人均收入超6.5万元。”村党总支书记钟东升说,将把单一渔业转为渔旅融合,打造海鲜一条街、浯屿步行街,提升夜景工程建设,促进海岛旅游业态发展,让村民有更多盼头。
解民忧,帮民富。如何因地制宜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龙海当成肩头责任——
位于隆教乡的镇海村依托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海蛎扇贝养殖等多元业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今年来,镇海村游客超15万人次,原先的空心村如今生气蓬勃。
地处东园工业区腹地的厚境村,多年来与健康食品产业同频共振,随着海新、丹夫、然利等大型食品企业落地,带动一批村民创业办企。目前,全村拥有各类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企业17家,规模工业产值超40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超380万元。
十年来,龙海区瞄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不断丰富“百姓富”的内涵。
近三年来,龙海区民生累计支出86.82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24个,西溪桥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东泗供水管网建成投用。
公共服务舍得投入,百姓日子过得舒心。持续推动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龙海教育优先得到凸显,新建校舍面积15.2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720个;扎实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三级养老服务网基本形成。

生态美

宜居宜游“幸福里”

在龙海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生态美”与“百姓富”始终有机统一、齐头并进。
秋日暖阳,紫泥镇西良村老人在良翰公园悠闲地散步,孩童穿梭在百草园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嬉笑声。
几个月前这里还布满年久失修的房屋,杂乱无章。蜕变发生在今年6月,西良村响应龙海区“拆旧拓新”号召,连片拆除31宗老旧房,总面积3396平方米。
“干部给力,村民合力。从拆除旧房到落成趣味菜园、步道花圃、百草园等,仅用时不到一个月。”西良村党支部书记郭峰源介绍,为了确保群众原有土地权益,村里通过竹篱围挡的形式划定原有住宅面积,兼顾美观与实用。
在紫泥镇的溪洲村,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拆旧拓新行动火热开展。
紫泥镇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水系丰沛,生态优美。然而早期部分商铺及住宅抵河而建,长此以往影响了紫泥镇浒茂岛的水环境。
一湾南溪向东流。陈曙光 摄
生态保护是场“主动战”也是“持久战”,如何扮靓岛与溪?
今年,龙海区出台紫泥生态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方案,聚焦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生活面源、工业企业、人居环境等六大方面,成立百日攻坚专班,16家区直单位分别挂钩紫泥镇16个村,直奔村居一线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分类分步实施整治。
紫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大力开展“污水零排河”三年专项行动,积极协同区水利局、发改局谋划投资3000万元的浒茂支渠水系连通增效项目,推动生态、人居环境“双提升”。
南溪流域贯穿龙海区潺潺注入东海。南溪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因此,关于南溪流域的工业污水治理要打“主动战”。
“冠山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预计明年5月投用,主要针对白水镇南溪流域沿线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处理,将有效提高白水镇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龙海区河长办副主任林华敏介绍,目前,浮宫、东园、程溪等多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使南溪流域多个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串点成线,构建起一体连贯污水处理系统。此外,龙海还引导鼓励流域沿线涉水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提升改造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工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为确保水生态环境的标本兼治和长效监管,龙海区下阶段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南溪流域水环境实现质的提升,还原清净秀美的南溪,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十载耕耘,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画卷在龙江大地跃然如见。



【书记访谈】





全力建设“六个龙海”

——访龙海区委书记黄劲武


近年来,龙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开展市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和“三比一看”竞赛。1至10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472.41亿元,增长7%,成功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龙海区闻令而动,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围绕“六个龙海”(产业龙海、城市龙海、乡村龙海、海上龙海、人文龙海和民生龙海)建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标“机制活”要求,着力打造开放“新高地”。改革机制是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机制活,制约发展的难题矛盾便能迎刃而解。龙海坚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在全市率先成立两大城市医疗集团,同时,推出“龙海企业服务云平台”,推动18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竣工即投产”。龙海将持续聚焦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更多“极简审批”新举措,以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要素保障支撑项目落地。

对标“产业优”要求,着力推动发展“高质效”。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强则地区强。近年来,龙海聚焦“健康食品、新能源、装备制造、建筑业”,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3%。龙海将持续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深化“清三低、破五未”行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零碳产业园等“四大产业社区”建设,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以高质量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标“百姓富”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心头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有效化解东泗乡供水、浯屿岛供水、西溪桥闸除险加固、白塘湾房地产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龙海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十镇百村”行动,统筹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对标“生态美”要求,着力确保环境“高颜值”。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缺一不可。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九龙江河口、南溪浮宫桥2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Ⅲ类。龙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提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质、海洋、土壤等环境要素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持续向好。

总之,龙海将不负嘱托勇担使命,笃行实干阔步向前,继续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为底色,收官增效年,谋划争先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杜正蓝 黄小英 
通讯员 蓝毅辉 杨伟强 蒋铭敏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漳州观察》由福建日报社主办
欢迎各县(市、区)报道组、各机关单位宣传干事、各乡镇宣委等投稿!
投稿邮箱:fjrbzzz@163.com

福建日报漳州观察
《福建日报》是中共福建省委主办的机关报,《福建日报·漳州观察》立足漳州,权威解读漳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及时报道漳州区域内的时政、经济、社会新闻,贴心群众、服务民生、服务生活。传播好政策、弘扬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