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IP蛋炒饭的第226篇文章,全文约5200字。
其实这只是泰坦尼克号的离舰通知,而不是大船撞上冰山的那一刻。因为品牌广告的危机早就开始了,当互联网这座巨大的冰山出现时,品牌广告的泰坦尼克号大船就已经撞了上去,撞出大裂缝,不断进水,日益倾斜。品牌广告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富丽堂皇,
只是到今天,才因为蕉下以及众多企业的品牌部裁撤事件,彻底拉响了品牌广告人的离船警报。极端一点的,品牌部被整个拿掉;要面子一些,则只是表面上还挂着品牌部的牌子,实际上已经变成卖货型营销部门。很显然,这场品牌部危机,绝不只是经济不景气造成的。也不只是国内才有,即使是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欧美,LVMH集团、星巴克、NIKE等大品牌,也纷纷正在建立内容工作室,会更多用创造内容来传播品牌,而不只是靠广告。一切营销传播思维,无论看起来多么精妙,都不是底层思维。传统品牌广告也一样,是依赖于大传媒传播思维才能成立的的二级衍生思维。品牌部信奉多年的品牌广告营销思维,是建构在大媒体和可控传播这两个前提下的。如果人们看大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品牌传播的有效率会直线下降;同时,当社交媒体对品牌传播的反馈越来越不可控,品牌传播就难以被控制。现在,传媒生态大变,信息越发碎片化,网络舆情越发不可控,如果把当年一些经典的品牌广告放到现在来投放,也可能会有反效果。
首先,会找不到足够多人看的电视媒体,获得足够多的到达率。放到分众上也不合适,人们在电梯前的心态不专注,时间短暂,产品信息和使用场景直接的十几秒短片才适合。更严重的是,互联网上的网民,很可能会对左岸咖啡馆这种广告片,进行祛魅和反噬……至于左岸咖啡馆所强调的格调、精神,在网上得到的关注会远远少于上面这些吐槽。本来可能被广告打动的人,在不断接受互联网上的负面舆情后,印象分也会大减,将左岸咖啡馆看成小杨哥推销的美诚月饼……品牌价值抽象化,是一种广告公司、品牌咨询公司的常见品牌策略:让品牌不再强调产品卖点,而是进入到某种生活哲学观念,或者生活方式上。比如,蕉下从过去的防晒特效用品,到现在的“轻量化户外”,就是超出产品原本很直截了当的“防晒”属性,进行拉高,变成一个抽象生活概念。又比如,书亦烧仙草本来有“半杯都是料”的产品利他价值,也已经深入人心,非要改成“植物基新茶饮”这样的抽象概念,让人疏离。现在,蕉下不仅没能在“轻量化户外”的大市场站稳,反而连防晒也快丢了;而书亦烧仙草自从抛弃了“半杯都是料”后,在激烈内卷的茶饮市场上不断倒退、关店。因为原本的产品卖点广告,利他性很强,能够被消费者直接理解,也容易完成转化。而表达品牌抽象价值的广告创意,利他性并不直接,需要受众有相当的知识文化水平,才能在价值观上共鸣。这不仅需要足够长时间的积累,也容易将消费者层次拉高,不够大众化。1、品牌抽象化容易脱离产品和销售场景,必须在媒体上建立自己强大的灌输场景,但现在的传媒环境下,很难做到。就算你花了几千万的广告制作费和投放费,你依然无法像过去的广告运动一样,能形成小黑屋效应,让观众天天在其中接受广告的洗脑。既然做不到把观众关小黑屋天天看你的广告,品牌抽象化概念就很容易打水漂。2、品牌抽象化的属性是精英化思维,对大众心理其实是蔑视的,所以容易高大上,不接地气,这在现在的社交媒体生态里更不容易达到效果。
看看那些重金打造的品牌TVC就知道了,一条比一条高格调,角色一个比一个有思想。披着年轻的外壳,里面是精英化的作派,远离劳苦大众,和现实也拉开矜持的距离。
蕉下的广告表面上是年轻人生活的,
骨子里却是精英化思维的产物。
3、强调生活向上价值的品牌抽象化概念,容易让年轻人觉得被PUA。但现在社交媒体的天然属性是45度角向下的,是接地气、亲和、不讲大道理,是反精英思维。这造成越是有品牌思维的广告片,越是不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受欢迎,也很难形成二次传播,没有社交口碑。那些很容易获奖、得到品牌部和广告人青睐的广告,是在讲一种引领态度、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你在PUA我,要求我要么很有品味,要么很有钱,否则就没资格享受这种生活方式。”“这让人蕉绿,我只是想买个性价比高的防晒产品而已。”连雍正皇帝都已经被45度向下弄得萌萌哒了,品牌广告还在装腔作势。
今天的品牌,应该魂系何处呢?
下面,我分成四个部分,讲讲品牌的灵魂应在何处安家……
传统品牌营销在统计成果时,喜欢做成一幅“千里江山图”式的画卷,描绘品牌价值观洒遍,江山一统,仿佛皇上在阅览奏章——
但实际上,你的品牌经过了各种媒体的过滤,经过互联网网民的重重解构后,人们对你的品牌的印象,是这样的——
这就是去中心化的现实。
品牌信息都被去中心化了,在传播中有大量变异,不同的媒体、场景、人群对你的品牌信息接收有巨大的不同。每个人都能对品牌价值观进行不同的解读,品牌价值也去中心化了。面对这样的形势,连宝洁这样的老牌霸主,心智占领能力也直线下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海量投放占据电视广告时段的方式实现心智灌输,排挤对手的生存空间。宝洁的品牌传播模式,被去中心化打得无能为力。于是,宝洁的众多品牌日益老化,持续流失品牌溢价的根基。一个梗和段子,要比一条完整的广告片,更容易进行传播和破圈,这种最小单位的信息元素为基本,进行无边界渗透传播。
这就是模因meme传播思维,一个个梗、段子、动作、有趣形象、歌曲切片就是一个个模因meme,模因是最小化的传播单位。模因meme是最容易打穿网络信息壁、最低成本的传播方式。人人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
模因是一颗颗穿透的子弹。
品牌即商誉这个点,已经很久没有被人提及了,各种高深莫测、不明觉厉的品牌理论覆盖了这个朴素的观念。但其实溯本归源,即使在没有媒体的时代,一个商家各种信誉美誉的总和,就是商家的商誉,就是今天说的品牌价值。反而品牌,只是在大媒体出现和不断发展后,才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当印刷媒体能印出精美的彩色图片后,才出现了品牌形象说;当电视媒体彩色化高清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后,用电视广告引领大众舆论变得可行起来,才出现了品牌价值引导论;当移动互联网覆盖全民,社交媒体一路势大、成为主流,营销人发现,百年来建立的广告传播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于是,传统的品牌传播体系被瓦解了,不知该何处何从。
2、要能提供整洁的客房;(客户满意度营销)
3、要有一个风骚的老板娘;(企业家个人IP)
4、要有帅哥美女做店小二;(服务人员变网红IP)
5、和邻居街坊打成一片,美名传播;(社区营销)
6、和捕头、县令搞好关系,获得表彰;(政府公关)
7、时时擦亮“同福客栈”招牌;(做好VI视觉)
8、要时不时发生一些江湖情事;(跨界事件营销)
看看,做好上述这些事,不就天然做到全方位营销传播吗?商誉永远是让生意越做越兴旺的基本,是品牌价值的底层。不要再被大传媒密集传播才能支撑的品牌广告束缚自己了。
打造IP是一种很好的社交媒体新传播方式,也容易破壁和出圈。
但是,虽然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做IP,却常常陷入一个误区:
认为做IP就是把品牌价值进行形象化,结果把IP弄得很不好玩,很不接地气,像是一个教化工具,结果好不容易经过重重领导的审核出来后,在市场上几乎没什么效果,白费了钱和资源。
其实,IP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提供情绪价值,唤起人们在潜意识喜爱。企业往往太严肃了、价值观太高大上了,很难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传播,做IP正是要改变这一困境。
IP不能做成企业价值观的传声筒,这样毫无魅力;而是要成为拥有情绪价值的互补品,成为人们生活的情感解药。一个真正让人喜爱的IP,往往是天真傻气的,而不是霸气侧漏的,是来抚慰人心的,而不是来PUA人们的。比如,雷军作为个人IP,最打动人的,是平易近人、执着朴实的憨厚大叔风,还能时时倾听大家的需求,亲切互动,还会时不时做出一些唱歌和自嘲自黑的行为,一反传统的企业家正经形象。如果雷军不是一个憨厚朴素有趣的萌系大叔,
而是一个精致油腻故作深刻的生意人,
就无法打中人们的情感软肋,成不了个人IP,
小米产品销量和品牌也会大打折扣……
又比如,M&M巧克力豆的IP公仔们,一副天真又没心没肺的样子,你根本不用关心它们有什么价值观,它们也一定不会用大道理来PUA你,就是喜欢它们、想拥有、吃掉它们就可以了。
它们就是一群无理想无理性无理智的三无宠物,
只需要调皮捣蛋和卖萌,
就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著名IP,
在持续不断地促进M&M巧克力豆的销量。
企业应该做好IP的情绪价值,才不至于做成伪IP、浪费钱。我曾经说过,做企业家个人IP首先要能够自嘲、自黑,才能拉开与人们的距离,从共情上一步步建立起IP价值。总之,IP提供的是“移情代偿效应”,而非品牌价值观式的理性共鸣,它击中的,是人性自我深处最脆弱、胆怯、孤单的那些部分。
如果企业正在经济不景气中挣扎,那做好“品牌即商誉”就够了。
但如果企业仍然有稳定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可以考虑像国外的大品牌一样,减少品牌广告投入,建立内容中心、更多通过纯内容来传播品牌。这是LVMH集团、NIKE、星巴克、红牛等大品牌正在做的事。因为这些品牌发现,广告片光靠投放越来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纯文化内容,却具有广告所不具备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但纯文化内容如果只像广告片一样只做一两条,很难确保成功,因为内容成功的偶然性太大了。于是,这些大企业纷纷建立内容中心,生产更多内容,让内容成为品牌运营的日常,让品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全球最大、最有钱的奢侈品牌集团LVMH表示,要用自建娱乐内容而非广告的方式,为集团旗下超过 75 个奢侈品牌创造内容。
为此,LVMH弄了个自建内容平台 22 Montaigne Entertainment,「22 Montaigne」的命名,来自LVMH集团的巴黎地址。
22 Montaigne Entertainment :
LVMH enters the film business – Paris Select
显然,LVMH是在对全世界宣告,自己也是一家创造内容的公司。
LVMH的营销经费,必然会大幅度向娱乐文化内容倾斜;
广告公司能从LVMH身上赚到的钱,一定会大大收缩。
LVMH lancia 22 Montaigne Entertainment: anche l’intrattenimento diventa di lusso又比如,一向吝啬于花广告费的星巴克,也在2024年6月,成立了娱乐内容工作室,并邀请多媒体平台sugar 23为其创作内容。
Starbucks and Sugar23 collaborate
to launch Starbucks Studios还有,一向敢于花广告费的NIKE,也在2021 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内容工作室:Waffle Iron Entertainment,专注于制作体育相关的娱乐内容,将NIKE品牌与体育文化内容熔于一炉。Nike's Waffle Iron Entertainment: Promiseland — Observatory Agency更早、更悠久的是,早在1986年,红牛就创立了Red Bull Media House,制作涵盖极限运动、音乐、文化等领域的内容。红牛的内容创造活动持续了 20 多年,经久不衰。甚至,Red Bull Media House还成为了红牛的独立盈利业务,成为全球分布的多平台媒体公司。
Red Bull Media House the 'King of Content'
真正以内容为王的营销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陈格雷(老小格)团队
我们是IP蛋炒饭孵化器,擅长于IP化的研发、设计和运营。
并创造了一系列扬名中外、广泛传播、深受喜爱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