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米芾《苕溪诗帖》放大100倍,发现这字风樯阵马、八面出锋

文摘   2024-10-07 07:18   广东  

在宋代书法的辉煌历史长河中,米芾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书法造诣,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共同铸就了宋代书法的巅峰。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脾气特别不好,被人称为“米颠”。这一点也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上有许多争议的原因。

尽管如此,他在书法方面的才华是无可否认的,他的书法成就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苕溪诗》无疑是其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米芾中年时期的代表作,更是展现其书法艺术风格的绝佳载体。

全卷高清

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 “宋四家”,共同铸就了宋代书法的巅峰。《苕溪诗》这幅作品创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 年),时年米芾 38 岁,正值他书法风格逐渐成熟的时期。

当时,米芾从无锡出发前往苕溪,在旅途中诗兴大发,创作了六首五言律诗,并以行书的形式记录下来,成就了这一传世佳作。

《苕溪诗》的艺术特色鲜明,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
从点画特征来看,米芾用笔中锋侧锋相结合,如 “去” 字中横画的方笔与圆笔运用,“兴” 字长横的露锋起笔与 “夏” 字长横的藏锋起笔,以及 “水” 字竖钩的独特势态,都展现了他对笔画的精妙处理和变化万千的创造力。
他首创的 “蟹爪钩” 技法,如 “谢”“时”“将” 等字中的表现,更是成为其标志性笔画,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米芾自称 “刷字”,作品中明显的粗细变化呈现出灵动的跳跃感,增强了对比层次。

米芾注重字形的饱满与丰满,同时巧妙运用厚薄、长短、粗细的笔画,创造出活泼生动的效果。字形构造灵活多变,既保留传统书法特点,又展现出自由奔放的个性。
米芾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使作品墨色层次感丰富,刚柔相济,浓淡适度,既能表现字体的力度和刚劲感,又能营造出柔美的意境。

在布局上,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追求动静相宜的效果。通过合理的安排,作品呈现出和谐而有力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字势方面,第一首诗最后一行 “景载与谢公游”,通过字的欹侧变化,渗透着 “书似看山不喜平” 的理念,制造矛盾又处理矛盾,达到统一协调。
字距上的 “松 — 紧 — 松” 疏密安排,避免了单调呆板,加上字的大小错落,形成了 “横无列,竖有行” 的独特布局。

单字高清

米芾《苕溪诗》的用笔特点丰富多样。点在行书中变化多端,起笔重、落笔快、收笔自然劲健,不同的点如独立点、横两点、竖两点、三点水等都有各自的写法和特点。
米字的起笔方法更是活泼多姿,顺锋、方切、露锋、逆锋、藏锋等各种方式应有尽有,且起笔露锋比例高,大多凌空取势,顺势入纸,起笔重按成点后迅捷行笔,还带有承上的牵丝和 “下起笔”。
中锋侧锋互用,不同笔画的入笔、行笔、收笔方式各异,如 “句” 字的中锋侧锋结合、“峯” 字捺画的顺锋入笔、“半” 字横画的斜切入笔等,使笔画形态丰富多样,富有变化。





































































































































































































































































































苏东坡认为米芾的字超逸入神,其笔法完备,能学到魏晋笔法和 “八面出锋”,在用笔完备程度上鲜有书家能与之比肩。它与《蜀素帖》并称米书 “双璧”,透露出的率真豪迈、平淡潇洒之艺术特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
《苕溪诗》在宋代书风的地位举足轻重。宋代书法 “尚意”,受禅宗思想影响,文人士大夫追求内心自由,注重个人主体精神在书法中的体现。米芾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苕溪诗》体现了对 “意” 的追求,笔法清健有晋王献之笔意,书写风格近《兰亭序》,是宋代 “尚意” 书风的典型代表,为日后书家练习书法的必临范本。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

书法寻迹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心灵的流露,是思想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领略书法的韵味,体验笔墨的灵动,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