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公众号改版,如不星标公众号,今后就收不到每天的推文了,直到我们从此相忘于江湖。所以新老铁粉一定要设为星标,这样才不会错过每天的精彩内容。设置步骤:点击左上方公众号名字进入→再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与周总理谈论接下来的庆典工作。
在谈论完工作之后,两位相识多年的老战友也像往常一样唠起了家常。
当时毛主席刚刚从韶山老家返回,从1927年离开家乡,时隔整整32年再次返回,也让毛主席心中颇为感慨。
谈到这件事,也让毛主席想起了一直埋藏在心中的一个疑问。
随后他好奇地向着周总理问道:“恩来啊,你干革命多少年了?”
听到毛主席的问话,周总理笑了笑说道:“从五四运动算起,已经整整40年了。”
听到周总理的回答,毛主席也感慨地说道:“是啊,一晃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
随后他又接着问道:“那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回家里看过?”
毛主席
周总理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唔,从我12岁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周总理的话语让毛主席心中有些怅然。
他真切地对自己的这位老搭档说道:“恩来啊,革命工作苦,你为人民和国家也付出了很多,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当家做主了,你也要抽空回到家乡看看。”
面对着毛主席的关心,周总理也真诚地表达了感谢,不过对于主席的提议,周总理却只是笑了笑并未正面回应。
本以为周总理是与毛主席一样,因为工作繁忙暂时抽不出空,等到有空闲时间就会回到家乡。
然而一直到1976年周总理在北京病逝,都未能踏回淮安老家一步。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然呢?
年少离家求学
1898年3月5日,周总理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周劭纲曾经中过晚清时期的秀才,还当过“国学生”“主事衔”。
而周总理的母亲万冬儿,则是曾经做过淮安知府的万青选的女儿。
父亲为人正直忠厚,母亲为人慈爱善良,一家人又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自然是十分擅长。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添加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在父母的影响下,年少时期的周总理,就已经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具有家国情怀志向远大的翩翩少年。
周总理5岁的时候,其叔父周贻淦患上了重病。
因为周贻淦旗下并没有子嗣,所以哥哥周劭纲就将年幼的周总理过继给了弟弟。
周总理故居
后来周贻淦病逝,周劭纲也并未将儿子讨要回来,反而是继续让周总理唤叔父为父亲。
而年幼的周总理也十分懂事,对这种浓郁的亲情颇为感怀,所以即便在长大以后,也一直尽心尽力地为既是叔父又是继父的周贻淦处理家事。
从这件事上,也能够看出周总理从小就有着极为优良的品行。
12岁那一年,周总理被家人们送到东北大伯那里上学。
在临走之前,看着前来送行的亲人们,周总理对他们说道:“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学业有成就回来报答大家!”
说完这句话,周总理就踏着坚定地脚步,迈进了火车的车厢之中。
年少时期的周总理
然而,令在场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而他当初所许下报答一乡的诺言,也引申到了全中国人民的身上。
到了东北之后,周总理被送到了奉天(当时的沈阳)的银岗书院当中读书。
本来周总理计划在这里努力学习,埋头苦头,早日完成学业返回家乡为父老乡亲们做贡献。
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周总理改变了心中的想法。
周总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在一个普通的周末,周总理在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之后,与伯父前往奉天的集市上游玩。
正当他们来到一处贩卖花布袋的摊位前驻足观赏时,突然听见一声沉闷的撞击声,随后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不一会儿,那里便围上去了一大群人。
周总理连忙围上去查看情况。
原来,是当地的外国人开车将一名出来逛街的男人给撞死了,而他的妻子正在抱着遗体挡在车前痛哭流涕。
面对着如此悲惨的画面,闯了祸的外国人不但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是坐在车里戏谑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时不时还按动喇叭鸣笛。
刺耳的鸣笛声就像是对这对悲惨的夫妻进行嘲讽一样令人十分厌恶。
不一会儿,远处的几名警察赶到了此地。
本以为他们会将肇事的外国人带走调查,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几名警察对着车里的外国人点头哈腰地打招呼,随后竟然强行拽开地上的妇女,还要将其带回警察局。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周总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地冲上前去向他们质问道:“明明是这个洋人撞死了人,你们为什么不抓他反而要抓这个失去了丈夫的妻子!”
听到周总理的质问,那几名巡警轻蔑地一笑说道:“谁说洋大人撞了人?我怎么没有看到?分明是这个人想要讹人家的钱,哪里来的小屁孩,再敢胡说八道把你也抓进监狱去!”
周总理还想要与巡警理论,结果却被伯父死死拉住。
伯父对着周总理劝到:“不管你怎么说都是没用的,这几年在奉天都是洋人说了算,中国人说话不管用。”
听到伯父的话语,周总理愤懑地质问道:“这里究竟还是不是中国的土地?凭什么洋人可以在我们的国家如此霸道!”
伯父叹了一口气感叹道:“唉,谁让我们国家弱小呢,受人欺负也只能忍着,中华不振啊。”
这件事给周总理带去了极大的触动,也让他心中开始萌生了强烈的报国志向。
不久之后,在一堂修身课上,银岗书院的魏校长亲自来给学生们上课。
银岗书院旧址
在课堂上,他向下面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
听到这个“简单”的问题,台下的同学们三言两语地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有人说是为了做官而读书,有人说是为了挣钱而读书,有人说是为了明理懂事而读书。
听到这些回答,魏校长不禁摇了摇头。
正当他要接着往下讲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坐在窗边的周总理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于是他便让周总理来回答这个问题。
周总理雕像
听到校长的问话,周总理缓缓站起身来,随后坚定地说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如同平地惊雷一般,响彻在了整间教室的空气中。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纷纷带着惊讶的目光注视着仍然站在位子上的周总理。
魏校长听了周总理的话也是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
随后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周总理目光坚定,再次用着铿锵有力的语气重复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清楚了这番话之后,魏校长顿时鼓掌喝彩到:“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从那个时候开始,周总理便将振兴中华当做心中最坚定的目标。
周总理
从事革命几十年,再未返回家乡故土
从书院毕业之后,周总理考到了天津的南开学校,在那里念完了中学和大学。
在此期间,周总理还曾赴日本留学,在那里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将这种提倡反对阶级压迫的革命思想当做自己终身信仰。
1919年,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返回国内的周总理领导了天津广大学生进行爱国运动,后来在抗议活动中被捕入狱。
1920年7月,从狱中被释放出来的周总理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从此以后的数十年时间,周总理一直将自己奉献在革命事业当中。
周总理
革命之路艰难而又漫长,在道路上还充满了难以预知的危险。
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周总理几次从家乡附近路过都没能回去看上一眼。
在从上海进行转移的时候,周总理曾经在淮河对岸遥望着故乡的方向表达着深深的思念。
身边的同事提议让周总理在他们的掩护下偷偷回去见一见亲人朋友。
可这番提议被周总理断然拒绝。他对同志们说道:
“我们的工作正处于最危险的阶段,稍有马虎就可能出现极大的危害,还是等革命胜利之后再说吧。”
黄埔时期的周总理
1949年,在从事革命工作整整三十年之后,新中国终于建立了起来。
在封建历史长河中被压迫了数千年的中国人民也终于站了起来,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眼前欢欣鼓舞的人民群众,周总理心中十分欣慰。
他少年立下的壮志也终于在这一刻成功实现了。
这个时候,又有人提议让周总理回到故乡看一看。
可周总理却认为国家当时刚刚成立,还有许多工作要进行,身为国务院总理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所以再次拒绝了这个提议。
淮安
1959年,在主持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视察工作的时候,周总理前往上海的途中曾经乘坐飞机路过自己的家乡。
在高高的天空上俯瞰着淮海这片故土,周总理久久不舍得移开自己的目光。
机组人员看到这一幕,知道唤起了周总理心中的思乡之情,于是就提议在淮海休整一天,让总理回去看看家乡父老。
可周总理却笑了笑说道:“公务在身还是不要回去了,浪费的汽油都是国家的财产啊。”
后来,在回到北京之后,毛主席也对周总理做了相同的劝告。
可从事了政务工作十年的周总理却在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
周总理与邓颖超
他深切地知道,自己身为一国总理,地位和名望与从前大不相同。
如果贸然回到家乡的话,很有可能会受到当地工作人员隆重的欢迎,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浪费人力,将会给当地政府部门带去很大麻烦。
除此之外,当时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很深的裙带关系。
自己如果以总理的身份回到家乡,那么当地政府很可能会瞒着他给他相识的亲人朋友进行特殊照顾。
如此以来,就破坏了他一直以来所努力遵从的革命工作的原则性。
1963年7月,在主持一次常务会议的时候,周总理公开提到了回乡问题。
周总理与家人
他对着在场众人说道:“建国后我就下定了决心,那个家我暂时不回去,为什么,因为我一旦回去了,一些人可能没见过我,但还是会拿着我的名字吹嘘,这样会给地方增加压力。”
所以,经过这些缜密的考量,周总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返回过自己的家乡。
而且,除了他自己以外,周总理还要求身边一同从事革命工作的弟弟不要轻易返回故乡。
不过,虽然没有回到故乡,但是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却分毫不减。
在空闲时间里,周总理经常会腾出手来给家里面寄信,询问家乡的发展情况。
在得知亲人生活苦难或者是生病遇灾的时候,周总理还会将自己的工资寄回到家中,来给予他们帮助。
周总理夫妇与弟弟一家
为了资助自己的侄子侄女上学,周总理还专门省吃俭用,每个月存出来200块钱给孩子们寄回去。
所以在很多时候,身边的秘书都能看到周总理经常是一顿饭只吃一两道素菜。
1976年1月8日,被病痛折磨了三年多的周总理,在北京的病床上逝世了。
刹那间,举国哀悼,全国人民放声痛哭,北京百万市民更是自发来到长安街,目送周总理的灵车缓缓经过,送敬爱的总理最后一程。
在临终前,邓大姐曾经忍着心中的悲伤向周总理询问到,要不要将他的骨灰埋葬在淮安老家。
周总理
病床上的周总理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家乡的土地要奉献给那里的人民,你们就把我撒到黄河里好了。”
正是周总理拥有如此伟大的革命精神,才能成功与同志们一起建立起新中国。
而周总理的名字,也将深深地刻在每个中国人民的心间,永远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重要通知:因不可抗力,精英读书公众号永远无法再推文了,请新老铁粉一定要点击下方名片订阅美闻录,以免找不见了。我们将继续在这里每天推送经典美文,期待您们的不离不弃。
👇
△
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