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英烈王朴,原名王兰骏,1921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前,王朴积极投身革命工作,1945年,响应中共中央南方局号召,回到家乡创办莲华小学、莲华中学,接办志达中学,作为党的秘密活动据点;他还曾陆续变卖部分田产和房产筹措黄金2000两以支持革命,自己结婚时却连新被褥都不舍得买。受到儿子的影响,王朴的母亲也投身社会工作,曾在重庆解放后投身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在1984年,84岁的高龄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有信仰,家庭有力量!重庆好故事,家风润巴渝,为你讲述王朴的家风故事。
革命有信仰 家庭有力量
——王朴的家风故事
重庆市档案馆讲解员 张 香
“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狗狗(儿子的小名)取名‘继志’。”这是歌乐英烈王朴写给妻子褚群的书信。
王朴,原名兰骏,1921年11月27日出生于原四川省江北县仙桃乡(今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一个富裕家庭,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大户人家。王朴自小正直坦率,勤奋好学,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决心。1944年夏天,他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校址在重庆北碚区),在这里他参加了该校进步学生创办的《中国学生导报》社的活动,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进步期刊,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王朴虽出身富裕家庭,但毫无纨绔之气,而是一心向党,坚定革命信念,坚决走共产主义道路,并把母亲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5年,为了落实党中央开辟农村工作据点的指示精神,南方局动员王朴回乡办学,开展农村工作。王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兴办学校,以建立党的农村革命据点。但是办学需要用钱,家中大部分财产是由母亲金永华亲自掌管,于是他给母亲做起了思想工作。每次回家,他总是会给母亲带一些进步报刊、书籍,母亲金永华在儿子的影响下,渐渐对这些进步书刊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把共产党的报纸和国民党的报纸对比起来看,对当下形势,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经过这一番动员,金永华认可了王朴的想法,同意捐资兴学。在母亲的支持下,王朴办起了莲华小学,后又兴办莲华中学、接办志达中学。1946年冬,在办校建点的过程中,王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莲华中学成为北区工委机关所在地,是江北县和北碚区党的活动中心。党还以学校为依托,发展了大批党员。
1947年,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在大后方开展武装斗争,川东党组织急需经费购买粮食、药品和武器。为了帮助党组织筹集经费,王朴决定把部分家产献给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他的积极动员下,年近半百的母亲金永华同意将自己半生苦心经营、积攒的殷实家产献给党安排使用。1947年到1949年,金永华陆续变卖了田产1480石、沿街的部分房产,折合黄金近2000两交给党组织。大量变卖田产,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为避免猜疑,川东临委指示王朴以做生意为名筹建一家贸易公司,名为南华贸易公司,作为川东地下党的一处经济据点。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朴被捕。在狱中王朴咬定自己是被诬陷,敌人无更多可靠证据,便无从下手。无论何种折磨与引诱,王朴铁骨铮铮,始终保持初心使命,未泄露党的任何机密。罗广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对王朴在狱中表现有这样一段记载:“王(王朴)的表现也好,倔强而且没有让步,在品质上相当优秀。”特务头子徐远举后来在《血手染红岩》中回忆道:“我在中美所两次对他(王朴)进行劝降,他冷笑了几声,表示拒绝。这种不受特务引诱、坚贞不屈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被关押期间,王朴没有停止战斗,他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学习,同狱友们讨论当前斗争形式,期待重庆早日解放。但他也知道自己随时可能牺牲,设法给母亲和妻子带信,嘱咐他们坚持革命。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娘,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这里的学校就是指莲华中学,实际上就是党组织。故事开始这封家书正是身陷囹圄的王朴,怀着复杂而深沉的心情写给妻子的,他写信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未完成之事业寄托于后辈,希望孩子能继承父志,听党话,跟党走。同是共产党员的妻子褚群也时刻牢记丈夫曾对自己说过的话,“留在学校坚持工作,听组织的安排,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49年10月28日,王朴等10人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年仅28岁,儿子王继志才2岁。
得知儿子王朴英勇就义后,金永华强忍心中的悲痛,冷静又妥善地处理儿子生前的未尽事宜。
重庆解放后,当党组织带着银行的2000两黄金存票,到金永华家中归还当年借款时,烈士母亲拒绝了,她认为: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待遇,不应该;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不应该;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不应该。她的态度坚决明确,让人为之动容。这笔钱最终用作了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的基金。“三应该与三不应该”成为红色家风的延续而被流传开来。
在王朴的影响下,金永华决心跟着儿子的步伐,坚定跟党走。1984年,金永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对儿子王容说:“现在我可以放心地去见你三哥(王朴)了。”
1989年,金永华在给江北县委的信函中写道:“王朴于我亦子亦师,他不恤殒身,以碧血丹心完成了对我的党的主义的启蒙,筑起了我精神的支柱。党通过王朴使我兴办莲华(中学),莲华又教育了我及我一家,使我终于能跨越历史局限步步追随党的事业。”
王朴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的母亲及其他家人,这种影响也慢慢的浸润出为党奉献、对党忠诚的红色家风。
王朴之子王继志回忆道:“父亲引导祖母走上革命之路,她经常给我讲父亲的事迹,教导我永远跟党走,做对社会有用之人。”“我父亲只活了28岁。今年,我78岁了,见了祖国的繁荣强盛!我用我的一生验证了,他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父亲,儿子懂您。”一个“懂”字体现出王继志明白了父亲为自己取名“继志”的含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坚定不移跟党走,也是家风的传承。
《重庆好故事》“家风润巴渝”系列将讲述董必武、刘伯承、聂荣臻、邓颖超、杨闇公等14位革命前辈的“家风”档案故事。这当中有革命精神,为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有赤子情怀,为人民福祉奉献一生;也有纸短情长,人间烟火......节目每晚20:00-20:30在重庆交通广播首播,还将同步在第1眼新闻客户端、重庆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视界网、蜻蜓FM、喜马雅拉等融媒体矩阵和重庆档案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上发布。
本文内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的请文章末留言投诉
或拨打电话023-6361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