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州市泗水镇滩底村,白墙灰檐、石头贴片的农房错落有致,与古树、荔枝林相映成趣,庭院经济方兴未艾,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正悄然绽放。这是茂名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的一个缩影,更是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范例。近年来,我市在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方面积极探索,从实施“24字”工作机制到深入应用“六步法”新模式,农房建设规范有序,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加力提速。
高州泗水镇滩底村颜值焕新。通讯员 方圆 摄
近年来,针对农村建房乱象,我市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的“24字”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规范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执法,实现了农房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
茂南区金塘镇白土村新貌。丘立贺 摄
高州分界镇储良村。丘立贺 摄
在“24字”工作机制的指导下,我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部门联动,形成了全链条管理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茂名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控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健全了规范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执法的工作制度。同时,我市还建立了乡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及宅基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推动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确保农房管控工作有力推进。
在实践中,“24字”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带图审批”,严格把控了农房建筑风格,实现了农房风貌的整齐划一。通过“管好工匠”和“管住材料”,确保了农房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市住建局定期组织乡村建筑工匠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确保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
高州根子镇桥头村。丘立贺 摄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制度和农房管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农房建设的全方位监管。每个村都配备了宅基地协管员,他们负责监督农房建设过程,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同时,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农房建设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实现了对农房建设的精细化、智能化监管。
魅力乡村大水塘村。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昊 摄
化州市南盛街道蒲山村。丘立贺 摄
针对农村存在“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我市在“24字”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应用“六步法”新模式,推动农房管控风貌提升走深走新。这“六步法”包括制定一套方案、明确两种路径、强化三个统一、突出四沿先行、实现五个降本和提升效率、用好六个一点筹措资金。
化州市柑村。丘立贺 摄
钱排镇双合村新农村建设新面貌。丘立贺 摄
信宜“锦江画廊”碧道彩虹桥栈道。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01
制定一套方案
02
明确两种路径
03
强化“三个统一”
04
突出“四沿”先行
05
实现“五个”降本提效
06
用好六个一点筹措资金
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村民定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丘立贺 摄
小小花架一壶清茶,村民家的“绿美庭院”洋溢着浓浓乡情。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农房风貌提升的过程中,我市各地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庭院、老旧房屋等资源,将茶饮休闲、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新业态与美丽庭院相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庭院“方寸之地”变成了致富增收之所,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更多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权威信息早知道
茂名发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