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价采购外加剂
面对激烈的市场经常,搅拌站常常采用压低原材料价格,获得较好的利润,采购外加剂也是如此。低价采购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质量降低,难以满足搅拌站对外加剂使用功能的要求,即很难达到所谓的“买着省,不如用着省”。在实践应用中,为了达到满意的减水率,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往往会增加外加剂用量,形成外加剂“低质多用”的局面。相反,一些有远见的搅拌站管理者采购价格合理,质量稳定的外加剂,降低用量成本反而不高。
正确采购外加剂,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指标,外加剂采购时应确定外加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合格标准,如固含量、密度、减水率,净浆流动度等技术指标。选择外加剂厂家时,应综合考虑厂家生产规模、运距、运输能力和供货质量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宜把价格作为厂家筛选的唯一指标。采购试验时,确立合理的检测方案,防止混凝土其他原材料质量波动造成对外加剂质量的误判。
(2)限制外加剂掺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混凝土公司管理人员对成本监控日益严格,甚至限制水泥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很多试验室主任在设计配合比时,不敢突破管理人员给定的最高掺量的要求,再加上外加剂价格低质量差,很多情况下是“减水(率)不够用水凑”的局面,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常常是混凝土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减水率不足,适应性差,混凝土强度下降,造成企业质量风险增加。质量意识强的技术人员会直接或间接提高胶凝材料用量,导致混凝土成本的增加。
(3)不经试验直接更换外加剂
生产实践中,很多搅拌站管理者常常不经过试验直接更换外加剂产品或供应厂家,忽视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就外加剂而言,不同外加剂品种(厂家)对同种水泥的分散、减水、增强效果不同。对于同一种减水剂来说,由于水泥矿物组成、混合材料品种和掺量、含碱量、石膏品种和掺量等不同,起减水增强效果差别很大。如木钙和糖蜜减水剂,当它用于二水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混凝土中时,其凝结正常,但是当用于硬石膏(CaSO4)作调缓剂的水泥中时,就会产生凝结(假凝)。还有某些水泥由于石膏掺入量不足(但达到水泥标准性能)而与减水剂不相容会发生急凝现象。不经检验随意更换外加剂或水泥,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和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减水率越高越好
外加剂可以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用水量降低,可以节约水泥。有些技术人员误认为使用减水剂时,减水率越高越好,外加剂掺量越低,其质量越好。外加剂掺量降低,减水率提高,使得外加剂固含量高,使用高固含量、低掺量外加剂产品对用水量及外加剂用量十分敏感,用水量的微弱变化都会带来混凝土坍落度明显的变化,给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困难。此外,通过高减水降低用水量来降低水泥用量,容易造成水泥浆过少,水泥浆层太薄,混凝土工作性较差,混凝土易产生泌水离析,影响了混凝土匀质性,并给混凝土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不难看出,采用高减水大量节约水泥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过分强调减水率是对减水剂认识的一大误区。
(5)缓凝剂是控制坍落度损失的唯一途径
为了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常常在外加剂复配时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一些技术人员错误地认为缓凝剂时解决坍落度损失的有效途径,甚至唯一途径。其实,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最大的是水泥的水化,但也不能忽视吸附对坍落度的影响。水泥水化加速除因水泥细度外,水泥中石膏的品种和用量、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环境温度都会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掺用缓凝剂当然可以抑制水泥水化,但由于水泥品种不同,水泥中矿化成份差别较大,并非只要是缓凝剂都能抑制这些矿化成份的水化。如一些缺硫缺碱水泥,缓凝剂的加入却会加速水泥水化,加大坍落度损失。掺入硫酸盐补充水泥中三氧化硫却能抑制水化速度,减小坍落度损失。糖类缓凝剂用于C3A含量高的水泥没有缓凝保坍效果,用于高碱水泥还会加速水泥水化甚至使混凝土产生速凝。即便采用合适的缓凝剂,用量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过量的缓凝剂容易造成缓凝事故。
吸水率较大的骨料吸附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外加剂造成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依靠增加缓凝剂用量根本无效,同掺少量引气剂,也许可以减小坍落度损失。
(6)引气剂影响混凝土强度
有些技术人员认为在混凝土中使用引气剂,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有资料显示,混凝土含气量增加1%,混凝土强度下降约4%,于是不敢使用引气剂。其实,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4%时,对强度影响并不大。相反,适量的含气量可以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增加1%,坍落度约增加10mm。混凝土含气量的增加,使浆体量增加,改善混凝土的包裹性,改善和易性,降低泌水,提高匀质性。引气剂还能使混凝土中存在无数微小气泡,切断了硬化混凝土的毛细管通道,减少毛细孔,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性能。同样由于混凝土中的无数微小气泡,也会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