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北宋塘岙先生【林石】诞辰1020周年

文摘   2024-11-02 16:47   浙江  

点击选购《九牧林家》


【宋】陈傅良《新归墓表》(瑞安林石)

扫一扫二维码查阅:《新归墓表》全文



- 林石简介 -


林石(1004-1101),字介夫,生于真宗景德元年(1004),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享年98岁,居瑞安塘岙(今属塘下镇),世称塘岙先生。据说其母戴氏一直活到119岁。

林石先生少有志操,天性至孝,初习进士声律之学,不久他便发现“古人之学,不如是也”,于是沉潜诸经,涵养德性。宋元学案师承关系:胡瑗->管师常->林石

熙宁间(1068-1077),王安石当政时期,王安石对三经(《诗》《书》《周礼》)作出新的解说,称为“新学”,科举考试必须用《三经新义》来答题。把原来《五经》中的《春秋》排除在外,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断烂朝报”。而林石却反对“新学”,仍以《春秋》教授乡间,著有《塘奥集》《三游集》。后来《春秋》被禁,他便绝意仕进,隐居养母,授徒讲学,从事学术活动。

△林石(1004-1101),字介夫,世居瑞安塘岙(今属塘下镇),世称塘岙先生。

相关链接:林石:文化家园的守望者(北宋 瑞安)

瑞安林石故里塘岙书塾遗址。徐洪娒 摄


寿星:林石,98岁

秘诀:孝养母亲 性情超脱 寄情山水

母戴氏,据说一直活到119岁


北宋中期,中原学术界大行《三经新义》(王安石为推行变法,对《书》《诗》《周礼》作出新解,并定为科考内容),轻慢儒典《春秋》。

这股变法的学风吹遍神州大地,却停在了瑞安塘下西边的筼筜山处。
山居何人?正是潜心研究《春秋》,以道德文章称著于世的儒生林石。
林石少从括苍名士管师常,坚持“非诗书勿谈、非孔孟勿为”,这在当时的官场,实属异类。于是林石绝意仕进,退隐山林,钻研儒术,后在家乡创办塘岙书塾,以《春秋》讲学,沈躬行、沈琪、韩汝翼等饱学之士,均出其门下。名噪一时的他被尊为温州“皇祐三先生”之一。

△筼筜山巅立着一块巨石。据说林石常在此处讲学。文化滋养让石头仿佛有了灵性,如笔指向苍穹。后人称之为“君子石”。

林石的出名,不仅在于学问大,他还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其父早逝,林石在塘岙父亲的墓旁筑了间屋子,长年居此祭父养母。《诗经》有“北堂树萱”之说,意为母亲居室,林石便将屋子取名“萱堂”,可谓给母亲打造了书中之屋。
北宋元丰二年(1079),塘岙乡间来了拨访客。为首的是位银发须白的老人,他便是曾任参知政事的赵抃,同行者还有他的儿子、温州通判赵玑,以及瑞安县令朱素等人。
赵玑,衢州西安(今衢县)人,与林石有过交往,同样以孝行闻名。在温州当官时,他将父母接来同住奉养,为逗两老开心,他常仿效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穿上五彩服娱乐双亲,并将住宅取名“喜彩堂”。
林石的萱堂与赵玑的喜彩堂,都以孝行美名远播。赵玑父亲赵抃这一次,就是慕名拜访林石的母亲戴氏。
一行人在萱堂见过戴氏,见她虽年近百岁,却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皆惊叹不已。

△瑞安县令朱素钦佩林石的孝行,两人结为挚友。林石在朱素支持下,在塘西与塘川间建了一座“塘岙桥”,方便乡人出行。

因林石的尽心照顾,据说戴氏一直活到119岁。孝养母亲的他,也躬享98岁高寿,这在那个时代十分罕见。
晚清瑞安名士黄绍第在《瑞安百咏》中写道:“彩衣已近百年身,白首萱堂有寿人。清献(指赵抃)携儿来拜母,厈床瓦豆座中宾。”萱堂和戏彩堂的故事,被编入词曲广为传唱,敬老孝亲的文化也不断影响后人,如瑞安女婿冒广生,就曾效法建造戏彩堂,请戏班为母亲演出。


林氏源流网
林氏{文化宣传、学术研究、古籍整理、谱牒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