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一排右一)、田红旗(一排右二)来到桂林动车所就高铁路线规划、设计,以及高铁动车组列车后续运营维护保障等相关工作领域开展调研。记者何平江 摄
12月1日,参加2024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活动(广西)暨“八桂之约·院士专家冬令营”活动的近20名院士专家来到桂林,分组前往桂林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有色桂林矿产院、桂林动车所、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永福县罗汉果小镇和桂花公社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咨询座谈等方式开展咨询服务,为桂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言献策、把脉开方。
在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张新友走进试验示范基地,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并与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水稻、花生产业发展进行座谈交流、传经送宝。
张洪程表示,桂林水稻生产一直在广西走在前列,在南方双季稻地区处于中游偏上水平,但在全国来讲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比如,桂林推广的“稻稻油”模式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品质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本地油菜不是传统产业,农民种植积极性差,经济效益不好,长期发展仍存在一定制约;桂林地方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低,制约水稻产量提高等。
张洪程建议,桂林要从土壤改良、品种优选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在米粉稻和双季稻的品种选育上下功夫,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山地丘陵特色农业机械,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桂林从2015年开始零基础从事花生新品种选育,近年来选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良好的花生品种,如何进一步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张新友看来,桂林应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当地与北方花生收获时间差异性,错季销售,积极发展鲜食花生,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我们河南农科院会提供高糖、高产、高油酸、抗病性强的花生种质资源,并利用花生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帮助定向选育花生,供桂林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适应地方气候环境的花生新品种选育,不断满足地方市场需求。”张新友表示将全力支持桂林农业产业发展。
桂林动车所是广西第二个动车所,全国首个非省会城市动车所,是桂林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田红旗走进桂林动车所调度中心、动车组检修库、启航工作室详细了解桂林动车所的运行情况。
卢春房表示,高铁建设对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他建议中铁南宁局以及桂林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将增加高铁客流量与促进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来吸引高铁客流,并借助高铁客流的增长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院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石材矿山开采机械设备、超硬材料、有色金属粉体及衍生材料等研发及生产销售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军对中国有色桂林矿产院积极参与各级找矿突破行动取得的成绩,以及提前布局深地深海矿产资源探测未来产业的战略谋划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推动中色桂林院高质量发展给予专业指导。
邓军勉励中国有色桂林矿产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既要立足广西,充分挖掘本土矿产资源优势,又要放眼世界,大胆走出去,在更广更深领域实现找矿突破;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动向,强化与行业领军团队合作,不断提升谋划和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能力;要加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参与其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的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力;要发挥桂林历史人文优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强化产学研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各级人才政策和人才项目,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文晖参观考察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等,并开展座谈交流,为高校和桂林的高质量发展建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与工业的结合非常紧密,我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前景广阔。广西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业资源都相当可观。目前,广西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议抓住这些特色资源,进一步做精加工,研发更高端的材料。”段文晖说。
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考察活动不仅是一次人才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院士专家们深入基层一线,将优质科技资源下沉到最需要的地方,为广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协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团结联系服务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技资源下沉基层一线,以科技助力地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建设。
来源丨 桂林日报记者 唐健扬 李思静
张婷婷 何平江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潘利珍
值班编委丨蒋朝晖
桂林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