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4候选人 | 临床肿瘤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郏科人

财富   2024-11-09 19:59   北京  



郏科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免疫研究”跨学科群体专项计划2020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党支部书记、班长,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获得者。连续三年综合测评位列所在学院第一名,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中国博士生代表,获国家奖学金(3次)、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次)、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2次)、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等奖励及资助。累计发表/已接收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222.91,被《Cell》《Lancet》《BMJ》等学术期刊引用300余次。近三年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5篇,篇均影响因子17.1,其中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6项研究在国际会议以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经院、校选拔,获推荐申报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01

初期探索,明确兴趣目标



郏科人同学在本科期间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相关研究,作为独立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发表SCI论文7篇。在肿瘤免疫治疗方向的早期探索激发了他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他在本科期间就确立了从事肿瘤免疫临床转化研究的研究方向,经推荐免试成为临床肿瘤学院2020级“肿瘤免疫研究”跨学科群体专项计划的一名直博生。



02

重视转化,基础结合临床



研究生入学以来,他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从事“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致力于通过融合跨学科技术体系推动基于多组织多维度生物标志物探索并实现临床成果转化。得益于本科良好的科研基础,他在直博第一年便获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资助,是同年最年轻的获得者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构建胃肠道肿瘤多组学图谱,该项目最终发表SCI论著4篇,获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此外,他还发起了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以检验该研究中提出的基于组织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目前,所获批的部分专利已经与高博医疗集团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金额1000万元。



03

学术交流,传递中国智慧



在科研的道路上,他时刻牢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古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6项研究在AACR、IGCC等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此外,他还担任《JAMA network open》等三本SCI期刊的审稿人。经北京大学推荐及中德联合选拔,他入选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中国博士生代表团,并作为全球选拔的43位讲者之一入选大会口头报告(中国仅2名),向数十位诺奖得主及各国的博士生代表介绍了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围绕“胃癌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完成的学术工作,充分展示了北大医学在改善胃肠道肿瘤诊疗方向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在北大医学博士生短期出国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他前往美国梅奥诊所开展病理组学数据处理相关研究,因工作出色获得美中抗癌协会(US-CACA)颁发的EFFORT奖



04

发挥所长,践行党的宗旨


郏科人现担任所在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开展各项思政学习活动,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他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在科研探索中坚持从中国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幽门螺杆菌在一般人群及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居高不下。然而,幽门螺杆菌对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仍不清楚。为了回答这一重要临床问题,他依托科室资源构建消化系统肿瘤幽门螺杆菌检测万人队列,通过长期随访与多组学分析首次阐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免疫治疗疗效影响的器官特异性。该研究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写入《胃癌诊疗指南 2024》。围绕这一临床发现,他设计并开展基础研究,获批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项目。




来源 | 学生工作部

图片 | 

排版 | 汪晶

燕园学子微助手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