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简帛文献的文体形态与谱系》

文化   2024-11-27 16:05   中国  



新书推荐


简帛文献的文体形态与谱系


于茀 著

2024年10月出版/168.00元

978-7-5228-3875-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研究对象,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小学类、道家类等十九类的顺序,对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简、清华藏简、上博藏简、银雀山汉简、张家山汉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天回医简、乌程汉简等等简帛书籍的文体形态予以描述,并就其文体谱系对照传世文献做出分析。结合金石文献、甲骨文献、传世典籍(如十三经、《史记》《汉书》《国语》《楚辞》等)相关记载,以《文心雕龙》所记古代文体种类为基准对先秦各种文体的流变进行了梳理,其中不乏对经方类这种没有传世文本的形态分析。内容有详有略,对于六经的分析最为详细,引述的数据也非常丰富。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文体形态分析,并对论说体等先秦各种文体的源流进行了系统分析,将推进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书摘-绪论


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的简帛文献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简帛已达30余万枚(件)。涉及这些简帛文献文体问题的研究,学术史上有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在简帛的分类研究方面涉及简帛的文体问题,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陈梦家《汉简缀述》,骈宇骞《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郑有国《简牍学综论》,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李均明《简牍文书学》,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等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简帛文献的文体问题,但还不是专门的文体学研究;第二条路线是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学者们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简帛文献的材料,如吴承学的《中国古代文体形态》、过常宝的《先秦散文研究》、王靖宇的《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董芬芬的《春秋辞令文体研究》等成果运用简帛文献材料,丰富了早期文体研究的内容,推进了某些文体的研究;第三条路线是对简帛文献中的某篇文献的文体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如刘信芳的《帛书〈称〉之文体及其流变》、姚小鸥的《清华简〈赤鹄〉篇与中国早期小说的文体特征》等成果即是这种情况,但这种研究还非常少。从现在研究的动态来看,上述三条研究路线还在延续,对全部简帛文献的文体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全部简帛文献的文体形态、文体种类及其源流谱系的研究还没有出现。因此,从整体上对简帛文献作出文体学研究是必要的。


本书以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形态及文体谱系为研究对象,不包括简帛文书。简帛书籍类文献,文体形态多种多样,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应的文体属性和相应的文体形态(一种文体又有体式的不同,如赋体有韵体、散体之异),而各种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也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甚至合并消亡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源流谱系。本书主要在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形态与种类,以及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源流谱系方面进行研究。本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形态分析确定每篇(种)简帛书籍类文献的文体性质,揭示一些文体的早期及原始样态,构建简帛书籍类文献文体的源流谱系。一方面这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具有切实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每篇(种)简帛书籍类文献文体的确定,对于确定其文献性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此项工作对于简帛学研究也具有切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各学科更方便地研究利用简帛文献。本书所使用简帛原始材料发布时间截至2023年12月。



作者简介


于茀,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与古代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出土文献、古典文献学及文艺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出版《金石简帛诗经研究》等学术著作五部,在《文物》《复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繇辞》《楚简〈周易〉革卦“改日”考释》《阜阳汉简〈诗经•二子乘舟〉被忽视的异文》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曾获第十二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一等奖等奖励。论文《写本学视域下安大简〈诗经〉的几个问题》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一书。

END

编辑:佟   譞

审校:胡百涛

社科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