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拍的红军相片,成为斯诺写《西行漫记》的一手资料

文摘   历史   2024-11-08 09:13   湖南  


耿飚的照相机失而复得




耿飚有部照相机,拍下了红军长征路上许多珍贵的照片。1936年,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来到延安,这些珍贵的相片成为了斯诺理解红军长征最为珍贵的一手资料。那么,耿飚又是怎么获得这部照相机的呢?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又是怎么学会照相技术的呢?


1932年3月中旬,中央红军转战江西,历经赣州战役的失败之后,毛泽东根据敌我形式,提议经闽西向闽南进攻,直取龙岩、漳州。这个作战方案相继受到了朱德、林彪、聂荣臻和大多数红军领导同志的赞同,并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3月18日红军由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向龙岩进发。当时耿飚已是红一军团红三军九师参谋长。4月2日,红三军从罗塘附近跨入福建,经武平、高梧、上杭、白砂,挺进龙岩。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红军夺取了漳州的大门龙岩,4月20日红三军从北门进入漳州,与从西门进城的红四军汇合,漳州完全被红军占领。


红军占领漳州后,除缴获无数的枪炮弹药外,还缴获了电讯器材和一座设备完整的小型兵工厂。更让红军战士兴奋的是,这次战役红军还缴获了二架单螺旋桨飞机。其中一架曾飞到龙岩进行侦察,被红军击坏,另一架完好无损。由于红军中大部分干部、战士均来自江西和湖南贫苦家庭的青年,都没有见过飞机,结果从军团长到连队战士,大家都成群结队地涌往机场,去看看这个铁家伙“为什么会飞”,被俘的飞行员还为部队做了飞行表演。在漳州举行了五一大游行,红军还用这部飞机撒下传单,当时的漳州军民齐声欢呼,万头攒集,成为了漳州有史以来从来没出现过的奇观。


红军为了获得更多的军需补给,在漳州市搜索国民党政府、军队,及反动的外国商人和教会的物资。耿飚的部队发现了一座外国人的教堂,红军战士在教堂的地下室看到很多粮食、罐头食品、布匹、设备和机器。当时的红军战士只认识食物,却不知道那些机器设备是做什么用的,于是,红军战士只把食品运走,其他东西不要。


因为耿飚十三岁开始,就是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做了童工,那一历史时期,水口山矿是德国人开办的,因此这些外国人用的机器设备耿飚见过,有些他还熟知其中的用途。首先,耿飚在地下室发现在一个大箱子里,放着好几个照相机和其它的设备。当时,耿飚只认识其中的照相机,他敏锐地感觉到其余的东西一定与照相机有关。耿飚在教堂地下室还发现了有几辆自行车,因为他在水口山矿上曾看到外国人骑过。作为一个矿山的机械工人,看到机器设备的时候就有好感,立刻让战士们把这些设备全部搬到师部自己的住所。许多红军战士与指挥员过来问耿飚为什么不拿粮食和罐头,而要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耿飚只是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些才是最好的东西,“你们等着瞧吧!”


大家就更不知道耿参谋长会搞出什么名堂。耿飚没对任何人解释那些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第二天一大早耿飚就出了门,手里拎着那个从教堂里搬回去的大箱子,往赣州市区最繁华的街道走去。耿飚找到了一家照相馆,推门进去,把大箱子放在桌子上,打开箱子,非常客气地对摄影师说:“这位师傅,我想请求你一件事,你能不能教会我怎么照相,怎么冲印相片?我付给你五块银元学费,这两部照相机也送给你。”摄影师看到箱子里的东西眼睛立刻发出光芒,原来箱子里有四个崭新的照相机,拿起来看,原来是德国照相机!盒子上印有德文Bentzin Primar,箱子里还有全套的定影、显影设备和药水,一个用厚厚的黑布做的暗箱手套,可以把双手伸进黑套子,在里面完成所有的定影和显影过程,直到照片形成、取出。摄影师极为兴奋,“你要送我两个相机?!”摄影师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耿飚诚恳地对师傅说“我就是想学会照相技术,我不需要这么多相机,自己只留两个就行了”。于是教学的过程开始了,摄影师教得非常认真,仔细,这位红军师参谋长也学得一丝不苟,不懂的就问,师傅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凭着他当过机械工的功底,学习照相对耿飚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为了记录下红军所有的生活、战斗经历,耿飚明白自己必须样样都学到位,做到能独立操作。经过三天的学习和在照相馆的实践操作,耿飚终于掌握了照相技术。


从此,耿飚对照相机爱不释手,并在一部相机上刻了“耿飚”的名字。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争岁月,这个德国照相机跟随着耿飚从福建到江西,又从江西于都出发,走上了长征路。


1934年10月开始,这部照相机,跟着耿飚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翻雪山、爬草地、历经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于1935年9月,与耿飚一起来到了陕北延安。在陕甘宁边区,不论生活多么艰苦,战斗多么激烈,生命受到多么严重的威胁,耿飚都把相机带在身边,记录着战友们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耿飚从西北转战到晋察冀,从平津又转战到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他的物品多次转移,那个刻了耿飚名字的相机,却不幸遗失在某次转移途中。



故事延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川日报》社在整理堆积物品的仓库时,意外发现了一部旧相机,打开一看上面刻有“耿飚”两个字,《四川日报》社的工作人员将这部相机送到北京,转交给了耿飚,耿飚一眼就认出了这部1932年在漳州教堂缴获的德国照相机。为此,耿飚激动不已,经过四十年,这部丢失的相机终于又回到耿飚的身边。




耿飚将军研究会
铭记先辈伟业,传播红色经典,倡导做人准则,弘扬民族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