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创作,有这样一个歪理。
“天下文章一大抄”。
文章写得好不好,全看你会不会抄。
在古代啊,会抄和不会抄是两回事,能不能“抄”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那又是另外一重境界了。
唐朝诗僧皎然《诗式》中,说创作有三偷之说:偷语、偷意、偷势。
可见古人作诗,经常参考前人的作品,利用借用、化用等手段,将前人诗句融汇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再抒发自己的情感。
事实上,古人对于化用这件事并不觉得奇怪、可耻,反以为荣。
黄庭坚在给外甥的信《答洪驹父书》中谈到文学创作的观点,“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他认为,古人下笔如有神,都是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也都如一粒灵丹,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所以谆谆教诲外甥要多读古人的书,然后可以到达古人的境界。
比如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被许多后人化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孙洙《河满子·秋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好问《蝶恋花·春到桃源人不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下面这些经过诗人的妙手改动过的诗句,你更喜欢原诗,还是改动过的诗境?
林逋:从江为那里借鉴了一句,听说大家一致好评!
01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叶绍翁:不得不承认,一枝红杏出墙头的意境,真的很美!
0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秦观:隋炀帝也是很有诗才的人啊。
03
晏几道:此乃妙句!兴来填词一首!
04
王勃:好评率百分百的佳句,真的很妙!听说没人不喜欢!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