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这位医生荣获上海市第三届“医德之光”选树人物→

政务   2024-11-18 06:31   上海  

11月13日,上海市第三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优秀人物揭晓,曾任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的沈树权荣膺第三届“医德之光”选树人物。

(左三 沈树权)




沈树权,男,194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普外科主任医师,1963年12月参加工作,从医近60年。


曾任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北陨阳医学院(现湖北医药学院)兼职教授。1992年获“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医师提名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松江区“首届首席医生”;中共上海市八大代表。



1


尽职敬业 无私奉献

沈树权常说:“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医术的提高也离不开病人,如果没有广大的病人,我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主任医师,做医生就要为病人服务,为病人奉献。”朴素的语言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据松江的钱女士回忆,1987年的一天,她带着13岁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儿子急匆匆到泗泾医院就诊,却被告知医院停电,手术室无法使用。看着因疼痛而无法站立的儿子,想到转诊还要耽误时间,钱女士当时感到无措又绝望。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当时还在泗泾医院工作的沈树权医生,他了解到孩子的病情,权衡之下,决定“铤而走险”为钱女士的儿子进行阑尾切除手术。迅速完成了术前准备工作后,几名护士高举着手电筒充当手术临时照明,据沈树权回忆,“其实当时心里有点没底,虽然有几支手电筒照明,但是光线条件远远无法与无影灯相比,无法精准地看清腹腔内部的情况”。所幸,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在麻醉师和护士们的配合下,这场阑尾切除手术顺利完成了。
 
沈树权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疑难杂症面前不畏困难,敢于探索,勇于实践,表现出一个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1996年,一患者需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难度大,当时在区级医院做这样的手术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术前沈树权和同事们翻阅了大量的手术资料,制订了周密的手术计划,手术从早上一直进行到傍晚六点多钟,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刚休息一会儿,听说病人病情有变、出现并发症,于是又立即赶回医院。术后几天,他白天、晚上经常陪伴在患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引起他高度的重视,他和同事们一起反复研究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整整持续了两周,硬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人给他做过一个统计,一年365天,他每天提前上班,天黑才回家,一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一年要超负荷工作近一千个小时。正是这种崇高的境界和无私奉献才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一位病人在感谢信里祝愿沈树权:好人一生平安。



2


学无止境 勤学不辍

沈树权同志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六十个春秋,自20世纪六十年代初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要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做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对人民极大热忱”的好医生。沈树权在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练就了一手娴熟的专业技术,他积极带领大家开展腹腔镜手术,亲临内窥镜室帮助开展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食道狭窄扩张支架术、ERCP等。退休后,沈树权仍舍不得离开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坚持每周在专家门诊坐诊,定期参加普外科的病例讨论,带教下级医生。为了紧跟医学发展的脚步,他坚持每天看医学书籍,也向后辈优秀的专家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初心不改。他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自己的心血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赖。他的名字在松江乃至周边地区家喻户晓,他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他的精神成为松江地区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3


健康事业 心之所系

在医院院长的管理岗位上,沈树权从1994年1月至2006年初离任,正如他自述:“在中心医院的十二年里,我把医院当做自己的家,生活工作在这个家中,为这个家尽了自己责任和努力,始终为这家庭中的广大成员考虑”在他任职期间,在区委、区府和卫健委的关心支持下,对医院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改变了医院以前医疗、办公用房拥挤,设备简陋的局面,展现在松江人民面前的是一家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病房舒适、诊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标志性医院。为了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生医技水平,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开展医学领域的各项科研项目,使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同时,发展特色专科,建立应急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平台,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率和成功率,为松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2000年沈树权(右五)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来源:区卫健委工作站
编辑周加姚

上海松江
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这里是松江区官方公众号,我们将在这里及时发布信息、服务民生、沟通交流,欢迎关注,共话松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