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时事   2024-11-11 07:02   北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在历史任务、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持续转型升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信息科大”)作为首都高校,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首都教育担负的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办学活力,全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厚积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优势


信息科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分类办学要求,将事业发展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密结合,取得良好成效。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首都人才培养。信息科大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任务,面向国家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战略需求,不断强化信息和国防特色,积极构建信息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信息科大是“十四五”期间唯一同时参与两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市属高校,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起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强信息类相关专业占比达70%,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数占可申请数的近70%,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超70%,毕业生平均薪酬长期稳居中国薪酬网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前40名。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获评A+等级,2019年该指数等级设立以来,持续排名位居前2%。


强化办学优势特色,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凝练形成光电检测与智能感知、高动态导航与智能控制等五大优势科研领域,整合资源推动首都场景建设应用,着力提升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能力。拥有34个省部级和行业重点科研机构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市属高校唯一一家拥有上市公司的高校。入选首批北京市概念验证平台名单,建设智能感知科学与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平台项目。近5年来,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超10亿元,承担各类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超100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等领域。


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与旧校区搬迁,服务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局。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从政治的、战略的、大局的高度,推动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工作。截至2024年8月,全部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并实现主体搬迁。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全方位、全链条优化提升育人环境文化空间,建设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教室,推进优质餐饮服务和文体场所等配套设施进校园,获“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首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有力服务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新时代机遇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站高方能谋远,谋远才能定向。信息科大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要求,准确研判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全面认识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在改革发展中坚定信心、展现活力、彰显担当。


认清战略性,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机遇。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和教育优先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交汇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使命任务更重、发展目标更高,这些将成为信息科大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必须按照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战略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聚焦发展中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站稳立足点,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现实机遇。当前,首都北京持续以“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精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持续融入区域大循环,加快推动科技链产业链融通开放。在此过程中,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逐步破除,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的政策配套逐步成熟。作为首都教育、科技、人才的供给端之一,信息科大坚持以信息和国防为主要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科专业与信息学科的相关度,学校整体的学科专业布局、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培养方向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和方向高度契合。必须牢牢抓住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京津冀产业升级过程中蕴藏的巨大现实机遇、发展潜能和资源优势,深化落实分类办学要求,在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在支撑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在培养应用创新型战略和领军技术人才上,主动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


强化前瞻性,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机遇。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和核心驱动力。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同月,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7月,北京市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人工智能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渠道等多个方面。信息科大以信息特色立校,新校区建设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学校将主动把握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挑战,从布局未来的角度,系统更新大学的办学理念、育人场景、培养模式、文化内涵、管理模式等,全力构建适应数智时代的教育发展体系,坚定不移地以教育数智化引领推动大学现代化。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信息科大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准确领会建设教育强国、推动首都发展对于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强化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围绕“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服务支撑、激发内生动力”四项重要工作,着力探索适合自身改革发展的路径,有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首都发展期待相契合。


以强化立德树人为改革之本,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面向“四个服务”,坚持以“外树形象、内聚力量、服务师生、加快发展”为主线,做好布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彰显教育改革发展的政治品格,确保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全方位融入立德树人重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审视办学治校全方位全过程,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充分把握数智时代的内涵意蕴,以思政教育“一站式”服务场域建设为牵引,有序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思维构建,夯实网络、课堂、生活等多维思政空间。三是建设优秀干部教师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干的导向、实的举措、优的标准、精的追求”,常态化推动“勤实信行”作风建设,引导全校干部教师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观。把立德树人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作为干部人才选用培育的重要阵地,紧扣学科、科技、产业,拓宽引才渠道,建设优秀人才队伍。


以优化培养体系为改革之基,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紧扣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与要素,持续优化新质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发展规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以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导向,系统布局新一轮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强化信息和国防优势特色,积极布局智能感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交叉和前沿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彰显办学优势和特色。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融通共育,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动信息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融通、本研贯通、校地联通、国际互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范式落地见效,建设好张家口校区、通州信创小镇、数智产业学院、勤信荣誉学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效。三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挑战需求,以信息特色为引领,强化智慧赋能,在核心课程、育人场景、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智慧管理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教学主体、教学空间、教学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深度变革。


以完善服务支撑为改革之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和首都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任务,以国防特色工程、基础研究强化工程等六大工程为牵引,强化有组织科研,强化服务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治担当。一是突出战略导向。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新增长点,围绕学校五大优势研究领域,夯实科研基础能力,在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同时,在基础研究上久久为功,从“难点、痛点、要点、亮点”四个维度持续发力,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二是强化体系布局。构建“教育先行、科技融合、人才示范”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以信息和国防特色为引领系统谋划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和平台、科研空间以及重大项目布局,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三是深化校城融合。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构建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多方共建联动机制,打造资源交互融通的创新格局,提高合作的组织化程度,建设好高水平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推动科技、平台等创新要素加速向社会释放。


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改革之重,持续增强办学活力。从思想观念的最深处,从体制机制的最深处,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服务首都发展的本领。一方面增强文化自觉自信。信息科大赓续教育报国红色基因,走过“实业救国”“工业报国”“信息强国”的历程,要充分挖掘办学治校历程中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创新发展信息科大办学理念。通过打造“温暖校园、安静校园、活力校园”,持续完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等,推动大学文化与属地文化融汇共进,引领师生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以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创新发展为方向,扭住高层次人才引育、办学重心下移、预聘长聘制试行、绩效工资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科研机制优化等关键,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确保人力资源有效激活、二级学院活力有效激发、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向好,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努力在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解江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11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林苗苗

网络编辑:徐涛

监制:宋明晏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前线理论圈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主办。
 最新文章